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文学家兼学者梁章钜.不仅十分擅长对联创作.而且对联语颇有研究。他曾讲过一则有趣的妙联故事.甚为诙谐幽默  相似文献   

2.
醒世佳联     
富有诗情画意的对联,历史悠久,浩如烟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以劝语入联,意趣横生,使人受到深刻启示。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此联看来似乎带有一点迷信色彩,其实是劝勉人们行为端正,多做好事,勿做坏事。还有一联:“泪酸血咸,尽使出口甜手辣,怎道人间无苦海;金黄银白,直看  相似文献   

3.
正作家陈忠实数十年本色不改,待人朴实真诚,有“邻家翁”风范。认识陈忠实的人,男女老少总是交口称颂“这老汉真好”。面对“挑刺”虚心接受批评2011年9月,陈忠实为西安一家老字号餐饮店撰写了一副对联“两千年世纪交替春去春来春发生,八十载沧桑不改原汁原味葫芦头”,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然而,一位普通楹联爱好者姚格却发现了对联有“三病——联尾病、失对病及失替病”。姚格指出:“对联有铁律‘联律通则’,即  相似文献   

4.
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当中,有不少妙趣横生的"同旁联",令人拍案叫绝。相传,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宰相叶向高途经福建,看望新科状元翁正春,并在此留宿。翁正春出联以戏: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随即应对: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此联上下都是宝盖头的字,构思巧妙,情趣俱佳。  相似文献   

5.
续字联又称"添字联",即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再添上一些字词,使其含义加深或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明代大才子解缙少时家境败落,但祖上遗留的藏书颇多。有一年春天,解缙看到江门外财主家山坡上绿竹苍翠,遂借景而作,在其书斋上写下一联:"门对千竿  相似文献   

6.
笔者有收集对联的爱好,又由于职业的缘由,最近搜集到一些有趣的教师婚联,读来耐人寻味,大开眼界,也给了我一个创新的思维启迪,现抄录于下,共同分享。两位数学老师喜结良缘,因为他们的爱情之路十分曲折,有人撰赠一副意味深长的喜庆对联: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  相似文献   

7.
正何谓药名对?常有人将药名对误认为是那些把药名直接引入联中的对联。如:马屁菌,鸡屎藤。其实不然。所谓药名对,是指那些采取双关的修辞方式,把药名暗含在联中的对联。药名对,如果写得好,可以妙趣横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如,前几年在北京某药店有过这样一副药名对: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此联既风雅别致、诙谐有趣,又符合药店本身身份,对招徕顾客实有好处,不能不说它是一副颇见功力的意义双关对——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在联中是一语双关的。  相似文献   

8.
正旧时的贡院曾十分兴盛。因为那是天下读书人耐得十年寒窗,不惜铁砚磨穿以冲天一跃得遂平生之志的鱼龙之门,也是国家寄予厚望延揽天下才俊的希望之门。朝野的目光和脉搏如此紧密地交集与合拍,可见它的神圣与庄严。贡院无一例外都有一副由文坛高手精心撰写的对联和匾额,虽角度各有不同,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精彩。在这个墨香四溢的圣坛上,坐落在甘肃兰州的那座贡院以及其上的题联  相似文献   

9.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从苦中来。这是曾国藩平生喜爱的一副对联,他常将此联书赠亲友弟子。对联字面意思浅显易懂,可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又有谁真正识破了这联中之谜呢?终日为名忙为利忙,在忙忙碌碌中迷失了自己,在勾心斗角中又消耗了生活的快乐。生年不满百,常怀干岁忧。这样的生活劳累而不充实,忧患而不高尚。像一只苍蝇那样嗡嗡乱飞,碰壁挨打在所难免。只有平心静气,从容不迫地对待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载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张挂在餐馆酒楼的对联,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有餐饮妙联传世。现撷取数则古时餐饮妙联,以飨读者。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是清朝京城一酒馆的对联。据传,当年乾隆微服私访,见京郊小巷里有家名叫"天然居"的小酒店,店名很别致,便进店就餐。酒菜倒也洁净整齐,  相似文献   

11.
对联,又称楹联,俗叫对子。它的基本要求是: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意思要相对,平仄要协调,但每副对联的具体字数却不限制,长短不拘。对联的内容,多数是针对实际,有的放矢,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从逻辑上讲,对联往往是联言判断。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断定了“墙上芦苇”的性质,下联断定了“山间竹笋”的性质。上联下联各是一个支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上联下联两个支判断构成一个联言判断。有的对联内容,或者是夸张过头,或者是概念含混。这样的对联如果要看作联言判断,那是不恰当的联言判断。如峨眉山中一座古寺膳厅门口挂的那副对联。  相似文献   

12.
联语赞医德     
正闲暇之时,翻阅有关对联的书籍,不禁发现有些对联或颂扬医生高尚医德,或赞美医生高超医术,或赞叹药店主人重义轻利,现采撷几副对联,与大家品赏,并以此致敬年初奋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这是清代名医程道州所撰的对联。联语自然妥帖,犹如叙事一般。在程道州看来,只要人家能健康,自己贫困无所谓。读联知其人,其高尚医德尽在联中流露,令人敬意。  相似文献   

13.
羊年赏羊联     
2015年为农历乙未年,生肖排列属羊。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羊"字的妙联,妙趣横生,别有情趣。饮食便宜,任随你划拳打马;银钱各照,谨防他顺手牵羊。这是旧时四川某地一饭馆的对联。此联既是商业性的广告,又是提高警惕的告白,简单明了,合情合理。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哞哞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是第一个有“对联天子”之称的皇帝,他喜欢对联,曾提倡家家户户贴春联,还常常微服私访,同黎民百姓联对。一天他在南京走街串巷时,看到一家酒店旁边有个秀才以书作枕躺在石椅上。就推醒他说:“老夫有一下联需对上联,对出后请先生饮酒。”秀才一听有酒喝,顿时抛却了被打扰的不快,连忙说:“老先生请讲。”  相似文献   

15.
鸡联拾趣     
清朝林则徐因禁烟驰名海内外,他还很有才华。小时,私塾先生以水中鸭出联:鸭母无鞋空洗脚;林则徐略加思索,很快便对出下联:鸡公有髻不梳头。清朝进士王应遇是广东东莞人,从小就爱写诗撰对。一日夜间,他见空中有一弯新月,一片散云,灵感顿至,自撰了一副对联:娥眉照月娥眉豆;鸡爪云遮鸡爪兰。以娥眉比新月,以鸡爪比云彩,十分生动形象。解缙是明代才子,小时候才华横溢。一次他撰了副对联: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古时有个文人到城外游玩,将马系在树下,见树下蚂蚁爬来爬去,便信口撰了上联:蚂蚁树下马倚树;一妙龄女子走过,听文人撰对,便随…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报》82年4月18日普刊登了一副破除迷信的对联。“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这副对联为什么能破除迷信呢?这副对联上下两联是两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特征是,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而否定后件则必然否定前件。因此,如果肯定“经忏可超生”与“纸钱能赎命”是真的,那就必然要肯定后件也真。可是迷信论者却不承认后件是  相似文献   

17.
回文联,又称“倒顺联”、“卷帘对”,即上下联皆可倒读成文的对联,所谓“联成可倒读,倒读可成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相似文献   

18.
续字联又称“添字联”,即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再添上一些字词,使其含义加深或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9.
续字联又称“添字联”,即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再添上一些字词,使其含义加深或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20.
“无中生有”也许是个贬义词,但,出于某种需要从无中说出有来却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它能变“山穷水尽”为“柳暗花明”,靠“曲径通幽”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局面,让人看了赞叹不已。请听一个有趣的传说。某地有座关羽庙落成了,主持此项工程的县官觉得,既然那关羽义重如山威武如神,想必有个极不错的贤夫人,就下令在关羽庙边加盖了一座关夫人庙,还下令征集对联赞之颂之。那么,此联该怎么对呢?既然《三国演义》中没有任何关于关夫人的情节,岂不是无言以对?可是突有一日,还真的有人送来了一副对联:生何年殁何日皆弗可考!,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