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90年代,中文世界里的通史性中国哲学史著作,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达上百种之多。这些以“中国哲学史”为名目的著作,不同程度地加深了我们对哲学史的认识,同时它们自身也成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哲学的历史文本。从诠释学的观点看,“哲学史”实际上是解释者(写哲学史的人)与被解释的对象(哲学史的实际)之间的“视域融合”。哲学史作者所拥有的视域有其自身的界限,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把它称为“视界”。我们回顾、评判某一“哲学史”著作,首先就要考察它的视界。在构成视界的那些因素中,有关哲学、哲学史的观念以及相应的方法论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研究和讨论中,中国哲学史是一个相当活跃的领域。新出版的许多中国哲学史著作中,张岱年同志的《中国哲学发微》(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是受读者注意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3.
劳思光认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有哲学,但只有柏拉图和新实在主义的哲学思想,这是不全面的,因为冯友兰是以整个西方哲学框架为理论设准来书写中国哲学史的。劳思光认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的特性不了解,因此没有中国哲学,不是成功的中国哲学史,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特点的把握是基本准确的,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础学科之一,目的在于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史料依据。上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大家,都很重视史料及史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冯友兰、张岱年、朱谦之等著名学者,都曾撰写过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方面的专著。著名教育家、中国哲学史家、佛学专家石峻先生生前亦十分重视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研究,曾于1983年、1984年、1986年、1988年等,先后数次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也曾应邀在其它院校讲授相关课程,影响很大。石先生生前虽未出版相关的著作,但其讲授提纲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计由八讲构成,分别是:  相似文献   

5.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 ,2 0世纪初叶以来 ,“中国哲学史”的“有”(Being)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有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名为“中国哲学史”的著作 ,在大学哲学系的课表里会找到“中国哲学史”这样的课程。但正像老黑格尔爱说的那样 :“存在的不一定都合理”,“中国哲学史”必须从自发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自然对以朱熹为核心的宋明理学格外重视。在他的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以及其他著作中,系统地勾勒和阐释了自己的朱子学思想。冯友兰的朱子学是历时性的,尤其以《中国哲学史新编》最为完备。与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相比,冯友兰的朱子学在诠释框架、哲学意味、系统性方面独具特色。研究冯友兰的朱子学,对于深入把握冯友兰的哲学特色和宋明理学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和《哲学研究》编辑部组织写作并编辑的一部三卷四册、近一百五十万字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它包括从孔子到戴震为止的共四十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著名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思潮和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基本内容、线索。  相似文献   

8.
朱谦之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哲学家 ,著作宏富 ,对于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史有精湛的研究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所著《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价值尤高。1952年高教院系调整 ,全国哲学系教授都集中到北京大学 ,朱先生由广州中山大学调到北京大学 ,参加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工作。朱先生调到北大后工作勤奋 ,早晨4点起床 ,执笔撰写 ,到9点参加教研室会议 ,已经工作了3个小时了 ,其勤奋如此。在北大 ,著有《老子校释》、《日本朱子学》、《日本阳明学》等。朱先生为人正直 ,作风正派 ,不随波逐流 ,不随俗浮沉 ,正气凛然 ,令人敬佩 !朱…  相似文献   

9.
一 把中国哲学钻了一遍以后,我认为,中国哲学是十分丰富的。中国有哲学、有哲学史,不过,它不同于西方的哲学史。西方社会、中国社会、服从共同的规律,但各有特点。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也服从共同的规律,也各有特点。不可以用西方哲学史范围中国哲学史,也不可以用中国哲学史范围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最精彩的是古代和近代两段。中国哲学史最精彩的是由春秋到清初的一段。这是由不同的社会原因造成的。西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不理解《周易》就不能写好与理解好中国哲学史。以往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由于对《周易》及汉代易学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中国哲学史之重要思想的系列错解。对此,我们以对《老子》第四十二章、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二程思想和朱熹《仁说》的解读需要深切把握《周易》及汉代易学思想为列,指出冯友兰、牟宗三、劳思光等诸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缺失。新时代应该有新的真正能够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正确解读《周易》经传及其发展史是成功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最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史》(季刊)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中国哲学史》编辑部编辑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性、专业性学术刊物.由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任顾问,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任继愈教授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哲学史》(季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贯彻“双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于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在长沙举办王夫之佛学著作讲座。由湖南省政协副秘书长、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顾问吴立民同志主讲。内容包括:一、佛教基本知识;二、介绍佛教三个宗派(法相宗、禅宗和般若宗)的缘起、依经、教义及修行方法,讲解《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三、重点评讲王夫之的《相宗络索》全  相似文献   

13.
注意探讨哲学史过程的理论和方法论,乃是近十年哲学史著作发展的显著特征。这里评述的(?).B. 库沙科夫的著作,无疑在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这部著作对费尔巴哈的哲学史观点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和研究之所以显得很有必要,因为费  相似文献   

14.
张恒寿先生的新作《庄子新探》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拜读之后,颇受启发。《庄子新探》可以说是近几年来出版的同类庄学著作(据我所知已有六本)中比较重要的一部,是对中国哲学史研究有价值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学历时两千余年,不同时代的学者已从各个方面对它作过很多研究.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把这种研究引向深入,这是西方美学史研究者面临的共同任务.20世纪初期,德国马堡新康德主义学派首领那托尔普(P.Natorp)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出版后,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E.ZeIIer)19世纪末期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就显得有些幼稚.同样,那托尔普1914-1921年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出版后,他本人于1903年出版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就显得有些幼稚.这表明希腊哲学史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对于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学史也完全可以这样说.为了拓展西方美学史的阐释空间,有必要向原著深入、向横向深入、向纵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新篇章——访马哲史八卷本主编之一庄福龄教授本刊记者庄福龄,男,1929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主编并参与撰写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  相似文献   

17.
为中国社会史、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侯外庐先生于今年9月14日逝世。我们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的同志们失去了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引路者,深感这是我们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巨大的损失。幸而外庐先生的著作宏富,特别是他的《中国古代社会史通论》、《中国封建社会史论》、  相似文献   

18.
青年学者韩震同志的新著《西方历史哲学导论》(1992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选择了一个新的专题,打破了多年来我国学术界撰写西方哲学史著作的旧格局,从一个重要方面丰富了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哲学的了解,为西方哲学史研究开了新局面。全书四十多万字,内容充实,文笔简洁,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老子》简、帛本与传世本关系的几个“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即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使用“扼要的手段” ,“截断众流 ,从老子、孔子讲起” ,老子遂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但老子其人其书 ,却也成为以后中国学术界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此问题在《老子》竹简本、帛书本出土之后 ,仍未得到完全的解决 ,尤其是在竹简本出土之后 ,争论又有了新的局面。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争论 ,在《古史辨》第四、六册中留下的文字有“三十五六万言” ,其中各种不同的见解 ,罗根泽在第六册的“自序”中列出了二十九种 (包括由宋至清的十种 ) ,归纳…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哲学史是密切相关的。恩格斯曾说:进行理论思维的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研究哲学必须通晓哲学史。作为一个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更必须通晓中国哲学史。当然同时亦必须对外国哲学史有较深的了解。西方英美德法各国的哲学家都尊重本国的哲学传统。这种精神是值得注意的。以前西方学者写西方哲学史,书名就称为“哲学史”,意谓西方哲学就是哲学的全部。这是西方中心论的表现,罗素比较谦虚,他所写的哲学史书题为“西方哲学史”,晚年又著“西方的智慧”,表示西方以外东方也有哲学,这是客观的态度。近十年来,国内出版了多种“中国哲学史”著作,这是好现象。但因受日丹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