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辜玉梅 《天风》2006,(14):13
在一次教会“青年团契”的讨论会中,我们有一个计论议题:基督徒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有人说“是奉献、舍己的人生”;也有人说“是服侍人的人生”;还有人说“是传福音、荣耀神的人生”,这些都对。但根据约翰福音15章,耶稣要求我们过的人生是多结果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乐捐     
小芳 《天风》2005,(4):13-13
有人问基督徒应该实行十一奉献还是乐捐?我是这样看的,乐捐并不排斥十一 奉献,而是包容了十一奉献,因此乐捐比十一奉献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最早的十一奉献记载在创世记,亚伯拉罕给麦基洗德的十一奉献,作为一种制 度被确立下来,乃是上帝通过摩西颁布的律法,"地上所有的,无论是地上的种子是 树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华的"(利27:30),上帝设立十一奉献的目的是为了 维护圣殿所需,为了开展圣工,为了供养祭司、利未人和帮助穷人(参阅申26:12;  相似文献   

3.
末芥姊妹  渊声 《天风》2010,(6):63-63
<正>问:当教会中人们遇到一些难处,请求他人为其祈祷时,有人喜欢开一些所谓"属灵的处方",如有人会这样说:"神对我说了,你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得主的喜悦,这样有病会好、有难会过……"我很困惑,难道神真的对他说话了?末芥姊妹  相似文献   

4.
利未 《天风》2016,(7):38-39
正教会是永生神的家,也是众圣徒的心灵之家,可总是有人要离家而去。教会信徒流失也是牧会实践中的棘手之事。有人说,我要去别处聚会,那里有圣灵,那里有爱心;有人说,我要在家里独自仰望神,上教堂只是形式,形式不重要;有人说,我参加网络教会,可以听到很棒的讲道,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我还能在网络教会里担纲主礼、讲道、献唱呢。可是,我想对你们说:"别走,教会需要你!"不完美的有形教会教会分为有形教会与无形教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4)
正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付出就是减少,收获才是增加。于是我们不愿意舍弃,认为舍弃意味着减少、意味着牺牲、意味着失去。甚至在信仰上,我们也与神斤斤计较一我为主奉献了多少时间?奉献了多少精力?奉献了多少财力和物力?但是其实有些事情不是数学,不只是加减乘除而已。特别是在信仰上,我们若想要从神那里有所得着,首先我们要学会有所舍弃。"舍"永远在"得"的前面,这不但是非常重要的顺序,更是蒙福的秘  相似文献   

6.
陈企瑞 《天风》2014,(11):26-29
<正>经文:《哥林多前书》13章至14章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很多弟兄姊妹都很羡慕有属灵恩赐的人,认为神特别恩待这些人,圣灵的大能特别降临在这些人身上;在羡慕之余,还可能会自问:"我能追求属灵恩赐吗?我可以得着吗?如果有属灵恩赐,我该如何使用呢?如果没有,是不是意味着我就比别人的灵性低,不讨神的喜悦呢?"相信教会很多肢体曾经有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属灵恩赐呢?也许很多人会说:"讲方言、说预言、医病、赶鬼……"但属灵恩赐仅仅  相似文献   

7.
真敬虔     
《天风》2020,(2)
正经文:"撒但回答耶和华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伯1:9)对于基督徒而言,什么是敬虔?长时间的祷告,甚至是禁食祷告,有人祷告到裤子双膝磨破,被认为是敬虔;有人追求圣灵充满,唱灵歌跳灵舞,在地上打滚,也被认为是敬虔。让我们看看耶稣时期的法利赛人怎么追求敬虔:"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  相似文献   

8.
苏恩 《天风》1996,(10):22-23
基督徒对于奉献要有认识。为什么要奉献?奉献有哪些意义?不然的话,奉献只是表面形式,看人家奉献,自己过意不去,也来勉强奉献一点儿,实际上不是甘心乐意,是被动,得不到神悦纳。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奉献的目的与责任。故此我提几点,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洪福 《天风》2014,(12):15-16
<正>神赐给我们多少财力就等于给我们多少托付,教会每年奉献收入越多,神给教会的责任和托付也就越大。神恩待各教会,使教堂硬件不断完善,教会奉献款不断增多。如何看待奉献款以及如何处理奉献款,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件事。钱财代表力量"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地捐助"(林后8:3);"……于是  相似文献   

10.
<正>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信上帝?是不是想要上天堂?或是害怕下地狱?或是你需要心灵寄托?或者你有困难需要他帮你解决?我说,都不是。那你又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被神的爱  相似文献   

11.
唐黎标 《天风》2017,(4):40-41
<正>有人问:"神的存在,你能证明给我看吗?"许多朋友都喜欢问基督徒这样一些问题,如"你如何知道神的存在"、"如何确定你是神的儿女"等。这类问题背后其实都有相同的逻辑——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相信神"是不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迷信。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1)
<正>教会中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要明白我们所相信之福音究竟是什么,要现身‘说'真道,切勿‘编'故事。传扬福音是每一位基督徒的本分,但现实中有人畏惧于传福音,有人乐意传却不知如何开口,有人能传但顾此失彼。《歌罗西书》1章28节至29节告诉我们:"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我们要穷其一生通晓我们所信的福音,同时也要传之有道。  相似文献   

13.
“元始天尊”是道教所造的最高神,一般认为出现于六朝.有人认为元始天尊来自中国民族固有的“天”和“帝”之信仰,这种说法似乎是可以成立的.但为什么在天尊之前要用“元始”来命名呢?“元始”是两个同义字的重叠,“元者端也,端亦始之义。”道教用“元始”来命名其最高神,首先是它继承老子“道”的“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以及“道生一、一生二、……”等思想;同时和汉代形形色色的宇宙本源说亦有关,如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元者为万物之本……乃在乎天地之前”,“元者,始也”等论述.一般  相似文献   

14.
闻道 《天风》2009,(10):50-51
有人说,信心是绝望的人麻醉自己的借口;也有人说,信心是成功的人肯定自己的理由;还有人说,信心就是要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我想这些答案并不是我们基督徒所想要的。因为第一种说法过于悲观,后两种说法则类似,都把信心归结为一种强烈的心理作用或心理暗示。让我们回到圣经来看何谓“信心”。  相似文献   

15.
范爱侍 《天风》2003,(10):40-41
耶稣在钉十字架前夕问门徒“人说我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这里,人们把耶稣与他们心目中所敬仰、所爱戴的先知们相提并论,是已经把耶稣提高到最高的地位上了。耶稣又问:“你们说我是谁?”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彼  相似文献   

16.
<正>寻求必寻见,这是主耶稣给我的美好应许我一出生就先天性唇腭裂,连吃奶都困难,手指瘦如火柴,有一位长辈说把这个孩子扔了吧,很难养大,即使养大了,他这个样子,以后怎么办?可我外婆对我爸妈说:"好好养大这个孩子,以后他会有出息的。"小时候,如果遇到烦恼,我总是一个人跑到山上,仰望天空,心中无限惆怅,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神的存在呢?如果有一位神  相似文献   

17.
一生的呼召     
主呼召我们跟从他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跟从主?有人说,为的是病得医治;有人说,为的是福气多多;有人说,为的是今生有平安,来世得永生……这个老话题促使我们"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不停地思考.中国近代基督徒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报,有民当爱,岂可轻死?"(见《金陵神学志》第2 7期、34期)我们基督徒应记得当今时代主在我们身上所寄托的嘱咐与使命.我们是耶稣的门徒,也就是"蒙召的人",是"道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18.
1993年9月,我考上了山东神学院。回首过去,静思数算,成为神儿女已近五个春秋。五个春夏秋冬中有喜乐也有艰辛,但在种种困难与险阻中,总能深深感到有一双慈爱、大有能力的无形之手,在扶持着我,带领着我,那就是我坚贞不渝要为之奉献终生的主——耶稣基督。  相似文献   

19.
人的岁月     
毛颂赞 《天风》2016,(7):54-55
正"你使人归于尘土,说:‘你们世人要归回。'"(诗90:3)人出于尘土,又归于尘土,这是上帝所定的自然规律,也是神对人的一种提示:人肉体的生命有终结的一天,有归回的一天。对这个"归回",人们有各种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因此更珍惜时光,力争在归回前做出一番事业,造福子孙后代;有人却把它看做"大难难逃",因此,恐惧战兢者有之,及时行乐者有之,铤而走险者有之,自我夭折者也  相似文献   

20.
不少谈论教牧健康的文章及书籍中,经常会提到许多教牧有着一种"为主烧尽"的心志."为主烧尽"显然是奉献归主的传道者应该有的生命态度,也是主耶稣对所有跟随他的人的基本要求.如主耶稣所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参太16:24)不过,圣经中所要求的奉献或背起十字架,并不代表就可以忽略个人身体的需要,服侍神的人不能过于忙碌而忘却应有的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