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许多棘手的看似复杂的问题只要用一下逻辑马上就可以迎刃而解。当然,逻辑包括很多方面,这里只介绍逻辑推理中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一个前提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根据真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前件真时,后件必真;后件假时,前件必假,我们可以得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正确形式,即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下面就具体案例谈一下第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区别三种条件假言推理在思维实际中用得很多,教学这部分知识,难点在正确区分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与充分而且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上。而要正确区分这三种不同条件的假言推理,首先要善于区分三种不同条件的假言判断。在自然语言中,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一般是用“如果……就……”“只要……就……”这样的联结词来联结前后件的;前件的存在。可以决定后件的存在,因此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例如:“把一个抗病品种推广到另一个地区,如果那个地区的病菌类  相似文献   

3.
一 假言推理是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假言判断,并根据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的条件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前提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这种推理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大前提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小前提和结论是由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组成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假言推理是人们思维实践中经常运用的推理形式之一,按照假言判断前件与后件的三种不同关系,假言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三种。假言推理的规则与名称没有语义上明确的区分,而且规则比较复杂,初学者往往记不准确,常常弄错,成为教学中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5.
第四,在其他部分的练习中,都要求考生认真牢记各种思维形式的规则和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如定义的规则,直言判断直接推理的规则,三段论的规则等等,对于这些规则,我们不仅要熟记,还必须能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比如:演绎推理中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之一是: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就能肯定其后件。用此规则,我们就可以构成以下几种具有不同要求的习题。 一种题意为:以p→q和p构成前提,可得出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大学一九八四年下学期形式逻辑科期末考试试卷第六大题中有一道小题:所给定的参考答案是:“不正确。这个证明的论据是‘怕批评的就不是真理’从它推出‘真理不是怕批评的’,再推出‘真理是不怕批评的’。这样,就明显地看出这个论证是:‘真理是不怕批评的,因为真理是不怕批评的’。它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所以不正确。”这“论证”是循环论证吗?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大家知道,“真理是不怕批评的,因为怕批评的就不是真理”。这是通过直言判断的变形所进行的推理,即,演绛推理中的直接推理。其基本方法是换质法和换位法。换质法的规则是:把一个直言判断的质改变而不改变其原来的意义。换位法的规则是:把一个直言判断的主项、谓项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二难推理的大前提(暂且称之)必须由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来充当。本文提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也可以用来作为二难推理的大前提。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与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二难推理一样,具有四种基本的推理形式。 1.简单构成式这种式里大前提中的两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相同的前件,不同的后件,小前提(暂且称之)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机关流传一种舆论:“某某在调整班子时得到了提拔任用,一定和他熟悉的某领导有‘关系’。”这种舆论可以蛊惑一些人,但它却不能愚弄肯于动脑筋、善长分析判断的人,是真是假,只要用形式逻辑进行分析,加以调查核实,即可分晓。上述舆论的发起者,实际是运用了一个省略假言判断前提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进行还原,其完整形式应该是: 只要和领导有熟悉的关系,就能得到提拔任用; 某某在调整班子时得到提拔任用; 所以,某某一定和领导有熟悉的关系。这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存在事实和逻辑两方面的错误。从事实方面看,作为推理前提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不真实的。因为,第一,三  相似文献   

9.
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 1、逻辑学是研究﹍﹍的科学。2、划分是﹍﹍的逻辑方法。3、根据性质判断逻辑方阵的真假关系,已知A判断真,可推知E判﹍﹍,I判断﹍﹍,O判断﹍﹍;已知E判断假,可推知A判断﹍﹍,I判断﹍﹍,O判断﹍﹍。二、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定义?它有哪些规则? 2、什么是概念间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试各举一例。3、什么是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什么是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它们各有哪些正确的推理形式?并请列出它们的公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的高校形式逻辑教材,对于以简单判断为前提的直接推理——特别是直言判断的直接推理,一般都作了较为全面的陈述。但对于以复合判断为前提的直接推理,则涉及不多。这种情况,就推理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言,令人不无欠缺之感。本文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探讨。直言判断和模态判断的逻辑方阵,以明白易晓的图式,分别表示了两类判断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直接推理方便的工具。复合判断的直接推理,可以吸取这个经验,组成如下的逻辑方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选择两所中学,对初一到高二共487名中学生作了一次关于判断能力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在学习假言判断中有以下一些情况: 一、四种水平: 1.不会依据前件与后件的真假断定假言判断的真假。2.能初步从前件与后件的关系去分析假言判断。3.能初步分析前件与后件之间是否存在充分条件的关系,但不能区别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4.能正确区别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正确掌握假言判断。  相似文献   

12.
否定判断的换质和矛盾概念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运中同志在《我讲授<形式逻辑>的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1期)中提出了他在讲授换质法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当按照换质法的规则对某些否定判断进行换质时,会从真前提得出假结论。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换质法是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判断的质,并把它的谓项换成与之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而得出结论的。在换质法推理中,前提的谓项和结论的谓项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简称矛盾概念),这就不能不涉及矛盾概念的论域问题。我们知道,所谓两个概念“P”和“非P”具有矛盾关系,就是指这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最小共同属概念(有的书  相似文献   

13.
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对客观事物作出断定的判断,所以,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假言判断的教学难点,集中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辨别上。两者很容易混淆,所以需特别注意。我们的教法是:摆条件,辨关系,套公式,讲运用。首先,要让同学们懂得,假言判断是由复合判断构成的:作为条件、表示理由的那个判断(一般在前面),叫做前件,受前件约制表示推断的(或者说是表示结果的)那个判断,叫做后件(一般在后面)。讲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时,我们不妨提出一些问题,要学生解决:“我口渴了,  相似文献   

14.
在逻辑学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课题。为了促使对这种判断做进一步研究,本文尝试着对其做些分类。该判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主要依据是否可从断定其前件的真假情况将其分为两大类。然后再依据前后件的真假情况以及  相似文献   

15.
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题目为测验材料,对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共469名被试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内容和形式两种判断标准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发展了,但是小学生和中学生还是根据经验事实来进行判断,直到大学才摆脱经验事实的束缚。(2)必要条件推理的能力发展要早于充分条件推理的能力,而且最后能够达到的水平也要高。(3)被试对规则掌握的先后顺序是肯定前件式、否认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和否认后件式。(4)被试是否受到信念偏见效应的影响,还要看题目是否符合事实以及是否符合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16.
弟:在《中学生与逻辑》里,我看到一篇“半费之讼”的小故事,很有意思。文中说那是用的二难推理,故事中的师生两个人都错了。哥哥,什么叫二难推理?怎么才能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形式呢?你能给我讲讲吗? 兄:好!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们中学里讲过什么叫充分条件,什么叫必要条件吗? 弟:讲过,这都指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指的是:有了前件就一定有后件,没有前件不一定就没有后件;必要条件却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7.
逻辑工作者现在应着手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如何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技巧。授三鱼,不如授之渔。在这里,笔者想在这方面做一点尝试。从思维实践考察,假言推理一般遵循这样两条思路:(1)从假言判断本身引申出来的假言推理比如,当知道“如果物体摩擦,则物体会生热,这一判断成立时,人们就会依据该判断反映的事理加以引申,推断出一系列新知识,即人们通过假定:铜板或铁棒或钢条或木头等等摩擦,继而推理:如果物体摩擦,则物体会生热;用公式表示:如果P,则q;这个推理的思路是:已知假言判断“如果P,则丁,根据P与日之…  相似文献   

18.
推理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推理的依据是概念、判断的逻辑性质。为了正确推理,形式逻辑总结了各种推理的规则及推理的结构形式。对这些规则和结构式的掌握,学生一般反映理解难,记忆难。而在讲述概念及三段论推理时,许多教材使用了欧拉图,使其内容直观化,也易理解和掌握。受此启发,笔者在假言判断及其推理的教学中,用简单的电路图方法建立了假言的直观模型,教学效果甚佳,望在此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9.
选言推理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推理形式。它是以一个选言判断和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结论为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的演绎推理。它包括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前者只有否定肯定式一种推理形式,而后者却有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两种推理形式。它的语言表述形式是多样的: 一、限选复句表达选言推理限选复句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在特定的语境中,当结论是不言面喻时,就可以用这种复句表达省略小前提  相似文献   

20.
传统逻辑的直接推理理论上重要又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对初学者来说常常遇到两个难题:一是需要熟记的有效式太多;二是当需要反复交替运用换质法,换位法这样较复杂的直接推理时,不知在何种情况下先换质,在何种情况下先换位。例如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