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背景下雇员主动离职模型的探索和验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兵  彭莱 《心理科学》2005,28(3):711-712,722
雇员主动离职研究持续多年,但是这些研究缺乏对过程变量的关注和整个离职模型的整合。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上不足,初步提出了中国背景下雇员主动离职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加以验证。模型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祝倩  马超  揭水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606-1611
冲击事件(shocks)指激发员工主动离职心理决策过程的具体事件。国外学者主要从冲击事件各维度间的关系和各维度与离职路径的关系两个方面研究冲击事件对主动离职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冲击事件对员工主动离职有显著影响。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 未来研究可以从明晰冲击事件, 优化研究方法, 细分研究对象, 加强冲击事件本土化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离职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三部分阐述离职研究。第一部分介绍离职内容理论,主要讨论影响离职的诸因素。第二部分介绍离职过程理论,侧重点在于探讨上述诸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第三部分介绍组织意义的离职理论,即从组织与市场层面剖析离职。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试图概括三部分离职理论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舒晓兵  孙健敏 《学海》2011,(2):109-114
本文根据雇员的"关系身份"特征,把家族企业的雇员分为家族内部员工和家族以外员工,然后通过对118个家族企业的3621个雇员的调查问卷的分析,论证了我国家族企业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和工作绩效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的影响在家族内部员工身上体现得并不明显,而在家族以外员工中却表现得非常明显。同样,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在家族内部员工中表现得并不显著,而在家族以外员工中表现得非常显著。在这些关系中,"关系身份"有着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因果模型构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项中心任务,主要包括因果关系理论模型的构建和验证、因果关系数据模型的构建和验证,理论模型和数据模型之间进行匹配的因果关系推论过程,文章讨论了因果模型构建的基本条件。因果模型构建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包括如何确定因果模型的类型,如何在不同层次进行建模、如何进行因果模型的验证。另外,文章还讨论了一种因果建模的新思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离职曾被视作组织中的"问题"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传统离职研究更关注通过改变员工的态度来减少离职,进而降低离职对组织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鲜明的组织立场。然而离职的本质是员工个体的决策。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面对更加多样化的生涯选择,员工在离职决策中的主体性更加凸显,离职研究需要重回决策者中心,重新聚焦决策者:(1)以决策者为中心探讨离职影响因素;(2)探讨决策者制定离职决策的内在过程;(3)关注员工离职的实际行为及后果。  相似文献   

7.
因果模型在类比推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婷  莫雷 《心理学报》2010,42(8):834-844
通过操纵因果模型的特征维度及推理方向, 探讨因果模型在类比推理中的作用。实验一探讨了当结果特征未知时进行类比推理的情况, 发现在一果多因时, 被试采用因果模型进行类比推理, 而在一因多果时, 被试同时采用因果模型和计算模型进行类比推理。实验二探讨当原因特征未知时进行类比推理的情况, 发现在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时, 被试均采用因果模型进行类比推理。结果表明:(1)当结果特征未知时, 人们会建构因果模型进行类比推理。且当因果模型和计算模型处于冲突情境时, 人们会采用因果模型进行类比推理; 但当因果模型和计算模型处于非冲突情境时, 人们会同时采用因果模型和计算模型。(2)当原因特征未知时, 即按照因果模型推理的难度增加时, 人们仍会建构因果模型进行类比推理。  相似文献   

8.
王桢  李旭培  罗正学  林琳 《心理科学》2012,35(1):186-190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心理授权、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以某大型通讯企业呼叫中心的309名客服代表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客服代表的心理授权、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进行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心理授权对离职意向有负向影响,工作倦怠对离职意向有正向影响。其中,心理授权先影响情绪衰竭,再影响玩世不恭,最后对离职意向起负向预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工作倦怠在心理授权和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乡村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和职业幸福感对离职意向的影响,选取四川省乡村教师358名,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职业幸福感量表和离职意向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控制月收入、年龄和教龄影响后,乡村教师付出–回报比显著提升离职意向;(2)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付出–回报比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乡村教师过度投入调节付出–回报比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与低过度投入组相比,高过度投入组的付出–回报比对职业幸福感有更强的负向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乡村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对离职意向影响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员工主动行为因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的长远发展而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主动行为对员工本人的人际内影响,而较少考虑对领导者的人际间影响;同时,考虑到员工在领导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员工的主动行为如何影响领导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做理论性整理将极大丰富对员工主动行为的认识。学界基于归因理论、内隐追随理论、自我-他人评价一致性理论等对上述自下而上的影响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领导者对员工主动行为的态度评价和行为反应受到多重边界条件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具体化员工主动行为所诱发的领导者心理与行为反应,探索员工主动行为与领导方式的循环关系,以及深挖主动行为与绩效评价之间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The bivari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ological age and voluntary turnover was examined. Using a database that spans the years 1959-1993 and contains 46 samples with a total of 42,625 individuals, meta-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reviews (Cotton & Tuttle, 1986; Rhodes, 198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turnover was small and near zero ( p = -.08). Job tenure did not appear to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to any substantial extent. We conclude that age is not meaningfully related to an individual's decision to leave an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2.
完美主义发展模型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介绍了五种完美主义发展模型,并对它们做了简要评论。社会期望模型主张父母对儿童的高期望是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社会学习模型强调模仿父母完美主义的作用,社会反应模型探讨严酷教养环境的影响,焦虑抚养模型认为父母对不完美的过分关注和对子女的过分保护会促使子女发展完美主义倾向,整合模型结合内外因素对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进行系统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近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分析资料的方法进行了客观的回顾与评价,概述了我国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探索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为今后研究科学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因素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在产生了自己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不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以致使心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他们运用各种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从分析求助者个人心理特点入手,并通过跨文化研究,揭示了人格特质和社会文化对心理求助的预测作用以及与心理咨询工作者有关的因素。该文概述并讨论了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18.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unit, direct management, and overall management turnover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ollowing an intervention in fifty work units in multiple organizations in eight countries. Direct management turnover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while work unit and overall management turnover were not. We also investigated shared values as a moderator of the turnover-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and found that high shared values buffer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overall management turnover 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e results are noteworthy, as they point to the importance of examining turnover at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levels and identifying moderators of the turnover-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Kristen M. Watrous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