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天慧 《天风》2006,(23):14-15
雅各的一生的确经历了许多,正如他所说,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在雅各的一生的经历中有一个地方是特别值得纪念的,这个地方就是毗努伊勒,毗努伊勒的经历被后世信徒讴歌传颂。那是一种生命的转变,我们每一位属神的儿女,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也必然要经历“毗努伊勒”。  相似文献   

2.
我是什么人?     
余督兵 《天风》2007,(13):18-20
摩西在米甸旷野经过40年牧羊之后,才认识自己是个什么人。当他认识自己是什么人的时候,正是他生命成熟而蒙召为以色列民族领袖的时候。那么,摩西认识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一、是畏罪逃难的罪犯圣经说:“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2:15)神从荆棘里火焰中呼叫摩西,要打发他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相似文献   

3.
方平 《天风》2003,(6):10-11
经文:创32:22-32 圣经在这里记述了雅各从舅舅拉班家逃出来以后,即将回到父亲的家里,并要面对自己的哥哥以扫。此时,以扫带着四百人正迎着他而来。对一般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因为雅各在舅舅家寄居了20年,这时要见到自己的亲哥哥,可谓是久别逢亲人,格外亲切!然而雅各却不然,因为他不知道临到自己的是福还是祸,因此他甚是惧怕,心中忧愁。  相似文献   

4.
荆棘篇     
汪维藩 《天风》1995,(8):26-26
(十九) “以扫对雅各说:‘我累昏了,求你把这红豆汤给我喝。’……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以扫说:‘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以扫轻看了他长子的名分。”(创25:30—31)  相似文献   

5.
“梅瑟为他岳父米德杨的司祭耶特洛放羊。一天,他赶著羊群到荒野的深处,来到天主的曷勒布山。”(出3:1)当时,梅瑟的处境很不好,他是为逃避法老的捕杀而逃到米德杨的,他远离同胞,心里倍觉孤独怅悯,他给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荣尔熊,怀念自己是寄居异地的外乡人。”(出2:22)就是他此时心境的写照。然而,也正是这逃难的境遇成就了他,在“荒野的  相似文献   

6.
金微 《天风》2004,(5):17-17
雅各与以扫是孪生弟兄,以扫为兄雅各为弟,然而他们还没有出生,上帝说“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从圣经中看,以扫一生从未做过雅各的仆人,倒是雅各从他舅舅拉班家逃回来见以扫的时候,“一连七次俯伏在地”,自称”仆人”。那么“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是指什么呢?上帝曾应许亚伯拉罕,他的后裔要像天上的星,海边  相似文献   

7.
经文:创28:10—22;罗13:11—14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3)这是大卫一生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放在雅各身上,这一点就更为突出。雅各一生有许多毛病,但上帝却把这样的一个人改变成得胜的以色列。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最终也是雅各的神。  相似文献   

8.
一、讲学是王阳明平生志业重心之所在王阳明(1472—1529年)既是明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建树是多方面的。本文所关心的问题是:在阳明的诸多业绩中,究竟什么才是他本人最为看重的呢?换言之,什么才是阳明平生志业重心之所在?所幸阳明在世时就曾经对类似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据阳明高足邹守益记述:“当时有称先师者曰:‘古之名世,或以文章,或以政事,或以气节,或以勋烈,而公克兼之。独除却讲学一节,即全人矣。’先师笑曰:‘某愿从事讲学一节,尽除却四者,亦无愧全人…  相似文献   

9.
    
一平 《天风》2003,(5):51-51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2)。 柔和的日光灯下,我和小妹随便地聊着天。 “姐,妈已经参加了好几期乐理培训班了。” “是吗?”我惊奇地问,从不曾听到妈妈说起这事呀。 “真的,是妈给我说的,“小妹很确信地告诉我。”我对她说,她又没琴,坐在那边干吗?”  相似文献   

10.
犹大书是主耶稣的兄弟犹大写的,主在世传道的时候,他还没有信主,后来,在主复活升天后,他才和他的兄弟雅各一同归主。并且在主的初期教会里面和门徒一起传道,牧养主的群羊,成为教会领袖。通读犹大书,使我们看到犹大当时向众教会宣讲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要  相似文献   

11.
珍惜今天     
张艳 《天风》1996,(5):42-42
唐伯虎是明朝一位伟大的画家和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一首七十词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这首词表示人寿有限,岁月催人。摩西在诗篇90篇中提到“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面谈 2001年12月12日那天,上第三节课后我正在写心理教案,突听几下沉重的敲门声,我说“请进”之后,一个戴着眼镜的高个子男生出现在我的面前,他表情严肃,神情沮丧,满脸愁容。他严肃地说:“老师,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我面带笑容地说:“当然可以,什么问题?”他紧接着用低沉的语调说:“老师,怎样忘却?”我以一种平和的语气说:“很  相似文献   

13.
使徒保罗说有一刺加在他肉体上,他曾三次求主叫这刺离开。他的刺是眼病,常常作痛,他的祈求得到的答复是:“我的恩典够你用的。”(林后12:9)主应许有能力覆庇他,不会阻碍他为神工作,软弱会成为刚强,以后他就不再为此祈求了。 有人问:为什么玫瑰有刺。要感谢神?神为什么让美丽芳香可爱的玫瑰长出刺来?在世上千百种花卉,神特别给玫瑰许多异常的恩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月14日,学人周有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12岁,作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如此长寿,其秘诀是什么呢?他曾这样介绍他的养生之道:"我的夫人张允和,2002年8月14日去世了,享年93岁。张允和在世时,我们上午、下午都喝茶,有时喝清茶,有时喝英国红茶,有时喝咖啡。我们很少吃补品,我想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有规律,同时胸襟开朗。饮食上,不吃荤菜,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07,(2):26
亚兰人,拿鹤之孙,彼土利之子(创24:15,29),利百加之兄,雅各的岳父。亚伯拉罕年老时,派了一个老仆人到亚兰去为以撒娶妻。拉班听了他妹妹利百加口所述,遇见老人所发生的事,立刻接老人回到家中,并殷勤地招待,也同意把妹妹嫁给以撒,次日就把利百加送走。又给利百加祝福说:“我们的妹子啊,愿你作千万人的母!愿你的后裔得着仇敌的城门”(创24:1-60)。雅各骗得了长子的名分和祝福之后,就逃到他的舅舅拉班那里,拉班雇用他牧羊,并答应工怍七年后将小女儿拉结给他为妻。七年满了,拉班却把他的大女儿利亚给了雅各,理由  相似文献   

16.
1843年,伦敦会传教士、苏格兰人理雅各JamesLegge,1815-1897来到香港。他不为倾销或扩张而来,只是凭着虔诚的信仰和独特的基督教理念,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基督教徒。他背井离乡,在华传教,30年历尽困境。他遭遇了多次天灾人祸,痛失5个家人,自己也不得不因病三次返英治疗。但虔诚的信仰使他能正视而且淡化他的处境。他承担了大量的事务,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一直没有休息,从离开故乡开始就是如此。”1847年,广州黄竹岐地方村民与英兵发生冲突。次年初港督德庇时乘兵舰到广州威吓。为避免战事,理雅各联合一些人士向港督请愿避免武力,避免了战…  相似文献   

17.
我为女友小丽介绍了一个对象——小张。这天,在我家里,他俩见面。我来了个开场白之后,便撤到外屋去了。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就见小张低着头走了出来,他告诉我要赶回部队去开会,便走了。我忙进到里屋问小丽:“你看小张这人怎么样?”小丽说“人还不错。”“那你怎么也不起身送送人家?”我说。“还送啥,才坐了半个小时,就急着要走,准是他没相中我呗!”我发现桌上有张纸条,便问:“这是什么呀?”“哦,他说,他晚饭后一般都在宿舍里,他宿舍旁边就有个电话,他说着说着,就在纸上写了起来。”“这写的是电话号码呀!”“是吗?”我又问:“你刚才是不是没怎么说话呀?”  相似文献   

18.
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吗?——和世诚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诚同志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原理吗?”一文,我最初在“光明日报”上读到时,就感到不能同意他的意见。现在“哲学研究”把这篇文章加以转载,希望大家讨论,我很赞同这种做法。这是一个重要问题,牵涉到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还牵涉到对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认诚,大家来讨论一下,把它弄清楚,是有必要的。当然,在世诚同志看来,“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著作是一个早巳彻底解决了的问题,而且为哲学史的事实所证明了的”,可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哲学史的事实又证明了什么呢?世诚同志却和我们有很不相同的了解。那  相似文献   

19.
刘承邦 《天风》2003,(3):10-11
经文:彼前1:17 “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但却是无比重要的真理。 “你们既称……为父”,这表明了我们的身份是基督徒,即:接受主耶稣基督为救主,效法主耶稣基督,做主的门徒的人。“就当存敬畏的  相似文献   

20.
愆人 《天风》1996,(6):23-24
“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因为他打破,又缠裹;他击伤,用手医治。”(伯5:17—18)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任教已36年。在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培养教育过的学生数以于计,其中不乏有用之才。遗憾的是我没有教育好我的儿子,他做了危害社会的恶事,受到法律的制裁,成了一名罪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