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冯友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是否提出了抽象共相的问题便争论不休。陈汉生认为公孙龙无法在先秦哲学的唯名论背景中提出关于抽象共相的观点。虽然不少学者赞同冯友兰的观点,并提出了对之的辩护和修正,但却未能正面回应陈汉生的挑战。本文详细考察了陈汉生提出的质料名词假说及相关论点后认为,《白马论》的确表明了公孙龙对西方哲学所说的抽象属性或共相的认识。只是由于受到先秦语言理论的限制,公孙龙并没有用抽象的术语来刻画。《白马论》真正重要的哲学意义在于,公孙龙发现了语言和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语言(名)所对应的并不一定是具体事物,而可能是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  相似文献   

2.
一些教科书中所下的感觉定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什么是事物的属性?“一个事物的性质与关系,都叫做事物  相似文献   

3.
"共相问题"之所以在12世纪成为经院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是有着多种促成因素与理论铺垫的。在中世纪"共相之争"中,面对"先物共相"与"后物共相"的激辩和思想漏洞,经院哲学适时提出"在物共相"的主张,其理论思考与亚里士多德"从知识到本体"的知识进路的形而上学(存有学)不无关系。阿伯拉尔提出了概念论;托马斯·阿奎那则试图说明个别事物的共同存在状态即它们之中的普遍本质或一般存在,从而将阿伯拉尔的概念论转变为实在论。"在物共相"以将"共相"定位于"在物"之中的方式委婉而较有成效地平息了"共相之争"。  相似文献   

4.
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上有两个命题:(1)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进入一般之中;(2)一般、普遍体现了个别的特殊的东西的全部丰富性。这两个命题表面看来是相互冲突的,但从实质上看又是统一的。这两个命题的统一有四层含义:第一,无论个别或一般,都是事物自身的属性,是事物发展链条的不同阶段。个别的东西具有当下直接存在的感性形式,而一般则通过个  相似文献   

5.
一般和个别认识规律周向阳个别和一般规律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认识中的个别和一般规律是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东西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人们从千差万别的具体个别事物、现象、过程中,概括、抽象出这一一般的东西来,它反映在现实世界任何事物都...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概念存在许多争论,其主要是围绕(1)他的形式到底是个别形式还是类别形式;(2)他的形式是在物先、物中、还是物后;也就是说,(3)亚里士多德到底是一个实在论者还是一个唯名论者。在一本简短的专著《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共相》中,劳埃德(A.C.Lloyd)对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新的诠释:亚里士多德持有一种个别的形式概念,他的共相不是在物中,而是在物后,也就是说,关于共相的本体论地位,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个实在论者,而是一个唯名论者。这个诠释一方面与传统的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实在论者的诠释相冲突;另一方面,从现代科学和哲学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观点。然而,劳埃德的论证既不明确也不完备。本文的目的是沿着劳埃德的思路提出  相似文献   

7.
语言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特别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对语言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已着手研究语词的意义问题,柏拉图已开始考察共相(一般概念)的实在性,亚里士多德首先把事物的本质和偶性区别开,认为一个事物的本质规定了关于这个事物的概念的研究。在近代,培根提出的“市场幻象”就是指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非竹简本)中的“德”概念从生成论方面来看,是一个相对于道的特殊性概念,相对于万物的普遍性概念,因而是一个共相的具体和具体的共相相统一的概念,它位于超越的实在和感性事物之间;《道德经》中的“德”概念从认识论方面来看,是“谷神”实现的原理,是一个精神生活的形而上原理;《道德经》中的“德”概念在道德实践上主要是“得”和“舍”相平衡的原理。《道德经》通过“德”概念使得个体价值指向一个形而上的、具有无限利益的生存领域,从而具有提升现实的人格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般”与“个别”都是客观存在着的,并且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个体都包含有一般,而一般又体现于个体之中。列宁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①毛主席在《矛盾论》中也指示我们:“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即包含  相似文献   

10.
正佛教的产生、发展与传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这是佛教的特殊性表现或"殊相"。除此之外,佛教还有佛教之为佛教的本质性规定,也就是佛教的普遍性内涵。这是佛教的"共相"。"共相"与"殊相",是西方哲学中的术语,中国古代哲学中通常用"一"与"多"来表示。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汉语翻译中则通常用"普遍性"与"特殊性"来概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相似文献   

11.
佛教的产生、发展与传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这是佛教的特殊性表现或“殊相”。除此之外,佛教还有佛教之为佛教的本质性规定,也就是佛教的普遍性内涵。这是佛教的“共相”。“共相”与“殊相”,是西方哲学中的术语,中国古代哲学中通常用“一”与“多”来表示。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汉语翻译中则通常用“普遍性”与“特殊性”来概括。  相似文献   

12.
金岳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系统地表述在《论道》和《知识论》这两部著作之中。综观他的哲学思想体系,我们可以说共相和殊相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他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之一。《知识论》主要是论述共相和殊相的关系问题,认为知识论的对象是“知识底理”,而所谓“知识底理”即是“共相底关联”。对于什么是共相或共相的关联,《知识论》虽有所论列,但对之并未作充分而系统的阐述,因为它的主要任务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殊相中求“知识底理”或“共相底关联”;而且它所涉及的共相也仅限于“有观的共相”,即整部《知识  相似文献   

13.
逻辑学上的单独概念,在语言学上叫“专有名词”,如“北京、鲁迅”等。从语言学这个术语的本身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它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名词性”的,因而具有名词的一些特点;二是它表示特定时间空间中某一个个别的事物,因而又有可能与一般名词不同,比如一般名词可以受表多数的数量词的限制修饰,而由于这类名词“专有”的特点,它一般又不受数量词的限制修饰.关于这些特点,A·A·龙果夫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里早已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了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即从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这一过程,烧伤休克期补液的历史演变过程完全遵循了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有些同志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应该“务实不务虚”。这里涉及什么是“务实”、“务虚”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务实和务虚不是指两种对立的思想工作作风,而是指两种不同内容的工作。务实是指做具体的实际工作,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事物,是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事物具体整体,故名之曰“务实”。务虚是指创造理论、制定路线、明确方向、确立原则等工作,它所处理的对象不是一个个具体事物,它要舍弃具体对象的特殊性而抽取其中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它从具体的客观对象出发却又离开了感性的具体,这一类工作本身并不直接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故名之曰“务虚”。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与《文心雕龙》的关系是《文心雕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文中佛教术语很少,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缺少正面的推进,否定二者关系者往往对佛教经论了解不多,对于当时的佛教思潮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认识不足。本文从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两个层面来具体讨论佛教的影响。《文心雕龙》中对于般若思想的高度肯定、对于"圆鉴""圆通"等分析立场的强调,体现了般若思想对于《文心雕龙》观察视角的影响。《文心雕龙》的分析方法,主要受到毗昙学的影响,刘勰通过僧祐受到了僧柔借鉴毗昙学的方法讲解经论方式的影响,并把它运用到《文心雕龙》的创作中。毗昙学关于自相、共相、摄、不摄等分析方法在《文心雕龙》中也有相当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概念的属种关系的研究,对逻辑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属种关系的分析研究,体现着我们从一群对象中析取一组或一个特定对象的逻辑活动。而没有这一点,事物就没有分类、没有层次,以致概念不清,事理不明。既然属种关系体现着类(一般)和种(特殊)、个(个别)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又是逻辑推演的基础,所以,对比分析研究俄汉两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时,许多哲学教科书都有类似的观点:具体事物是有限的,而整个宇宙是无限的,尽管在原则上大家都承认有限和无限是对立的统一,但是,这种叙述问题的方式,实际上是把有限和无限割裂开了。因为按照上边的叙述方式,有限仅适用于具体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这从人类认识过程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种理解没有抓住哲学和具体科学的最本质的区别,也不能解释现代科学发展同哲学的关系。要弄清两者的真实关系,必须严格区分知识、认识和思维的界限。逻辑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认识则是在思维和存在矛盾中的真实运动。至于知识,它既是认识过程的收获物,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可以把前几章所论述的内容简略地列为易懂的、为经院中通常所阐述的五个共相。当普遍概念把它们的对象呈现为事物并借助语词把它们标志为实体或绝对时,它们就称之为属或种。属——所谓属是这样的,它们是那样普遍以至于包含了仍属于共相本身的其它概念;例如,四边形,就其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说,它是属;实体,就其称之为物体的广延性实体来说,——同时就其称之为心灵的思维实体来说,它是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