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针对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窘迫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智慧,成为纷繁复杂世界中重要的思想引领。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要论天下学术,先看天下大势。近70年来的中国哲学先抑后扬,因受困于世界格局,前30年成就有限,但正是中国前30年在夹缝中的艰苦努力,推动了世界格局的改变,才有相对和平的环境以利于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大发展,中国哲学成果甚为可观,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为国策,中国哲学应有更大的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哲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哲学进一步激活传统天下主义,中国哲学将通过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世界性问题而登场世界哲学舞台。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思想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深层次要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彰显了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宽阔视野和人类担当,充实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是中华爱国主义思想鲜活的实践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爱国主义思想的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研究爱国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的改善是一个历史辩证发展过程,与共同体的演进相关,与文化范式的变迁相联。在当今时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重大课题。本文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对未来文化进行了推测和构想,旨在通过倡导新的文化创造,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共享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从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两者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共享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渊源和实践价值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契合与一致性。共享发展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路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共享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了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构建是新时代中国人对世界发展所展现的中国智慧和责任担当。作为理念,它是对以往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作为实体,它有着独特的精神气质,即广泛责任、理性审慎、人文关怀等。从理念共识到实践构建,可以通过道德责任来铸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气质,解决构建中可能遇到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例如匡正正义、制度保障、履践责任,进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论述弥勒文化的性质、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弥勒文化可以为全球共享的理念。本文认为,印度佛教中弥勒文化本质上是其整体教义的一种集萃、提炼和概括。中国弥勒文化更多加入了中国固有文化元素,使弥勒文化的内容更丰富,世俗化程度更高,国际适应性更强。在当今世界局势处于巨变时期,倡导全球共享弥勒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和理念,有利于激发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感情共鸣,有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文化里,石榴是个内涵丰富的"吉祥物"。在新时代,石榴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转换意义。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人类发展愿望,并以合肥35中为例,对石榴文化的三大内涵因子进行实践性转换:实现石榴花般的美好愿景、巩固石榴籽样的大团结、构建石榴果似的共同体,以期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奋斗,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伟大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王超 《哲学动态》2023,(5):47-56
作为全球政治伦理重要内涵的和平理念与规范,在形成初期是一种低阶的、消极的底线伦理,表现为西方大国基于现实实力差异而塑造的全球霸权与均势体系,是大国利益共同体的附属物,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性、权力与权利的非对称性及责任的不平衡性等问题。随着全球交往关系的显著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不断生成。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人们形成了对以和平为核心的政治伦理理念与实践的自觉共识,将其视为自身应当主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为全球政治伦理增添了高阶的、积极的底线伦理新内涵。这种新型的全球政治伦理在未来全球化进程中能够为全球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明共处贯彻正义原则,是文明间实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前提。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深层次的精神"黏合力"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文明共处正义原则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时代节律,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高度,创构了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即,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文明平等、注重文明共生共存。这一文明共处正义原则的创构,有力地驳斥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隔阂论""文明威胁论"等错误思想;清晰地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文明间必须遵循包容、平等、共存等精神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中国智慧,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可供遵循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党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党重要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以及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重要方略。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求、认知和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两个结合”的实践中,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20,(3):95-95
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将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茅山举办。本届论坛着眼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躬行践履道教的教义思想,充分发挥道教的时代正能量,以"崇道尚德·与世偕行"为主题,旨在深化前四届论坛的成果,继续深入挖掘道教在健康生活、公益慈善、人才培养、道德教化、文化传播、对外交流等方面的思想智慧,更好地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展现中国当代道教徒信仰自由状况和道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态势.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增进与港澳台及国外的道教、文化和学术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内外工作大局.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汪信砚 《哲学研究》2023,(9):26-37+12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重大推进,不仅对新时代中国现实实际作出了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突出强调新时代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且创造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二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极大丰富和发展,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思想、认识论、方法论和群众史观,并且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全新理论领域,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三是赋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的中国特性,表现为聚焦新时代的中国问题、充分体现中国智慧、突出彰显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全球化潮流、全球发展风险、国际新秩序构建等视角提出的新理念,也是走向世界过程中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的典型体现,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还具有深邃的伦理意蕴。它体现了资本逻辑全球化过程中对发展正义的追寻,凸显了多元文明场域中共同价值的守护,彰显了构建国际新秩序中中国的责任和道义担当。从伦理视角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有助于展现其价值理性和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9,(3):62-67
对于人类来说,共同体是人的存在的本质和家园。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地存在着三个无法忽视的共同体形态,就是家(血缘共同体)、国(政治共同体)和天下(开放性共同体)。家庭以血缘为核心,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守望相助,形成以血缘之爱为基础的强烈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意识;国家以政权为核心,通过对政治权威的尊奉,形成精忠报国的忠诚意识和与国家休戚与共的价值共识;天下作为一个开放性共同体,秉持"无外"原则,通过兼容并蓄,达到"天下一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对中国传统社会共同体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而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结合当代文明,从而推动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今时代,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结合当代文明,从而推动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当今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构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还把"共享"理念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习近平同志的这一战略构想和重大理念的提出,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热烈响应,成为谋求发展的国家和民族的共识,以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作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议。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就是一个核心的理念和基础性前提。这就充分说明,"共享"已经成为当今  相似文献   

19.
正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重点实施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习近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命题。面对时代命题,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同国际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  相似文献   

20.
朱平 《伦理学研究》2017,(4):132-134
2017年5月26日至28日,由湖南、江苏、广东和山东四省伦理学会联合主办,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以及共享思想研究中心承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道德责任”学术研讨会暨湘苏粤鲁伦理学年会在长沙顺利召开.来自湖南省、江苏省、广东省及山东省各高校、科研院所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了此次大会.与会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意涵、人类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伦理价值、建构共同体的主要伦理问题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