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酒茅台,与仡佬族有着难以割解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倪瑗 《四川心理科学》2014,(6):93-93,70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地位,其政治统治的相当开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推进,新兴市民阶层的迅速崛起,文化的高度繁荣等诸多因素,都使得宋代的民俗比前代更加丰富完善。在这样的形势下,大量记录,反映当时民俗生活的诗歌便应运而生。民俗使诗歌的题材,内容发生新变,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昌盛,同时诗歌又在广泛流传中加速了民俗的普及,苏轼的诗文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本文拟通过对苏轼部分诗文的分析,从他诗歌中的“平民饮食”、“养生之道”,以及“自得人生”三个方面管窥宋代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3.
兰花鉴赏     
陈正军 《贵州民族宗教》2006,(2):I0002-I0003
国酒茅台杯第十六届中国(贵阳)兰花博览会于2006年2月17日至2月22日在贵州省民族化宫举行,这次兰博会以“茅台香瓤九州.幽兰荟萃林城”为主题.进一步弘扬兰花化.普及养兰知识,发展兰产业。是近年来贵州举行的传统兰花节日.规模盛大.为全国兰友之一次兰花论剑大会,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4.
读朴老《九十述怀》(见《佛教文化》1997年第1期),见碧空澄明无垠。此之空无,造作大有。是有人格佛性之成就,报国济世之功业。我见碧空无垠,是感《述怀》有“体”。细吟朴老诗文,敦厚风趣,并未明言起用之体。而不领会其体格,只从事相上学是学不来的,终需体用圆融,方可“会”述怀之神韵。人格佛性者,体也;报国济世者,用也。体者,自觉自利也;用者,觉他利他也。自觉觉他咱利利他,是为菩萨所行菩萨道。道出了“人间佛教”为人民——普渡众生的主题。朴老既是人间佛教的推动者、领导者,自是身体力行。今观《述怀》,九十春秋…  相似文献   

5.
药石之言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文之中,有些将药名嵌入的文句,不仅寄寓深意,或藏讽刺,或表心迹,或明己志,而且极具情趣,读之解颐,令人回味无穷。比如:“神州到处有亲朋,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看花,但闻藿香木香。”就寄寓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之意。因一时无法找到更为恰当的名字,我向来喜欢将这类诗文称作“药石之言”。  相似文献   

6.
教会中有这样一句话:“弟兄们在一起多么地快乐!”今天我们大家共聚一堂,参与93级修生毕业典礼暨全国修院98—99学年第二学期结业典礼,我们真的被欢乐祥和的气氛所包围,这里虽然没摆山珍海味,也没有杜康茅台,但今天我们在这里摆设的是充满喜乐愉悦的精神喜宴。神长领导们的谆谆教诲就是山珍海味,弟兄们的肺腑之言就是杜康茅台,作为全国修院其中的一员,我为自己能参与这丰盛的精神美宴而深感荣幸。在此,我谨谨代表95级全体修生与大家分享几句心里话,以期与诸位弟兄互励共勉。六年,在人的一生中也许是一段短暂的时光,但…  相似文献   

7.
好习惯可以带动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服务。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的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从小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在此借助以下观点来介绍一下自己从教多年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8.
古人写诗作文十分重视锤炼字句,至今流传着许多精心修改诗文的佳话。但是,也有一些改笔是弄巧成拙甚至令人捧腹、喷饭的。  相似文献   

9.
谋略的心理障碍,是指谋略者在某种谋划之前或谋划过程中,已在心理上形成了某痼癖或者走势,自觉不自觉地将思维导向到背离客观事物的主观想象或愿望的一端,进而使谋略失真或失误,常见的谋略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1.常见不疑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常常表现出漠不关心,这是人们的一般心理特征。这一心理特征,也常常构成谋略者的心理障碍.以致造成错误的情况判断进而定下错误的决心。中途岛之战前,美国小罗奇福特领导的一个小组.成功地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这样,他们便对日上海军暗中进行的一切洞若观火、并…  相似文献   

10.
罗兵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2-142
《红楼梦》是我国叙事文学的经典著作。通过对贾宝玉诗文的研究,能够从侧面了解整部《红楼梦》的叙事风格,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红楼梦高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杜滨 《美与时代》2014,(7):93-93
楹联是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无论是楹联书法还是楹联文学,都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财产一部分,楹联书法必须要发展,而且要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代,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净乐国。那里的国王是个很有能力的君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国王看到全国臣民都很爱戴他,心中无比高兴,想很好地栽培儿子,把王位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他召来最好的文臣武将来教王子读书习武,还派了许多仆人伺候王子。王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便专心致志地攻读诗书,操练武艺。不出数年,便学得满腹诗文,练就浑身武艺。眼看王位有了继承人,国王和皇后心中甚是欢悦。不料人各有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23,(10):34-35
<正>广州市基督教两会(以下简称市两会)结合广州实际,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做到政治上自觉认同,文化上自觉融合,社会上自觉适应,踏出一串基督教中国化广州实践的铿锵脚步。一、设置研究课题,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精品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前看来,美术与文学俨然已经成为两个独立且比较完善的学科,其中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重要因素。但是,美术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并未被完全割断,而是变得日益密切。在绘画中添加诗文,欣赏者可在诗文的帮助下对绘画内容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而在诗文中呈现画面,可使诗文隐晦的含义更加直观。美术与文学都属于艺术,自古以来,既相互融合,又存在差异。二者有着深层次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点滴集     
人有头脑,能思维,便有逻辑。然而自发的思维并不就是自觉的“逻辑”。逻辑工具是一门学问,人们须得下点功夫才能掌握它。思维和语言是一母双胎。人类大脑皮层中的第二信号系统,正是思维和语言共同的“母亲”。思维失掉语言,便没有自己的地位;语言没有思维,也不会有自己的存在。因此“母亲”让  相似文献   

16.
王帅 《法音》2019,(8):14-17
正佛教和谢灵运诗文创作的关系一直是中古文学研究的热点。1958年,美国汉学家马瑞志(Richard Mather)便提出了"山水佛教"的提法,并初步探讨了中国山水诗兴起的佛教背景。在此基础上,1976年,日本学者志村良治先生则从谢灵运与庐山慧远僧团的关系出发,较为具体地论述了谢氏山水诗中大乘佛教的思想基础。中国学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亦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思  相似文献   

17.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他小时候写的一副对联。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通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造诣极高,下面要说的是关于他的对联故事。相传,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一名士,席间便出了一联: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某高校一文科学生因毕业论文几次被导师退回修改,便轻生自缢。该生平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这次论文几易其稿不得通过,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只好一死了之。某工学院一系主任与其妻被在该院上学的儿子勒死于家中,原因是儿子学习成绩不佳,父子立约:再有考试不及格时,便断绝关系。儿子承受不了这心理压力,终于演出了上幕悲剧。  相似文献   

19.
正在展厅、微信、报刊、电视见到的某种风格的书法作品多了,便引起了书论者的关注。关注的时间长了,便有对此种风格书法作品鉴赏的想法,以致于有发现此种书法风格之美的好奇心。有时甚至是在脑海中过电影一样反复闪现,灵感萌动,感悟出书法作品所蕴藉之美,不由自主地起评论之想。对殷江林的书法作品品评的自觉由来已久,形成之后,脑海中常萦绕"老树著花无丑枝"的诗句。这可能是殷书之美唤醒了品评意识,便有形质美、神采美、  相似文献   

20.
<正>“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不仅仅是文学,这时其他艺术也在走向自觉,尤其是以高度自觉的书法艺术尤为突出。这个“自觉时代”上承汉末,下启两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艺术由自发性进入自觉性的重要阶段。人们冲破经学的束缚,在玄学与道教、佛学、儒学的交融下,以以人为本与文的自觉,表现出“未若文章之无穷”的不朽精神。在书法方面,士人不再被以实用为目的所束缚,主张“书乃吾自书”“适我无非新”意在表现个人性灵的抒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