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至霖老道长,现为四川青城山常道观著名高功,也是四川全真道观中一位颇有影响的道教音乐传人,他在道教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对全真道音乐的继承和发扬,都有一定的贡献,深得研究道教和道教音乐的专家、学者的好评。江至霖对全真道音乐的掌握非常全面,他在“唱、念、做、打、写”五个方面都很出色。尽管他已是八十一岁高龄,但他的功夫仍不减当年。四川青城山以及成都青羊宫的许多  相似文献   

2.
陶弘景是中国道教史上有名的道士,是道教茅山宗的创立者,又是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多才多艺,是个著作等身的道教领袖人物。本文主要探讨了他在道教的驱邪法器与驱邪病方这两个方面的贡献。在诸多的道教法器中,陶弘景对剑和铃有着独特的爱好,他自己还精于铸剑,时人也以能得到他的剑为荣。由于陶弘景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道医,因而他对南朝时的道教驱邪病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林希逸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与友人交往等方面探寻其与道教的因缘际遇,藉此考察其对道教的认识和态度。林希逸从小生活环境中的道教氛围十分浓厚,其友人中有不少从事道教丹法修炼,他常以丹法术语运用在诗文中,表达自己对丹法的感触。从林希逸对道家经典的注疏中可以了解到他对道教炼养有深刻认识,认为道教炼养之法源于《老》《庄》,他将道教丹法等炼养法术的逻辑原点归入老庄思想。林希逸曾经有过对丹法的追求,却“还丹无诀”而“幸触除”,他坚持了儒家的精神信仰,力图在思想理路上将道教之学统一在儒家纲领之中。  相似文献   

4.
<正>○宋代国家礼制与道教的互动王志跃在《殷都学刊》2011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宋代国家的礼制与道教的互动关系,既有国家礼制对道教的吸纳以及国家对道教的多方扶持,也有道教积极融入国家礼制与道教回馈国家的可喜景象。在有宋一代,道教基本上是得到保护的,这就为宋代礼制吸纳道教提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宋代国家礼制与道教的互动王志跃在《殷都学刊》2011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宋代国家的礼制与道教的互动关系,既有国家礼制对道教的吸纳以及国家对道教的多方扶持,也有道教积极融入国家礼制与道教回馈国家的可喜景象。在有宋一代,道教基本上是得到保护的,这就为宋代礼制吸纳道教提  相似文献   

6.
由甘肃省榆中县道教协会秘书长孙永乐主编的《刘一明道书研究丛书》第一辑已于日前在兰州市出版发行。这是甘肃道教界第一部系统研究刘一明道书的作品。刘一明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道教人物 ,清代乾嘉时期的高道。《宗教词典》和《道教大辞典》对他都有专门介绍。刘一明一生中有 42年在甘肃榆中县兴隆山修持布道、医病济人、修建宫观、著书立说 ,为弘扬道教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著作有几十万字 ,用论辩、阐释、讲解、评述、注疏等多种方法 ,以杂记、书信、传记、诗词、歌赋、铭联等多种形式 ,弘扬道教深厚的理论 ,阐释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7.
日僧成寻撰写的入宋旅行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有关佛教的记述随处可见自不待言,但有关道教的记述也为数甚多。本文从他参拜道教、访问道场以及与道士的交往等方面,考察天台宗发祥的根本道场天台山的道教信仰状况,并探讨成寻与道教的关系。抵达天台山翌日,成寻便去礼拜地主山王元弼真君,随后为祈祷旅途安全,他还曾去参拜寺家镇守神天齐仁圣帝等诸神。在郑州灵显王庙他供奉烧香,杭州葛仙公炼丹泉有他的身影,他与道士的交流也时可寓目。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宋地虽与道教略有接触,但他始终毫不犹豫地坚信"以佛教最为胜"。  相似文献   

8.
二、道教是否具有传统的义理之学?本世纪初,在一次道教学国际研讨会上,有一位知名的西方学者,发表了他对中国道教的看法,认为:道教的根本信仰是“道”,由于对“道”的诠释纷繁,作为另念,其适应性很强,因此它是一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教义的宗教,也可以说是没有“神学”的宗教。他的  相似文献   

9.
陈撄宁先生以毕生精力研究仙道之学,融会贯通,创卓然一家“新仙学”,是近代著名道教学者。他致力于道教事业,培育道教人才,也是深得众望的宗教界爱国人士。关于道家、神仙家、道教以及其他宗派的理论和功法,先生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他潜心研究静功修持,归结为由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先天性命,再由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静自然。他许多著作、注释和书信留下丰硕的研究成果,给道教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我同陈先生相处是在六十年代他主持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工作这一段时间,对他既严谨又创新的治学精神,十分钦佩,铭记心中。  相似文献   

10.
简寂先生即陆修静,道教南天师道的创立者,曾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他积极搜集整理道经,制订道教斋醮科仪,推动了南朝旧道教的改革和士族新道教的形成,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一样,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特别是他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至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七年间隐居庐山修炼,对庐山道教的发展和全国道教的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南朝道教的发展,为南天师道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简寂先生其人简寂先生(陆修静),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道士,字元德,谥简寂先生,宋徽宗时封丹元真人,出身江南著名…  相似文献   

11.
汤用彤先生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数几位能接通华梵、学贯中西、熔铸古今的大师级思想家,也是道教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然而学界对汤用彤的道教研究关注甚少,盖因他的道教研究被其中国佛教史研究第一人的炫耀光环所遮蔽,不易彰显,而系统性梳理总结亦有难度.笔者在校理汤用彤遗著的过程中,深感他于道教文化实有真知,故试作此文,期以引玉.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对修习道教内丹导引之术非常重视,其《年谱》中多有记载。内丹本为一种养生延命之学,王阳明却使之成为“致良知”说的组成部分。王阳明如何将道教的修为与儒家的心性学说紧密结合在一起呢?这里拟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1 当然,能够产生内心神秘体验的并非仅仅是道教内丹,佛家与儒家也都有类似功夫。但是究阳明一生,他似乎独钟情于道教内丹之术。  相似文献   

13.
道教仙话传说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人们不断传颂着道教的一些仙话。甘肃道教有一位道德学问高深的道士刘一明(1733—1821),他在栖云山(在甘肃榆中县境内,即现在的兴隆山)修持,也羽化在栖云山。他注解了道教的许多经书,如《三易注略》、《周易阐真》、《参同直指》、《会心集》、《指南针》、《修道辩难》、《指南三书》、《西游原旨》、《栖云笔记》、《道德会要》等等。还行医济世,做了许多善事。为阐扬道脉作了很大贡献。他羽化后,民间流传着他的很多故事。笔者搜集到的有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14.
在著名的道教胜境——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有一位年过半百的道士,名叫刘诚山。他是河南省内乡县赤眉乡刘家沟村人。一九六七年在武当山拜师入道,现在武侯祠协助朱宗常老道长管理道教事务。提起刘诚山道长,南阳地区的许多群众,都很熟悉。因为他是一位积极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济世利人的好道士;  相似文献   

15.
道教要有益人生,服务民众,适应社会主义社会,除了重新解释道教教义教理,改进活动方式外,研究和发掘道教史上的先贤大德的丰功伟绩及思想精华,以振奋民族精神,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也是很重要的—项工作。邱处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宗教思想家和实践家,他不单在全真道的发展和兴旺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成为后期道教的代表人物,而且他借助于道教,积极为社会服务,有大功德于平民百姓,成为全民爱戴的历史伟人。他的高尚事迹和思想品格,不仅仅属于道教界,也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他用全副生命所铸成的“邱祖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一种体现,是…  相似文献   

16.
文刀 《中国道教》2001,(6):54-55
王光德道长是我在道教界一位年轻的老朋友。十多年前我还在山东工作时,他到泰山、崂山参访就接待过他,从此结下道缘。1994年元月,我刚到国家宗教事务局工作不久,他便将与别人合写的《武当道教史略》一书送我,使我对武当道教概况和他本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97年他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当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后,我们之间的交往更频繁,他那种诚实、质朴的憨厚品格,精进、敬业执着的弘道精神,对以道立教的独到见解,苦己利众、济世度人的无私奉献,尊道贵德的高尚情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4年初冬,中…  相似文献   

17.
论仙学大师陈撄宁之人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焜 《中国道教》2002,(2):32-36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可是流传至清末即已衰落,进入民国,又是时运多蹇,道教一直不振②。直至1949年后,才激发起一些热心于道教文化的有识之士,说及改革和创新 道教的工作,其中影响深远的要算是提倡仙学的陈撄宁先生。在道教界内,一提起近代道教人物,无人不知陈撄宁先生。近日他的著作《道教与养生》③又再版行世,这也是促成笔者写此文的原因。这几年来,研究陈先生“仙学”著作的学者逐渐多起来,早年有其学生徐伯英、袁介■于台湾编辑陈先生的著作《中华仙学》,由台北真善美出版;后有李养正教授、胡海牙老中医师及上海的…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与道教李豫川作为北宋文坛领袖的苏斌(1037-1101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开派的人物,在灿若繁星的古代伟人群中,他一直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华。除儒、佛两家外,道教思想对苏轼的创作也起了显著的作用,这是他不同于北宋其他诗文革新派作家的重要地方。宋...  相似文献   

19.
韩愈与道教——兼论其对现代道教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排斥道教,但他又与道教有相当的瓜蔓。从韩愈对道教的态度、与道教徒交往及其祭神活动三个方面可看出韩愈与道教的关联的复杂性。以此为基础,反思道教在现时代应在理解世界、贞定生命意义,培养道教人才方面进行创造性转换,从而开显出道教所具有的引领人走入新的生命境界之功。  相似文献   

20.
朱熹思想对道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与中医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道教产生之前 ,儒学的发展已经受到中医药的影响。这为儒学在道教产生之后接受道教的影响铺平了道路。朱熹对中医药和道教均有研究 ,其思想受二者影响 ,尤其是受道教影响比较大。正因为朱熹思想与道教思想有相通相同之处 ,所以 ,他的人格和学识得到了道教人士的推崇 ,其思想得到了道教学者们的高度评价 ,并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宋末之后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朱熹哲学吸收了道教思想而又超越于其上并在宋末之后逐步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是后期道教逐步趋于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