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9,(6)
正太虚大师(1890-1947)是当代中国佛教的著名僧人、佛教改革家、佛学家,对当代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巨大。大师一生著作等身,留有《太虚大师全书》约七百余万言,得文一千四百四十八篇,纂为四藏,凡二十编。但"因为编纂工作必须于预定时间内完成,不能更广事搜求,遗漏之处,在所难免;尤其是一般酬应方面的文字:书信、序跋、题赠等,多贮于私人的静室筴笥中,无法征集汇编,遗漏当必更多,这是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为纪念一代高僧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3月19日上午,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和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共同举行《太虚大师全集》编修研讨会暨项目启动仪式。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部长张灿民,市民宗局局长黄娇灵,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闽南佛学院院长、南普陀寺  相似文献   

3.
徐新民 《法音》2022,(9):12-18
<正>一、关于佚文《致昱山》释太虚(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是近代倡导“人间佛教”的先驱。太虚《致昱山》一文发表于《天荒》杂志1917年第1期(上海图书馆藏),系太虚大师普陀闭关两月后写给法兄昱山的信。此信未被收入印顺法师编《太虚大师全书》,黄夏年编《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民国佛教文献续编》《民国佛教文献补编》及其他太虚大师著作文集中,故可认定是太虚佚文。  相似文献   

4.
缅怀太虚菩萨——纪念太虚大师示寂五十周年文杰“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下午一时一刻于上海玉佛寺直指轩安详舍报,四月八日于海潮寺举行荼毗典礼。十日晨,弟子们拾取灵骨,得舍利三百余颗,紫色、白色、水晶色都有,而心脏不坏,满缀舍利。”这就是近代宏法四洲、闻名中...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9)
<正>在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和各地佛教界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这位"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的首倡者、中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开拓者、中国佛教世界化的推动者。大半个世纪以来,尽管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太虚大师深邃宏富的思想、锐意改革的精神及其开创的不朽业绩,至今仍为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和宝贵财富。今日中国欣逢盛世,国泰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太虚大师在佛教菩萨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7,(9)
<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各位嘉宾: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谨向兜率内院中的太虚大师致以至诚礼敬,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9,(11)
在纪念太虚大师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不禁想起了他为办僧教育奋斗一生的丰功伟绩,大师生前创办和主持的多所佛教院校,为佛教培育了大批优秀僧才,我闽南佛学院即是其中的一所。每当人们思念大师的业绩,莫不肃然起敬,他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大师离开我们已四十多年了,祖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不同了,历史的使命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佛教领袖太虚大师,不但有诸多关于中印关系的精辟论述,还曾在民国政府的支持下组织"中国佛教访问团"到印度访问、交流达三十多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事业,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交流。他派往印度的留学生,多成长为影响深远的印度学学者。太虚大师与印度的交往,是近代中印交流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物传记、书信、日记、报道、演讲稿、诗文等历史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是论述太虚大师与印度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学诚 《中国宗教》2017,(8):16-17
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12.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14日至15日,上海玉佛寺举行"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人师网寂60周年"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与科研机关的学者70余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收到论文57篇.与会学者就佛教现代化与太虚大师的贡献两方面内容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7,(9)
<正>在中国近代佛教改革先驱、"人间佛教"倡导者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8月18日至19日在宁波雪窦山弥勒道场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缅怀太虚大师一生卓越功德,弘扬"人间佛教"思想。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佛教协会、宁波市佛教协会协办,宁波雪窦山佛教协会承办。期间,举行了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传供大  相似文献   

15.
太虚大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佛教教育家,在民国佛教复兴运动中致力于佛教教育的改革,其佛教教育的教材观表达出一代大师的独到见解。本文从太虚大师佛教教育的教材观入手,详述他对改革佛教教育及新编佛教教材的思想,从一个侧面反观其教育主张和理念,这些对当今佛教的僧伽教育仍然有着借鉴意义。太虚大师编纂的佛教教材正知正见,充满了佛教对人生与社会的关怀,深受僧俗欢迎,且影响广泛深远。解读太虚大师佛教教育的教材观,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太虚大师的佛教思想和对佛教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7,(9)
<正>前言杭州历来被称为"东南佛国"。随着历史的变迁,佛教在杭州流传已有一千余年,尤其是在近代杭州佛教史上,苦难而严峻的时势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大师和佛学者,如弘一、月霞、太虚、巨赞等大师以及章太炎、马一浮等佛学者,他们都与杭州及灵隐寺有着深厚的因缘,为改革和振兴佛教殚精竭虑,为杭州佛教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大师,虽出生于浙江桐乡,但与杭州缘分深厚,仅据太虚大师《自  相似文献   

17.
庞国婉 《法音》2000,(2):31-31
本刊讯1月19日,重庆佛教协会举办太虚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纪念会由原汉藏教理院学生惟贤、大果、竺霞法师发起;重庆周边的汉院学生赶来参加,重庆市委统战部徐登全副部长到会祝贺。太虚大师乃近代高僧,是提倡佛教革新的导师,毕生坚持整顿僧制,弘扬佛教文化真理,净化人生,创办僧教育,培养大量人材,弘扬人生佛教。革命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赞扬大师"平易近人,思想通泰"。海内外佛教徒均崇敬他,奉为一代佛教领袖。由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为当令广大佛教徒普遍认同,并得到实践和发扬。惟贤法师宣读了《太虚大师与人生…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原国际部副主任、教务部代主任郑立新先生于2018年1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郑立新生于1916年2月,湖北监利人。1951年4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月退休。郑立新早年就读于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1946年由太虚大师选派,与叶均一同赴斯里兰卡留学,是现代中国前往斯里兰卡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1950年,郑立新随法舫法师出  相似文献   

19.
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真现实论太虚《真现实论》,一册,太虚始撰于1927年。中华书局初刊于1940年,后与未完成稿一起由门人编入《太虚大师全书·论成》中。太虚(1889-1947),俗姓张,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浙江...  相似文献   

20.
去年夏天,金陵刻经处老主任徐平轩居士之子徐延陆示我其父于1931年编印的《石埭徐杨贤证居士遗徽集》一册。展阅之际,发现书中的序、记、传、赞等多为当代高僧大德和学者名流的手笔。其中有谛闲、太虚、印光的作品多篇。查检《谛闲大师语录》(台湾和裕出版社,1999年1版)、《太虚大师全书》(台湾《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1980年11 月3版)、《印光法师文钞》及其《续编》、《三编》(台湾华藏佛教图书馆印赠,1997年 11月版),发现《遗徽集》中所载多为佚文。欣喜之余,亟抄录之。计有:谛闲大师佚文两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