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台湾宗教兴盛的背后欧焕文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的宗教活动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举凡重要庆典、工程揭幕以及有关子女前程的活动,一切与人有关的重要场景,都会与宗教活动相连,从一般的祭拜到大举佛事,甚至连小学生的夏令营都以禅七贯名,真可谓宗教无处不在。台湾宗教...  相似文献   

2.
2008年魏德胜导演的《海角七号》打破了台湾电影自90年代以来漫长的沉寂,上映113天总票房达到新台币5.3亿元,登上台湾电影票房史上排行第二名,仅次于《泰坦尼克号》、影片以浓郁的本土气息,引起了台湾广大观众的共鸣。之后一大批带有台湾本土特色的影片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开启了后海角时代。在后海角时代的台湾电影中,"夜市""庙宇""沿海"这三个场景空间频频出现,这样一种在地文化空间的影像书写塑造和传递了台湾"地方感",彰显了本土化的文化价值取向,影射了当代台湾人焦虑、迷茫的心理现状。  相似文献   

3.
一九月的台湾,炎热、阳光灼人。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它曾经是隔膜的,但当你走进她,却又是那么亲切和熟悉。此次台湾之行,是应台湾台中清真寺董事会之邀,我随白润生会长率领的上海伊协代表团一行七人,于2005年9月2日中午由香港新国际机场起飞,80分钟后抵达台北桃园国际机场。邀请方负责人张明峻先生,特别是台湾“中国回教协会”倪国安理事长前来机场迎接。张先生兴奋地对大家说:“一路上,你们辛苦了!”他向我们逐一介绍前来迎接的各位教友,宾主互致赛兰,拥抱,大家都非常激动。在机场大厅举行了朴素的欢迎仪式后,即驱车下榻台北神旺大饭店。由机…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邀请,以理事长倪国安为团长的台湾中国回教协会访问团一行七人来大陆参观访问,于2005年5月22日至31日抵达北京。访问团成员有:副团长、台湾中国回教协会常务理事、原台湾中央日报社长、行政院顾问石永贵,台北清真寺教长马孝棋,常务监事、台北清真寺董事长马超彦,常务理事、台中清真寺董事长张明峻,常务理事、龙岗清真寺董事长朱云清,常务理事、高雄清真寺总干事沙国强,秘书马德威。访问团到达北京时,在首都国际机场贵宾厅受到中国伊协副会长刘书祥、马云福,副秘书长洪长有、巴拉提,以及各部室负责人的迎接。访问…  相似文献   

5.
<正>台湾电影《父后七日》[1]借由一场近乎荒诞的葬礼,描绘了台湾乡村传统丧葬文化的现实图景。电影在讽刺了台湾乡村迷信荒诞的葬礼文化的同时,又对葬礼前后体现出的都市稀缺的温情、善良和美好给予无限肯定。电影中的五个人物——阿梅、大志、小庄、阿义、阿琴,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传统乡村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对照则是影片除了对传统丧葬文化的记录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叙事主题。该片不再像以往电影一样对传统乡村文明和现代都市文明予以简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8月19-20日,由宁波七塔禅寺主办,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协办的首届"天台佛教"学术研讨会在七塔禅寺报恩大讲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山大学、中华佛学研究所、"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华梵大学等20余家海内外学术研究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与会,收到论文32篇,围绕天台佛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栖霞山佛学院副院长、著名佛门书法家、一代高僧茗山老法师,应贵阳黔灵山弘福寺住持慧海的邀请,七月二十三日从江苏镇江飞抵贵阳,主持该寺举办的佛七(七月二十五日到八月六日)法会,讲经弘法。二十三日下午,该寺山门洞开,钟鼓齐鸣,全体近百名僧侣和住寺居士,热烈迎候八十一岁高龄的茗山老法师。茗山老法师常驻镇江焦山定慧寺,兼任宝华山住持,又是江苏省政协常务委员。他多次赴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解佛学。茗山法师二十六日讲经以来,座无虚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世界华语圣经研讨会于9月6日至12日,在马来西亚古晋举行。辽宁省辽宁教区裴军民神父和河北省天主教“两会”办公室信德室负责人周晓雄教友参加。出席会议的还有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澳大利亚、汶莱、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等国共74位代表。  相似文献   

9.
道——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1996年8月21日上午,台湾中国圣贤研究会理事长、《关系我》杂志社社长蔡文先生、文化三清宫宫主、三清慈善会理事长凯胜塑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黄胜得博士一行七人,在四川省道教协会陈代璞秘书长陪同下,对我所进行了友好访问,受到我所...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7月14日至15日,"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及《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台湾中华易经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协办,来自台湾大学、辅仁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峡两岸16所高等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2,(8)
6月2日,中国内地唯一红教道场,庐山诺那塔院隆重举行开光法会。诸山长老,檀越信士,及台湾、香港和马来西亚佳宾共300余人,喜聚一堂,庆祝诺那塔院修复落成。诺那塔院,座落在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庐山的小天池。藏密宁玛巴教第32代祖师、圆觉宗第5代心法传承祖师、清封金塘活佛第7世诺那呼图克图,是将西藏密法传入内地之第一人;并打破祖规,将传承传与汉人。经他生前自行堪定,庐山小天池为安葬地。1936年3月22日诺那圆寂,遵其遗愿,葬于小天池山顶。至“文革”中塔院被毁。诺那再传法嗣及圆觉宗第七代主持、台湾钱智敏经多方面打听,于去年得知庐山正在复修诺院,乃代表台湾十万教徒,向祖庭捐赠美金12万元,将诺院复修一新。诺院主要由诺  相似文献   

12.
由台湾《统一日报》社社长、世界宗教徒联谊会新闻组主任彭绍周先生率领的台湾区道教领导人亲善访问团一行三十四人,于元月五日至七日,在泉州进行考察访问。受到泉州市海外联谊会会长傅圆圆、副会长魏献国及宗教界人士的热情欢迎。台胞们顾不上旅途的艰辛,参观了泉州天后宫、富美宫、老君岩、开元寺、关岳庙,以及安溪的清水岩、南安的风山寺。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9月27日至28日,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在中国孔子研究院举行。世界儒学大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和孔子研究院共同承办。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以及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120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17-18日,第七届海峡两岸伦理学研讨会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中山讲堂隆重举行.中国内地11位学者赴台参会,台湾部分高校、学术机构、文化事业团体的伦理学专家学者以及关心、关注两岸道德发展的社会名流也参加了会议.两岸学者围绕"全球伦理与道德教育"的主题,各抒己见、凝聚共识,拓展并深化了对若干理论问题的研讨.  相似文献   

15.
道历四千六百九十九年农历十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公元2002年11月18日——20日),龙虎山天师府依祖制每年以三元日(正月十五日,七日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登坛授篆,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下元节”开坛传度授篆。此次为海外正一派弟子授篆60余人,分别来自香港、台湾、新……  相似文献   

16.
昨晚观看了佛乐彩排。中国佛教三大语系、七座宝刹同登一台,法号长鸣,梵音阵阵,色音相偕,动静相参。中国佛教音乐的特质和内涵初露风采。这次中国大陆和台湾僧众联袂展演中华佛教音乐的活动,是两岸佛教界继2002年佛指舍利赴台巡礼,2003年两岸佛教界“降伏非典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法会”之后的又一盛事。翻开历史,海峡两岸佛乐携手,共组一团,跨海越洋,联袂演出,这不仅在两岸交流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国佛教史上无疑也是第一次。活动时间长,从集中排练到全部演出结束历时近4个月;地域广,演出将先后在台湾、澳门、香港、美国、加拿大、大陆进行;…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枣庄学院、滕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七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5月1~18日在滕州市举行.来自英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一百名专家学者就墨子兼爱非政与和谐社会思想,鲁班自主创新精神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本文侧重墨子的哲学思想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国际动态     
世界佛教僧伽会第七届第三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召开2003年12月17日,世界佛教僧伽会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第七届第三次执行委员会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执行委员、僧伽代表和观察员共40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栖霞山、嵩山、九华山和福建、贵州等内地的法师参加了会议。世界佛教僧伽会是国际性佛教僧伽的团体组织,1966年5月成立于斯里兰卡,至今已30多年。每四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外,每年还分别举办执行委员会会议。现任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为我国台湾的了中长老。孟加拉国将严惩阿赫马迪亚邪教1月13日,迫于国内一些宗教极端势力的压力,孟加拉国宗教事务部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魏德圣首次执导的电影《海角七号》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引起大家对台湾新的导演的关注,其中同一阶段的女性导演也凭借她们的优秀作品,进入关注的视野。"商业"与"艺术"的平衡,是这一时期的女性导演所面临的困惑,也决定着她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或许对于每位导演而言,她们都有各自的取舍,但这探寻的过程也正是她们个人风格的形成与体现。  相似文献   

20.
何绵山 《法音》2005,(6):27-33
从1948年慈航法师于中坜圆光寺开办台湾第一所佛学教育机构——台湾佛学院至今,台湾已开设了八、九十所佛学院所[1],今天有影响的仍有三十余所。台湾当代佛教的兴盛与台湾佛学院所联系密切,当代台湾佛学院所的崛起,提升了台湾僧人的素质,培养了台湾大批佛教人才,促进了台湾宗教师资的养成,开拓了台湾佛教徒的视野,对台湾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台湾佛学院所的崛起,首先表现在佛学院所分布广泛和数量众多。目前较有影响的佛院所约有30余所,其分布如:台北的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山僧伽大学佛学院)[2]、天台教学研究所、法光佛教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