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方阵是用以表示性质判断或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的。现在如果我们把它的含义扩大,那么这个逻辑方阵也可以表示复合判断及其相互关系。在这个赋予更多含义的逻辑方阵中可以用来表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等几种基本的复合判断,并能直观地显示这些复合判断之间的关系。这个逻辑方阵表示如下(图<一>)  相似文献   

2.
李喜英 《学海》2007,(3):46-50
从表面上看,元伦理学似乎对人类道德实践没有实际作用,因为它远离了客观现实生活,仅仅是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偏离了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旨趣和道路。然而,元伦理学并没有因此而丢掉其作为伦理学的学科身份。通过对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主要观点的分析,本文认为,它并没有和传统规范伦理学产生彻底“断裂”,只是谋求对伦理学的道德概念和判断进行科学的逻辑论证,以此保证其伦理学的“科学”品格,进而间接地对人类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判断》这一章在形式逻辑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判断是概念的结合,又是推理的组成要素。没有判断就不可能揭示和说明概念(例如.下定义就是运用判断来进行的),也不可能构成和进行推理。而就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科学来说,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推理的逻辑形式和规则,但是,如果不了解各种判断形式,当然也就无法了解由其所构成的各种推理形式。因此,正确揭示和判明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和逻辑特性,乃是正确了解和把握各种推理形式及其逻辑规则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所  相似文献   

4.
法律主要是通过各种法律规范来体现的。马克思曾说,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法律规范必须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适用的。理解和把握各种法律规范,研究它的逻辑结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人类特有的法律现象,自身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为了研究它的逻辑结构,我们必须引进系统论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法律规范作为一个系统,必有若干层次、有若干个互相作用、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非经典逻辑分支的时间逻辑,是判断的一个公理化逻辑理论,这些判断是用命题表达的,而这些命题的真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时间逻辑的产生和形成是逻辑学发展的一个具体典范,它以新的方式丰富了逻辑学。这一对认识的理论方法的创新,是在概括总结全部科学成果和认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按照列宁的说法,逻辑是“各种科学的经验的总结”。人类社会在探索、实践和革命性地改造周围世界及自身中,从逻辑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活动的最小单位,是建构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掌握并科学地运用有关概念的逻辑知识,是法律工作看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的首要条件。法律条文中的概念法律规范是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和人们行为的准则,这就要求法律条文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准确、适度、恰当、有严格的确定性。如何才能作到这些呢?因为概念  相似文献   

7.
在康德和海德格尔哲学中,Sein一词在一般的意义上被称为Seinüberhaupt,它既可以作逻辑的(logisch)运用,充当逻辑系词Kopula,也可以作康德所说的"绝对的断定",即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上的"(ontisch)运用,此时的Sein在断定一个对象的客观存在,因而与Existenz(实存)的含义相同.Sein überhaupt和作为逻辑系词Kopula的Sein都应该翻译为"是",但作绝对断定或表示存在的Sein,翻译为"存在"或"实存"都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8.
邓晓芒 《哲学分析》2023,(6):37-57+190-191
胡塞尔把逻辑判断的起源追溯到前谓词直观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带给逻辑判断形式以生命活力,突破了传统逻辑的那种僵化的理解,打破了西方两千余年占统治地位的实体主义的逻辑偏见,为原始思维、神话思维、艺术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逻辑空间。然而,他出于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狭隘偏见,试图把一切诗性话语全部塞入“纯粹逻辑”的先验框架之中,以建立一门无所不包的“严格科学的哲学”,这就把逻辑形式的真正起源屏蔽掉了。在他那里,没有什么逻辑判断的起源,只有逻辑判断的前谓词阶段和谓词阶段所构成的“谱系”,因此语言、经验直观、诗归根结底也是逻辑,逻各斯的非逻辑含义被遮蔽了,活的隐喻被闷死了。纯粹逻辑是从语言中发展出来的,在隐喻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逻辑要素,而是诗性要素,语言起源于诗,而不是起源于逻辑。胡塞尔架空语言,一心要把非逻辑的东西都归于逻辑,无法真正解决逻辑的起源问题。但他提出的逻辑谱系学所暗示的恰好是:逻辑最初是语言中的非逻辑因素由于其自否定而形成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逻辑科学是一门多分支的学科。这是对的,例如逻辑科学中的数理逻辑,人们就常说它有若干分支。其实,逻辑还是一门多类型的学科,而且首先是一门多类型的学科。现在,单就“逻辑”一词是指称科学而言,人们也很难给这个词规定一个确切的含义.对逻辑所作出的任何一个定义,都很难适用于用这个词所指称的所有科学上。原因在于,逻辑科学已经没有统一的对象域,它辖属的是一些对象域有别的、研究方法有别的,作用和意义都不同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实践哲学面临了从劳动逻辑向实践逻辑提升和转换的需要,以拯救易被化约于"劳动"之中的伦理—政治型"实践"范畴的独立地位。但这项工作必须自觉区别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实践"与"劳动"二分立场。马克思劳动概念中蕴含了属于它自身的伦理规范内涵,需要将这一伦理规范内涵释放出来,以完成向伦理—政治型实践范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陈肖生 《学海》2014,(4):81-89
公共辩护理念是理解罗尔斯整个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从根本上说,公共辩护可以看作是自由平等公民间就他们在公共生活中采纳何种"相待之道"而进行的理由交换和论辩,它主要诉诸公民的实践理性,是公民彼此间要求理由和给出理由的一种实践。因此,政治领域的根本原则获得公共辩护的标准,不可能存在于某些理性无法理解的、未"祛魅"的实体那里;也不能等同于理论理性领域里的正确的逻辑推演或因果推导。这种检验标准只能是:在满足实践理性所有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它是自由平等、理性而又合乎情理的人们彼此都可以合理接受的原则。这个标准里蕴含着政治自由主义公共辩护事业的双重目标或双重要求:它试图为政治权威行使的正当性提供好的规范理由,但这些理由又是自由平等的公民们可以合理接受的。  相似文献   

12.
逻辑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反思沙青逻辑科学方法论的对象乃是理论思维中带普遍性的认知观念与认知规范。它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存在着旧观念、旧规范同新观念、新规范之间的竞争与演进。逻辑科学方法论的发生与发展,导源于科学的发生与发展。离开科学,逻辑科学方法论就失去生存的基地和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逻辑科学方法论又总是作为一种哲学工具,它的发展也同社会的某种哲学思潮的兴衰相关连。它既是科学的工具,又是哲学的工具。可以说,逻辑科学方法论乃是科学与哲学的中介;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资料,哲学的发展则又为科…  相似文献   

13.
上文着重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和分类,本文着重从微观方面分析法律规范的逻辑特点、规范命题的逻辑形式。法律规范的逻辑特点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规则,规定人们行为的标准,与一般的道德规范、社会公约等有本质  相似文献   

14.
王宵前 《学海》2001,(6):55-56
康德在其先验逻辑中,对以往哲学史上把主体和客体绝对对立的思想进行了批判,说明"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认为是主体创造了客体,人为自然立法,从而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了抽象的发挥,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主观能动性思想.  相似文献   

15.
龙霞 《现代哲学》2006,(1):32-36,121
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研究面临着从批判性导向向建设性导向的话语转换的需要。而传统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对法律规范意义的一贯抛弃态度,是实现话语转换的困难所在。本文通过回溯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发现否弃法律的规范意义并非马克思思想的固有逻辑。而籍由马克思实践思想中所蕴涵着的实践的内在张力性框架,可以把法律的规范意义容纳进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出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研究谋求自身内部话语转换的可能和契机。  相似文献   

16.
科学理论检验的复杂性问题陈敏强,毛建儒科学理论的检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检验;另一种是间接检验。直接检验是把科学理论直接付诸实践,根据实践结果的成败判定科学理论的真伪。间接检验不是直接检验某一科学理论,而是通过一定的中介,间接检验某一科学理论。中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般地说,随着科学的高度发展,中介越来越多,直接检验,特别是间接检验,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而是一个复杂过程。在直接检验过程中,如果实践结论与实践的结果完全一致,用它来判断理论,那么,理论就得到证实或证伪。但证实不等于科学理论就是真理;证伪也不等于科学理论就是谬误,这是因为①实践本身经常出现问题;②实践对象的确定也会发生误差。③实践结论与科学理论的一致,有时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吻合。如果实践结论与实践结果不一致,用它来判断科学理论,就会走人错误的“深渊”。这种不一致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①反映的问题;②判断的失误;③解释的歧途。间接检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①从科学理论的原理到结论,有一个逻辑推导的过程,而逻辑推导是经常出错的。②从科学理论的原理推导出预测性的结论,还必须借助背景知识,背景知识也可称为先行条件,可能出错;③科学理论原理的  相似文献   

17.
政治行为,包括党政机关的各种职能行为,如领导行为、决策行为、组织行为、宣传行为,以及与政治生活有关的个人行为、群体行为等。正确有效的政治行为不是随意性行为,它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因而,考察分析政治行为中的逻辑谬误,对党政机关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建立公正求实的廉洁政府,对强化人民群众的参政意识和规范自己的参政行为有重要作用。一、政治行为中的“逻辑矛盾”政治行为中出现“逻辑矛盾”,就会犯自相矛盾的行为错误。  相似文献   

18.
《精神现象学》与《逻辑科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首先,两者的方法是同一的,这就是对事情自身辩证运动的陈述。通过这种如其所是的陈述,思辨哲学在概念之中把握事情本身。其次,作为意识的经验的科学,精神现象学有着复杂的层次结构:在意识内部的意识和意识相关项之间的争执与颠倒、在意识的诸形态序列之上起到引领与提升作用的"现象学的我们"。"现象学的我们"就是绝对,它是在《逻辑科学》中得到自身基础的。而《逻辑科学》也需要《精神现象学》给予合法性的演证。正是在这种复杂关系之中,《精神现象学》获得了自身的定位。它是《逻辑科学》的准备与预演。  相似文献   

19.
“忠恕”在孔子儒学中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朱熹解释其意义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就准确地指出了它在词性上既有形容词性又有动词性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含义不会局限于道德一域,而是具有极丰富的内涵。具体说来,它同时具有个人道德修养、社会政治实践和知识论三个层次的含义。当然,这三者在“忠恕”中是一个以一贯之的混融整体,我们这样区分,纯粹是为了论述的方便。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彤 《哲学动态》2005,(5):40-43
一科学实践哲学兴起的研究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当代哲学对实践的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那里,实践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科学哲学,如逻辑主义科学哲学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截然分开,认为对理论理生的逻辑分析是理解科学理性的惟一途径,并把实践理性归入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后来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在否定逻辑主义方向的前提下,未能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重新整合,从而对科学理生不可避免地采取了怀疑主义态度,使得传统科学哲学研究日渐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