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中国佛教文化遗产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了解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的宝贵资源,亟需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加以保护。一中国佛教文化遗产,是佛教作为世界级宗教的最典型代表,其多元化和包容性也是全人类辉煌文明的历史见证。截止到2015年8月,在中国的48项世界自然和有形文化遗产中,属于佛教文化的遗产就有8项,与佛教文化重点关联的2项,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并融的11项,共计21项之多。目前世界上与佛教有关的世界遗产共有37项,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及东南亚这些佛教区域,其中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5,(1)
<正>《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视为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状况、佛教文化和佛教学术研究动态的良师益友。本刊主要栏目有: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佛典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这一切都与居士佛教的重要贡献密不可分。从佛教初传居士对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推动佛教的中国化、促其融入中华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中国佛教趋于衰落之后居士对佛教文化的复兴所起的作用这几个片段,论述了居士佛教对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贡献,以期对当前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5,(10)
<正>《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视为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状况、佛教文化和佛教学术研究动态的良师益友。本刊主要栏目有: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佛典导读、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和谐寺院、佛教文史、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5,(11)
<正>《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视为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状况、佛教文化和佛教学术研究动态的良师益友。本刊主要栏目有: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佛典导读、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和谐寺院、佛教文史、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5,(12)
<正>《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视为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状况、佛教文化和佛教学术研究动态的良师益友。本刊主要栏目有: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佛典导读、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和谐寺院、佛教文史、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0,(2)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实态载体,也是中国风光各具特色的游览胜地.系列电视文化风光片《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以四集180分钟的容量融佛教文化和名山风光于一体,结合各山久享盛誉的胜景和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向您展现中国山水的雄秀奇幽;分佛教哲学、佛教艺术、佛教制度和佛事活动四个层面向您介绍中国佛教的文化风貌.第一集光明净土——峨眉山本集通过一位游客在峨眉山中对佛教文化的体认和思考把人们引上一条认知佛教哲学、领略峨眉风光之路.在本片中您将能了解到"佛、法、僧"三宝、"苦、集、灭、道"四谛、"戒、定、慧"三学以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佛教的一般知识及其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2,(11)
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教徒素质,同时大力组织开展佛教文化各领域之研究。我国现有佛教院校,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教学手段落后,远不能适应佛教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佛都金陵     
叶皓  高峰 《佛教文化》2010,(4):101-112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2480余年的建城史和1780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它既是古代中国出现佛教活动的最早城市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人们对当年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以弘扬佛教文化隆盛于中国的佐证。从东汉末年佛教东渐江南,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2)
<正>宗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教文化中,佛教文化又有其独特的地位。中国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所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7,(11)
<正>《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复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视为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状况、佛教文化和佛教学术研究动态的良师益友。本刊主要栏目有: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佛典导读、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和谐寺院、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四众同修、佛教文摘、禅林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文物是佛教文化的直接载体,也是我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文物古迹,可以触摸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了解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见证我国文明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维,如何保护佛教文化和佛教文物,让文物活起来,与现代的社会环境和评价体系相融合,发挥其承载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今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4.
王征 《佛教文化》2011,(1):50-60
中国有着丰富的佛教美术古代遗存,佛教美术考古是涉及佛教、美术、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学问.在中国佛教美术中,对西域佛教美术考古研究又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它是认识、了解中国早期佛教文化的重要线索.其次,西域又遗留有众多的佛教文物,尤其是石窟壁画、塑像、建筑等文物.这些文物展现了当时的古代佛教文化艺术的辉煌面貌,他们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5,(5)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缘起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  相似文献   

16.
佛教文物是佛教文化的直接载体,也是我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文物古迹,可以触摸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了解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见证我国文明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维,如何保护佛教文化和佛教文物,让文物活起来,与现代的社会环境和评价体系相融合,发挥其承载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今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9,(8)
正《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  相似文献   

18.
在两千多年的佛教和平传播历史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流传基本上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互动的,其中唯一的例外,是中韩两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7到10世纪,韩国僧俗人士在中国佛教最兴盛时期参与到共建中国佛教文化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了携手共建、共同推动东亚佛教的繁荣和发展。这是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奇迹。今天在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的时候,我们总结中韩共建中国佛教文化、进而共建东亚佛教文化的历史,对于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有着重要的启示、借鉴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佛教文化》一八万四千法门之舟楫《佛教文化》一三大语系佛教之园地《佛教文化》期刊是由国家宗教局主管、中国佛教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双月期刊。是以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中外佛教文化、学修体验、艺术种类、佛教文史、佛教文化交流等为主的佛教文化刊物。《佛教文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以"佛教文化"命名的专业性期刊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深受海内外广大信众和佛教文化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9,(3)
正《法音》杂志,月刊,现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学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教务、信众交流与佛教资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1981年复刊以来,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被视为了解佛教文化、佛教学术研究及中国佛教发展状况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