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凯 《法音》2002,(7):3-7
一、《法华经》的三昧思想1、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公元286年。2、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公元406年。3、那崛多、达摩笈多译《添品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七品,公元601年。智者大师(538—597)为解释《法华经》不遗余力,著成《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其所依译本即为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犤2犦。在《法华经·妙音菩萨品》中说: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久已植众德本,供养亲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华三昧……尔时,…  相似文献   

2.
可潜 《法音》2008,(3):16-21
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义广含藏;白玉齿边留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口内醍醐滴滴凉;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此法华偈,每天诵持《法华经》前所诵。《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六云:"夫开示悟入诸佛知见,以义度无边,以圆教垂无穷,莫尊于《妙法莲华经》,凡六万九千五百五言。"[1]  相似文献   

3.
释佛慧 《佛教文化》2013,(5):124-125
《普门品》全名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的第二十五品,现在较为流行的版本是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除此之外,还有西晋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光世音菩萨普门品》和阔那崛多翻译的《添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相似文献   

4.
心皓 《法音》2008,(9):20-24
佛教三部大经之中,《法华经》历来被誉为成佛的法华.这部经倡导修行以一佛乘为归.将大乘菩萨行者称为佛子、如来使。经中把佛子定义为明了佛乘、修习六度的菩萨,佛子应当具足定慧双修、精进求道、忍辱大力、对机说法等等的德行。关于佛子这一名称的来由,《法华经·譬喻品》说到,舍利弗尊者听闻了佛陀应三请方说的一乘妙法以后.欢喜表白说:“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相似文献   

5.
日莲对《法华经》“一念三千”的继承(日)渡边宝阳序《法华经》经过中国传到日本以后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圣德太子著《法华义疏》,传教大师最澄著《法华秀句》及其它种种著述,还有他们门下的许多著作,都如实地反映《法华经》在日本的流传情况。并且受此影响,...  相似文献   

6.
圣凯 《法音》2002,(8):12-19
四、《法华经》信仰的流行情况鸠摩罗什译出《法华经》并传出“法华三昧观法”后,在《法华经》佛塔信仰及经卷受持功德的促进下,以《法华经》为中心形成各种信仰形态。圣严法师综合《法华经》的修行方法,指出用得最多的是受持、读诵,其次是讲解、为他人说。至于禅观的三昧行法,则极少有人修持。他综合唐朝惠详撰《弘赞法华传》以及僧祥撰《法华传记》中的修行者数字犤24犦,列表如下(见下页表)。综合以上两种撰于唐朝的史料,合计人数404人,仅3人是修习禅观的,比例最高的仍是持诵及转读《法华经》,相加共得226人。此外便…  相似文献   

7.
心皓 《法音》2009,(9):6-11
《无量义经》是一部并不流通很广的经典,然此经属于法华系统的三经之一,它对了解《法华经》的义理,悟人一乘实相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净土三经(《无量寿经》二卷,康僧铠译;《观无量寿经》一卷,畺良耶舍译;《阿弥陀经》一卷,鸠摩罗什译)是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上人所定该宗的根本经典,也是日本现在净土教各宗派尊奉的正依经典。中国佛教大德对《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虽然历代都有分别疏释弘扬,但把这三经并称为“净土三经”,可能是在明末清初。近代中国净土教广为流传的却是《净土四经》或《净土五经》。《净土四经》是指三经之外再加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净土五经》则是四经之外再增加《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相似文献   

9.
论《法华经》的空、神变、佛身(日)山雄一(一)“空”在《法华经》中频频出现,下面仅举两个突出的例子,论述一下《法华经》与《八千颂般若经(道行般若经)》“空”思想的渊源关系。早在1969年,藤田宏达氏就已指出:《法华经》第五章(药草喻品)盲者之喻述曰...  相似文献   

10.
《玉皇经》     
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3卷。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但近人有谓其出于隋唐道流之手和成书不早于宋代之说。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洞玄灵宝玉皇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洞玄灵宝报应神验品》等篇组成。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说玉  相似文献   

11.
1、以杂华装饰的无限大的佛华严——持杂华庄严佛《法华经》是讲述妙法的经。而《华严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以“佛”为重点。《法华经》是说法的经,而《华严经》是说佛的经。作为大乘佛教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就是《法华经》和《华严经》。《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通常略称为《法华经》,竺法护(约230—308)  相似文献   

12.
日莲心目中的《法华经》杨曾文在镰仓时代成立的佛教宗派中,日莲宗是最富有独特风格的宗派之一。日莲宗虽与天台宗一样奉《法华经》为基本经典,但对此经作出了新的解释,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妙法莲华经”五字经题为核心的教义体系。日莲宗的创始人日莲(1222-...  相似文献   

13.
《法华经》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部经典。厩户皇子(圣德太子)讲经的事情未必是事实,但他所著的《法华义疏》是在日本完成的可能性很高,①可以说最晚在奈良时代初期,《法华经》已被日本人所关注了。奈良时代,《法华经》作为护国经典及忏悔灭罪的经典被信仰,同时也成为法相宗、三论宗等各学派研究的对象。到了平安时代,天台宗更是将《法华经》奉为"皆成佛道"的经典,也可以说确立了《法华经》在日本佛教中的地位。此后,镰仓时代的日莲  相似文献   

14.
《法华经》的中心思想──以一佛乘思想为中心[日]菅野博史一、序言《法华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经典中的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一。关于《法华经》在印度的成立时间,根据以往的研究,一般推定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若把这300年之间再缩小范围是相当困难的。在传...  相似文献   

15.
《法华经》与一念三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华经》与一念三千说方立天一念三千说是天台宗人依据《法华经》等有关思想,吸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经过综合创造而提出的极其重要的义理。内容深邃,富有特色。以下拟从一念三千说的内涵、意义和来源三个方面,加以简要的述评。一、一念三千说的内涵天台宗创始者智?..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二十三》(以下简称《药王品》)讲述的是佛向宿王华菩萨宣讲药王菩萨的前身一切众生生喜见菩萨精勤修行、燃臂供养而获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的事迹。该经云,在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一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其时有一菩萨,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该菩萨一心求佛,精进修习苦行,经一万二千岁证得  相似文献   

17.
达照 《法音》2012,(1):13-22
一、前言天台宗的根本思想就是圆教思想。因此,天台宗的伟大,也就在于圆教思想的伟大!而圆教思想的核心,则是"诸法实相论",这个"诸法实相"的提出,见于《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卷一的〈方便品〉第二,所以《法华经》也就成为天台宗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天台宗的圆教思想就是从《法华经》的"诸法实相"而来的,在整部《法华经》中,对于开示悟入诸法实相(佛之知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又作了明确的指示。  相似文献   

18.
刘红青 《法音》2006,(6):34-38
《维摩诘经·方便品》塑造了一位在浊世洪流中不独善其身。深入到形形色色的众生当中,运用方便权智.教导众生当厌此身、常乐法身的在家菩萨形象。维摩诘居士不远离传统中认为不利于个人修行的种种恶缘.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不拘一格”化众生。而另外一部极为重要的大乘经典《法华经》,在其(安乐行品)中则明确提出,行法华一乘菩萨行的菩萨,应当远离种种恶缘.其中就包括维摩诘与之交往并化度的各色人等。因此。这两部经典在文字上显示出了某种矛盾。本文就是要去探求这两者的差异,并试图将两者在义理层面融会沟通。  相似文献   

19.
《法华经传记》,又名《法华传记》,十卷。唐代沙门僧祥集。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一卷。《法华经传记》的撰时缺载。考是书卷八《唐梓州姚待》一传中,有“至开元四年,有玄宗观道士朱法印,极明庄老,往眉州讲说,岁久乃还。”(第84页中)等语,其中提到的“开元四年”,是全书所出各种年份中,时间最晚的一条记载。以此推断,是书大约撰于唐玄宗朝开元四年(716)至开元二十九年(741)之间。  相似文献   

20.
海东天台的形成——朝鲜佛教与《法华经》(日)镰田茂雄(一)序天台宗兴起、发展于中国,不久传播、发展于朝鲜,继而形成了海东天台;天台宗所依经典《法华经》流布于位于东亚的朝鲜。中国天台宗最初传入新罗,随后在高丽得到了独自的发展。可以认为,《华严经》最为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