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贴切工巧,言近意远,顿时博得一片喝彩。北宋时的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访苏东坡,大谈佛力广大、  相似文献   

2.
蚕在吐丝的时候,总爱把自己“放”在中间,然后一缕一缕地将丝吐出来,慢慢包裹自己。当丝变成一个圆团状的茧时,蚕就成了“翁中之虫”。于是便有了“作茧自缚”这样不无嘲讽意味、充满贬义色彩的成语。  相似文献   

3.
对联趣填     
下面几幅对联很有趣,请你根据上联的特点,补出下联所缺的字。A郾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B郾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夕夕——。C郾鸿为江边鸟,蚕是——。D郾白水泉口口口品,山石岩石石石——。E郾少水沙即露,是土——方成。F郾雷雨下田禾乃秀,蚕虫——色丰——。G郾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竖——。《对联趣填》参考答案:A郾明B郾烟多C郾天下虫D郾磊E郾堤F郾上天艳G郾七刀八刀对联趣填@肖车  相似文献   

4.
24岁建立量子力学的海森堡,总记得童年时代妈妈对他讲的一段话:“人生最宝贵的是每个清晨,每天清晨上帝会派来三只鸟:一只是黎明鸟,一只是唱春鸟,一只是布谷鸟……孩子,这三只鸟会给你衔来人生的金穗,错过了黎明,你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似文献   

5.
移花接木  蚕丝是中国的特产,但目前面临着日本的挑战。日本人培养出新型的蚕种不吃桑叶改吃苹果、胡萝卜,创造了奇迹,被称之为“日本蚕”。好个“移花接木”之术,这就是日本人的聪明。  “移花接木”的要诀,首先是敢于“拿来”、“引进”;其次是善于“改造”、“超越”,决不是“依葫芦画瓢”。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新产品的开发与试制,往往是在“移花接木”的思路下进行的,将“花”与“木”的两种功能结合一体,从而嫁接成新的东西。相反相成相反相成,是对旧观念的一种突破,是思维创新的一条门径。相…  相似文献   

6.
趣话元旦谜     
在辞旧迎新之夜,一家人围坐火炉旁,捧着热茶、嗑着瓜籽,多么温馨。若此时再猜上几个“元旦”题材的灯谜,则更加惬意。先看一条谜:“清明前一日”打一节日。本来“清明”专指清明节,这里却另辟蹊径,别解为“清朝、明朝”。在这两个朝代之前自然是“元”朝。“一日”合之为“旦”。谜底:“元旦”。再看一条:“一一看分明”,打一节日。先“看分明”,分开的“明”念“月日”,与前面“一一”可组成“一月一日”。日历上会告诉你这天是“元旦”。还有一条:“查完一半,对调位置”,打一节日。“查完”二字只要一半,把上面一半扔了,…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泛舟》一诗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相似文献   

8.
孩子学校门口有个卖蚕的老婆婆,学生们花一毛钱,就可以从她手里买三四条蚕。我也养蚕,我也卖蚕,可是我今年只养了一百条蚕,就卖了一千多块钱了,平均一条蚕卖了十多块钱。而且卖过之后这些蚕还都在我的手里,它们的“产权”还归我。我是怎么卖的呢?呵呵,我卖的是有关蚕的信息。卖蚕的信息可是比直接卖蚕值钱哦。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2011,(3):116-116
禅宗有个著名的公案: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师日:非风动,亦非幡动,能者心动尔。心动,心随之而动,因此主要的是这个“之”,它直接地决定了“动”的后果。既然心动是引子,而我们又无法阻止,那就应该去修,去明,去悟,采取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世峥 《天风》2010,(9):42-43
1929年9月27日,年近五句的鲁迅喜得贵子(即海婴),喜悦之情,自然不言而喻。自打海婴出生,鲁迅就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以致招来不少人的讥诮,认为他过于溺爱儿子,有失“豪杰”和“丈夫”的风范。为此,鲁迅于1931年专门赋诗一首,题名就为《答客诮》,原诗如下:“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相似文献   

11.
“又”对“戏”说:说好是徒手比武,怎么拿兵器来了?“土”对“士”说:这样头重脚轻地一直站着,累吗?  相似文献   

12.
《思维与智慧》2005,(6):i001-i001
风筝,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曾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  相似文献   

13.
不关乎叫声     
一户人家在建房子。一只乌鸦对一只喜鹊说:“伙计,只要我‘好哇好哇’地嚷上几声,肯定会受到屋主的礼遇;而你那‘拆拆拆’地叫,只怕会遭到屋主的唾弃!”  相似文献   

14.
金光:金色之光。《观无量寿经》日:“如意宝珠,露出金色微妙光明。”  相似文献   

15.
不关乎叫声     
一户人家在建房子。一只乌鸦对一只喜鹊说:“伙计,只要我‘好哇好哇’地嚷上几声,肯定会受到屋主的礼遇;而你那‘拆拆拆’地叫,只怕会遭到屋主的唾弃!”  相似文献   

16.
有时,面对突如其来的诘难常常不便回答,有时,面对意想不到的局面常常会感到棘手。那么,此时此刻,是不是就只能缄口沉默或俯首认输?不是。只要你善于引导,妙语连珠,就照样能稳操胜券。巧用逻辑,让父亲无言以对父亲不喜欢兵兵,就对儿子说:“今后不许你和兵兵玩。”儿子问:“为什么?”父亲回答:“因为兵兵是个坏孩子?”儿子立刻问道:“那么,我不和他玩了,是不是就是好孩子?”父亲回答:“当然。”儿子再问:“那──是不是人人都应该跟好孩子玩?”父亲回答:“当然。”儿子立刻说道:“那好,我打算先当好孩子,然后让兵兵跟我…  相似文献   

17.
无之韵     
有时,“无”比“有”更有韵味,比如这首小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没见到人,却使读者的想象云海茫茫,无边无际,深得“远龙无瓜”之妙。  相似文献   

18.
《福建宗教》2000,(5):9-9
10月1日,我国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就梵蒂冈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举行“封圣”仪式,把曾经在中国犯下丑恶罪行的一些外国传教士及其追随者册封为“圣人”一事,提出了强烈抗议。  相似文献   

19.
1.对联本应对字词、对情理,可是有一种对联,只对字词而不对情理,谓之“无情对”,如“高门桃李争荣日,中国荷兰比利时”。“高门”对“中国”;“桃李”、“荷兰”分别为两种植物;“争荣日”与“比利时”作为两个短语对得十分工整。又如“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士”与“妃”一  相似文献   

20.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现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只注重表面化的“技”而忽略其深邃的“道”是当前所有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误区和缺失。“技”与“道”的严重失衡逐渐成为当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大结症。如何践行外在的“技”又要提升内在的“道”是我们书法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本文将以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书法教育的“技”,书法教育的“道”,如何突破书法教育旧有体制和教条模式等几大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为书法教育“技”与“道”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相结合提出笔者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