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红云 《美与时代》2023,(8):123-125
清代中期为碑帖双峰并峙的阶段,金农则是碑派早期的践行者与开拓者,以其隶书成就最高。金农隶书的创新显著体现于他50岁之后书写的漆书,这种以侧锋横扫而出的厚重横画和瘦劲狭长的竖画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形成了他隶书书写中最具特色的书法特征。当然,他漆书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取法诸多金石碑帖,不断临摹,从而得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并将它书写于自己的创作中。这种师从于古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精神影响了后世的碑派书家,也为碑派书法拓宽了道路,对于我们当今的书坛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而且"颜体"也是很多初习书法者的入手书体.他的字体不仅带有大唐气象的美丽,更有其人格魅力凝聚于其中.颜真卿留下了许多与道教有关的碑帖,<太平广记>中还记述了有关他成仙的故事.所以有人据此提出:"颜真卿也是一个道教徒."果真如此吗?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梳理一下颜真卿这位书法家与道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化》2010,(2):110-111
<正> 刘昱,1971年出生于北京,回族,自幼学习书法、篆刻、国画和传统文化,长期从事书法普及教育工作,对碑帖和传统书画的鉴定有深入研究,曾在《书法丛刊》等艺术刊物发表数篇书画艺术  相似文献   

4.
张海先生是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这是毋庸置疑的。他是一位与时代同步并且标领潮流之先的当代代表性书法家。其书法风格"正大"而"独特",以独具一格的"草隶"和"破锋行草书"为书界所瞩目。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书法组织者、领导者。从中原书坛到中国书法界的领军人物,他以富有创意的系列举措,不时给书法界以推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代碑学的兴起,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陈介祺、何绍基二人是尊碑书法家的优秀代表。两人早年来往频繁,其学书背景、书学观点以及整体碑学思想框架基本一致。书法实践中,陈氏更多隶中求篆,楷中求隶,愈古愈好;何氏则是以篆隶笔法为核心,上到钟鼎金文,汉魏六朝,下到唐碑,只要符合其审美趣味,皆好之。两人对于碑学的推广和创新不仅在理论上相互倡导,在实践中也勤勉引领,对晚清碑学的兴盛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何绍基,他对碑帖的扬弃式继承和辩证式的吸收,将篆分笔法与行楷进行渗透融合,很好地将碑帖合一,一时成为成功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赵琳 《思维与智慧》2023,(24):32-33
<正>清末民国时期的教材审定制度,给予了地方教育部门自主选择或编选教科书的权限。清末时期的小学书法习字帖大部分是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等编写,由当时书法家手书,直接选用古代名家碑帖的情况较少。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套《初等小学堂习字帖》,由当时书法家张元济、唐驼、汪洵、纽家鲁、何维朴、严复等书写习字帖。民国成立至壬戌学制大都延续使用清末小学习字帖。总体来说,民国时期小学书法字帖编选是以古代名家碑帖作为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邹雪 《思维与智慧》2023,(12):40-41
<正>临摹碑帖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定武版《兰亭序》后跋:“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书法艺术体系中,此种法度之迹可在书法碑帖经典中寻觅。这些法帖的共性是中华书家在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上不断积累经验、反复提炼得来的。  相似文献   

8.
熊秉明先生是享誉海外的艺术家,也是艺术哲学家,他对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研究颇具中西比较的视角和方法,在书学界影响深远。通过撷取熊秉明书法美学思想中"理性"与"反理性"这组核心理论范畴,对其书学体系建构和阐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书法是"理性"与"反理性"相融合的艺术,在"理性"中寻找书法的秩序,在"反理性"中表达书家精神,在创作中以"反理性"为主导,反映书法美的核心是书家本心的回归。从熊氏的理论分析中可看到中西传统艺术间的某种共通性,对书法的美学生成有了新的阐释。熊秉明的书法美学研究显示出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在中西方艺术思想碰撞下中国书法所具世界话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以汉字为载体、以线条和字体结构为表现媒介来有效传达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的传统书法表现形式,被冠之以"丑书"的当代书法形式所冲击,引发了一场关于书法的争论。"丑书"之争,正是这种传统审美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书画同源在历史发展早期是符合现实的,随着汉字不断抽象化和逻辑化,以及"书写"与"涂画"实际功用的分化,书与画终致分道扬镳。而后,当"书写"演化为"书法","涂画"演变为"绘画",书与画又互通款曲。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现代书法与油画的创新结合也变得可能和可行。究其路径,有五个方面:其一,借传统向现代演变之势;其二,探具象向抽象转变之微;其三,挟设计以为桥梁;其四,联通媒介之疆界;其五,发微技法以互鉴。现代书法与油画创新结合的道路既有险阻,也有惊喜。想探寻其妙,就要一心坚守和探索。守住中国书法的传统根底,吸收西方艺术的现代基因,不断发掘整合,做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类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书法教学中,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门书体,是综合类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书法教师的重要课题。大体来说,学习某一种碑帖,一定要兼学有关的碑帖与墨迹。写实临摹是有效学习一门字体的不二法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写者临摹得越准,其书法基础就越牢固,今后的创作空间就越广阔。临帖的时候除了吸取前人写字的经验,学习他们的用笔和结构的绳墨规矩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明白为什么要临帖,临帖时的侧重点在哪里,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描摹。  相似文献   

12.
傅山是生活在明由衰而亡、清由暴至治的鼎革时期的一名重要的人物。他学识渊博,在儒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他在书法实践与理论方面的成就也占有崇高地位,历来为学者和书家称道,其人、其书、其理论颇有传奇色彩。傅山书法观念中最为重要的是"崇尚古法"和"以人论书观",他在当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宁四毋"的书学观,对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当代对于"四宁四毋"的理解却引起了争鸣,以至后人对其褒贬不一,表现出书法美学认识方面的不同。文章就傅山"四宁四毋"说及其当代意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米芾对书画研究颇深,在书法史上留下了丰富庞大的书法体系,为当代书法家研究书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当代书法家对米芾的书法理论、书法思想和书法技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由于米芾书法资料全面,后世对米芾书法的研究者也日益增多,相关研究成果也很丰富。米芾生性不羁,但对于诗书画有着执着的热爱,米芾学习了大家们书法的精华,注重自己的"意"的表达,认为书法应表达自己的真实自然的情感,集大家之长于一身,其书法具有飘逸洒脱和气势磅礴的特点。虽然米芾对书法的执着成就了他的书画事业,但是他不可一世、随意洒脱、玩世不恭的性格,也给我们留下一些警示。  相似文献   

14.
沈曾植字寐叟,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乙庵、巽斋、乙公等,晚号寐叟.他生于诗书之家,学识广博,为晚清民国时期重要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沈曾植学识渊博,精音律史地,诗文书画.其书法早年师从包世臣、张裕钊,并参以二爨及北魏碑刻,后工章草.曾熙评其书法:“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沈曾植早年精于帖学,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其晚年创造性地将碑帖进行了融合,他的书法创作实践与书学思想影响了那个时代.纵观沈曾植的学书路径,他得益最深的无疑是《爨宝子碑》和《流沙坠简》,二者共同构成了沈曾植的书法风格,沈曾植是以《爨宝子碑》筑基,进而遍习诸帖,最后在见到《流沙坠简》之后对于书法和草书的认识与视野大大拓展,也最终形成了自己面貌独具的艺术风格.这对于我们研究沈曾植以及民国书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论文通过对沈曾植书法作品、书学思想的梳理,阐述沈曾植书法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米芾所有的书学理论著作中,只有《书评》是以"形象喻知法"来进行书法批评。《书评》中的言辞与批评方法又与他书法批评观的"入人"思想似乎前后矛盾?那么米芾为何要模仿袁昂的《古今书评》写这篇《书评》?通过对《书评》的考释与剖析,揭示出米芾内心深处真正意义上的"倡晋尊古"的书法审美观,这也是他撰写《书评》并用"形象喻知法"来进行书法批评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殷商起,书法承载着中国三千七百年的文明并不遗余力地记录和呈现着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然而,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作为国粹的书法,也出现了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多种复杂冲突。加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广泛普及,书法愈来愈趋于边缘化,书法教育的实施为了避让应试教育的"高速列车"而慢下了脚步。书法文化的传承以教育作为重要途径,但由于对书法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由此书法教育相对其他教育显得薄弱许多。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书法教育的质量亟需提高。而书法启蒙教育在书法教育中则极为关键。以"永字八法"教学为例,在书法教学中通过讲演结合实践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再结合实践成果最终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文书法创作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作为艺术存在,必有其艺术上的创造性。阿拉伯文书法创作,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讲,需要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临摹前人碑帖,掌握了传统的书写技法以后,就应该学习掌握阿拉伯文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进入创作的学习和练习。阿拉伯先民们在阿拉伯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伊斯兰教传播后,阿拉伯文书法艺术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和总结,结合阿拉伯人民的书写习惯及审美心理,逐步归纳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作品书写形式和方法。初学阿拉伯文书法创作,必须先熟悉了解阿拉伯文书法创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朝鲜丰山洪氏家族是朝鲜王朝后期的门阀贵族之一。其家族成员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书法碑帖,并曾跟中国著名文人有过密切的交流。这使得洪氏家族成员如洪良浩、洪敬谟等极为崇尚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也非常熟悉当时中国思想和文艺发展动态,养成了不同于普通朝鲜士人的书法美学追求,并由此成为朝鲜后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19.
现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中的新节点,也是书法发展中的新走向;它不仅吸收了西方现当代艺术以及日本"前卫书法"创作中的新观念,还遵循着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书写形式和工具材料的运用,以及传统哲学中儒、道、释的审美原则,试图找到中国书法的民族性与当下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在创作实践中,邱振中、徐冰等众多当代艺术家对中国现代书法创作进行探索性实验,提炼出中国现代书法具有回归象形、消解意义和重构形式的民族认同基础,这是中国现代书法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大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而忽略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艺术方面更是被忽视。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使传统艺术逐渐失去生机和活力。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的艺术素养不仅事关个人成长,也关乎下一代成长。以书法为载体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有很大的优势和可操作性。书法的欣赏可以使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传统艺术得以发展和延续,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书法的练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入,还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当然,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诸多问题,譬如讲授过于专业,只欣赏不练习或只是上成"写字"课等等,这是要注意和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