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闵一得(1758-1836)是清代著名内丹家,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他是清代道教龙门派在江浙地区盛传期间,道教著作最为丰厚者;同时,他开宗创派,振兴金盖山龙门一派,成绩卓著。他在秉承全真传统丹法的同时,又吸收西竺心宗的秘法,兼采道教符箓派的云篆与佛教真言,提出中黄直透法,对清代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古书隐楼藏书》是闵一得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清代最有影响的一部道教内丹学丛书1,流传  相似文献   

2.
却还是不却     
正盛情难却,似乎已成真理。如今,很多人就是打着这样的幌子,中饱私囊,还美其名曰却之不恭。刘宠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刘渫受封为牟平侯,他的子孙就成了牟平县人。刘宠的父亲刘丕,博览群书,被人们称为通儒。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通晓经学被荐举为孝廉,被光禄署察举为四行,后授任东平陵县令,他为政因仁爱惠民而受到吏民的爱戴。后因母亲  相似文献   

3.
周军 《宗教学研究》2003,(3):127-131
本文以剧烈动荡的近代中国社会为背景 ,以印光法师禀儒释心法而救世的悲怀为基点 ,力图揭示其家庭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宗教追求 ,并略述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易学思想对道教内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在道教女丹炼养理论中同样有所体现:道教女丹吸收周易阴阳之道的思想,从宇宙论角度论述女性同男性一样拥有修道的平等性;另外,道教女丹认为女性修道者应效法坤卦厚德载物的精神,秉持坤道的基本原则。最后,道教女丹以"坎卦"譬喻女性生理属性,借助卦象以明其炼养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土观宗派源流》为蓝本,结合《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全集》的部分著作,对清中期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三世土观活佛·洛桑却吉尼玛的宗教思想进行了简要的论述,解读了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稍显局限的宗教史学思想和精深卓越的佛学见地以及殊胜的密法修行成就.  相似文献   

6.
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以丹论名著于世,融通三教是其内丹性命思想的最突出特征之一。他援儒入道,摄禅融老,强调炼形以养神、明心见性以合道,究其实质是欲以道为本,融合三教思想于一炉,锻造出更为成熟圆融的内丹性命论。故其丹学呈现出圆熟、简要、通俗等特点,对后学影响深远,并对于南宗内丹学的实践与传播,以及南宗教派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玛丽亚·蒙台梭利(Mafia Montessori)在学前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育思想是她在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本文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研究,从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教学内容、教育理念特点三个角度分析了蒙台梭刹的教育思想,并挖掘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从而指导我们更加有效的实施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教子》的家庭教育心理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榕 《心理科学》1998,21(4):369-370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教专著,为南北朝时期“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颜之推所著,其内容涉及教育、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以家庭教育的论述为重点,对我国传统家教影响很大,古人评价“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这本家训引起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几乎每一本教育史都要谈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如毛礼锐、沈灌群的《中国教育通史》、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史》等都把它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在心理学领域,吴凤岗的《中国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就对《颜氏家训》有所阐述;在杨鑫辉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中,也专…  相似文献   

9.
悖谬却入理     
有一首获奖的咏物短诗,说的是“生石灰”:越发冷水越焕发出热情由“冷”而变为“热”,看似悻谬,但仔细一想,生石灰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于是,我也试文写了一首“咏冰”的小诗:即便是弱农也有汽修修硬骨一“弱”-“硬”,使石却人理.这种思维方式之奇特,就在于反党合这,佯谬而实智.从语言形式来看,关键是将一对反义词巧妙地组合在一块.美国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曾以非凡的致力创造了惊人的成就。请看一段谈话:访问者: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什么?海伦·凯勒: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无独有偶,中国的保尔——张海迪…  相似文献   

10.
例一:A小朋友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从邻居的一些大孩子那里学到了一些他自己根本不懂什么意思的灰色童谣,如“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交学  相似文献   

11.
老却少年心     
苇笛 《思维与智慧》2013,(12):24-25
“唉,真是老了。”坐在我的对面,好友感叹道。“你老了?”我一下子笑了起来,“你有什么资格说老?”眼前的好友,睛神清亮,额头光洁,一头清爽的短发衬着合体的运动服,显得朝气蓬勃。再说了,就在前不久,她还参加了一场国际性的“半马”赛事,并且顺利跑完了21.0975公里,这样的体力,岂是一个“老人”能够拥有的?  相似文献   

12.
老却少年心     
苇笛 《思维与智慧》2013,(23):24-25
  相似文献   

13.
不见却深念     
正偶尔听《不见不念》这首歌曲,里面的歌词:叹路走三千,抵不过流年,仿佛一切都还在昨天,你还在身边,忍住不见不念。把痛交给时间,当回忆开出花也许会更甜。这是回音哥第二张华语专辑中的一首歌曲,通过暖男回音哥的演绎唱到了聆听者的心底。我静静地听着,心也随之柔软起来,也许,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那么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外丹     
道教修炼方术。指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或掺和草木药)以制“长生不死”丹药。因丹砂为其主要的原料,故通称炼丹术;因谓服食丹药可以成仙,又称仙丹术;因谓炼成的丹药可成黄金,又称为金丹术。历史外丹术初创于两汉。汉武帝元  相似文献   

15.
外丹     
烧炼丹砂铅等矿石及药物的道教方术总称。包括三种烧炼术,一为神丹,二为金液,三为黄白。与内丹相对称,统称丹道、金丹道。炼丹术在我国起源甚早,汉武帝时,已出现“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白”(《史记·封禅书》)的记载。汉桓帝时,方士魏伯阳作《参同契》,假借易卦爻象,以论烧炼金丹之事,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法象,而配之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符候,成为在理论上、实践上给炼丹术以深远影响的“万古丹经王”。魏晋时流行有《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书。东晋葛洪著《抱朴子内篇》,宣扬金丹道为“仙道之极”,认为“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  相似文献   

16.
道教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据《楼观本起传》记载,“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①。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道教为什么重视天文学,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同时,道教从“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桑吉扎西 《法音》2001,(12):39-39
本刊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院长、青海塔尔寺活佛却西·洛藏华丹隆柔嘉措,因病于2001年11月21日13时在北京圆寂,终年67岁。却西·洛藏华丹隆柔嘉措1934年10月10日出生于青海省贵德县尕让乡一个藏族贫农家庭。1936年2月被迎请到青海塔尔寺,被第九世班禅大师认定为第三世却西班智达的转世灵童,同年4月15日在塔尔寺坐床。1946年4月15日赴西藏拉萨色拉寺精研五部大论。1954年在扎日寺受比丘戒。1957年在拉萨传召大法会上获拉然巴格西学位。1958年却西…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4)
正最好的家教就是让孩子保存其属于天国的性情,在世上过有上帝同在的生活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思考一直都是中国教会的重要使命,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思想这两者当中找相合、相通、相融之处,将人类思想结晶凝聚而成的宝贵财富为我们今天社会、教会使用,一定会有助于教会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进步。本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来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思想异同及相融之处,浅显粗陋之处,还请指教。一、基督教圣经中的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佐证——少年的榜样在圣经旧约的记录里,有以色列人最为自豪的一群少年,先知书中对他们极尽溢美之词:"就是  相似文献   

19.
田锐 《心理学探新》2021,(6):490-495
心理弹性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其研究趋势正向老子守柔的观点靠近。“韧”是“柔”最基本的语义,守柔是一种温和的韧性,带有弹性特征,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予以动态调控和适应,体现了在坚韧中渗透、在温和中顺从、在容纳中消融、在去欲中致静、在处下中利他、在统合中促和的心理弹性内涵。基于此,守柔式家庭教育的弹性策略可以是:认知上的弹性预设,即以家长的理性引导而促进孩子的适应性; 情绪上的弹性传递,即以家长的积极心态而诱发孩子的积极性; 沟通上的弹性拓展,即以家长的易接触性而增强孩子的可塑性; 动力上的弹性支持,即以家长的柔性操作而提升孩子的抗压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主教》2010,(3):24-26,27
成功的教育 要是我们从教育的角度去看福音,我们不难发现圣母给予耶稣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教育",是叫人啧啧称羡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