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的语境论(epistemic或epistemological contextualism,EC)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它主张"由特定知识语句表达的命题依赖于说出这个句子的语境"。具体地讲,由给定的知识语句如"S知道P"或"S不知道P"依赖于产生它们的语境,也即知识的形成与理解是语境依赖的。在某些语境中,S知道P,而在另一个语境中,S不知道P。这两个陈述在各自的语境中都是正确的。语境不同,认识标准的高低程度不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对话、行动就会产生争论或冲突。不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物(遗传)-文化(坏境)共同构成论的语境论世界观在发展科学的元理论层面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用以解释生命发展系统中深层的多方向、多维度的动态层级结构。由此,发展科学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核心,进而整合语境论和机体论世界观的关联论和关联的发展系统范式。这种包含着丰富语境论思想的关联的发展系统范式可以更好地容纳发展科学中的新数据,为发展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哲学基础,为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中涉及的个体发育和演化问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同样的知识状态,在某个语境中可以认为“知”,而处在另一个语境中却有可能被视为“不知”。这就涉及所谓的知识归赋问题。这个问题虽曾引起过语言哲学的精神教父维特根斯坦和言语行为论的创始人奥斯汀的兴趣,但对知识归赋全面系统的广泛关注则始于21世纪初叶。目前,围绕知识归赋语句(下文简称“知识语句”),语境敏感性的探究方兴未艾,不仅吸引了语言哲学家的踊跃参与,而且激发了心理学家与知识论者高昂的研究热情,继而催生了(知识)语境论、恒定论、对照论(contrastivism)等不同理论,旨在解决所谓的“知识归赋难题”。  相似文献   

4.
知识确证是认识论的一大难题.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语境论与非语境论如怀疑论、常识实在论、可错论、比较论、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长期争论.语境论主张知识在特定语境中是意义明确的,怀疑论则持相反的观点,常识实在论认为常识直觉就可驳倒怀疑论,比较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命题比较来阐明的,不变论认为知识不随语境变化的,相对主义强调知识语句是在语境中被评价的,而不是在语境中被说出的.这些非语境论各自提出了对知识确证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巴黎手稿》纯哲学语境的解读产生了双重误解结果,一是文献语境,二是与后继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写作目的使然,马克思《巴黎手稿》语境是经济哲学语境而非纯哲学语境,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只是这一哲学分析框架的延伸性成果。基于这一哲学分析框架而来的理论成果是:政治经济学人学前提论、人化自然论、劳动哲学本体论和主体历史观。它们与马克思狭义政治经济学之间是互为内生变量关系,作为理论“基因”一再出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后继文献中。《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部文献,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构成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皆然的三点一线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毅  郭永玉 《心理科学》2014,37(4):770-775
目前叙事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方法,而近十几年里该领域中出现了一种语境转向,即从研究作为事件的叙事转向了关注语境中的叙事。文章探讨了这一转向出现的主要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并介绍了一种较为简单明确的叙事语境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叙事语境的研究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结论是,只有在叙事研究中将叙事产物(故事)与叙事过程(语境)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个体所讲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动态量化方案是关于语义悖论的一种新型语境敏感解决方案,其基本思路是:悖论推导过程中表达关系在语篇中的凸显导致语境转变,产生新的真值条件进而扩张量化域,使得悖论性语句先后呈现不同语义状态。探讨该方案的主要争议可得,其中"语境转变"的解释植根于语言学基本观点,提供了悖论语篇语境研究的新角度;其真理分层的理念能够克服塔斯基经典层级论的困难,保持了真值谓词层次间的连贯性;其量化限制的做法依据"名词化"直觉,具有较高程度的非特设性。  相似文献   

8.
T.平卡德(Terry Pinkard)教授是北美黑格尔哲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在采访中,平卡德教授引领我们穿越德国观念论诸历史文本,把握先验与超验之区分,分析费希特、谢林思想,其自然主义的柏拉图主义,以及其对浪漫主义者、对荷尔德林和黑格尔的影响。随后,平卡德分析了黑格尔这支将逻辑学作为其学说中心的观念论,以及贝多芬和瓦格纳的作品中所阐发出的观念论深意。最后,平卡德还回溯了在当代语境下观念论在北美的研究传播及其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Garner快速分类法研究了发音人规范化和语境补偿过程与声调知觉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发音人变化对声调识别产生了显著的Gar-ner干扰;声调变化对男女声判别产生了同样的十扰。(2)语境变化对声调识别也产生了显著的Garner干扰。按照Garner方法的假设,这说明发音人规范化和语境变异补偿与声调识别之问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3)虽然发音人和语境同时变化引起的声调识别反应时延长约等于它们单独变化时反应时延长量之和,但正确率下降远大于单独变化时下降量之和。说明发音人和语境变异对声调识别的干扰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增加了声调识别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6月16日,第七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五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堂特别邀请了海伦·朗基诺(Helen Longino)教授做学术报告。朗基诺教授1973年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美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任主席,现任斯坦福大学C.I.Lewis讲席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女性主义哲学等,其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知识的命运》以及《人类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1.
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核心理论范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问题式是阿尔都塞全部哲学理论的核心范式 ,可是在过去国内相关研究中 ,这一关键词的深刻内容和基本语境被严重遮蔽了。其实 ,问题式是进入阿尔都塞理论逻辑大厦的惟一路径。我认为 ,在传统阿尔都塞的研究中 ,人们过多地关注了阿尔都塞在一定逻辑框架支配下生成的具体理论结果 (如马克思思想史的重读 ) ,却忽略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建构生成方式本身。由此发生的误读实属必然。一、问题式的基本语境阿尔都塞明确甄定过 ,他“借用雅克·马丁 ① 关于问题式 (Problematic)的概念 ,以指出理论形态的特殊统一性以及这种特殊差异性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朱晓平 《心理学报》1992,25(1):52-59
三项实验探讨了阅读中课文语境对单词识别的影响。实验一和二分别在两种课文呈现速度条件下,观察课文语境对词汇决策任务的影响,发现仅在较快的呈现速度(每隔150ms呈现一字)和目标词在前文语境中的可预测性为90%以上时,才产生课文语境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并表现出抑制优势模式。实验三采用较自然的校对作业考察这种效应,结果显示在目标词高可预测(在前后文中的可预测性为83%以上)时,存在较显著的整体语境效应,并仍表现出抑制优势模式。据此,本文讨论了课文语境中的单词识别过程和语境对它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西方物理哲学家对时空本体论地位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牛顿经典物理学语境中,以牛顿绝对时空观为代表的传统时空实体论与以莱布尼兹、笛卡尔等人为代表的反实体论的传统时空关系论绝对对立;在广义相对论语境中,时空实体论和时空关系论在形式上和内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虽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本体论"概念的误置屡见不鲜,因为源自古希腊哲学的"本体"和"存在",并不符合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澄清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要想准确而内在地理解中国哲学理论范式,就必须从心性论层面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同样地,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独具特色,迥异于古希腊哲学以来的metaphysics(形而上学)。以道家哲学为例,"道"不仅不出现于时空之中(无象、无形),亦不出现于语言之中(无名),具有明确的"非实体性",而古希腊以来的metaphysics则掺入了更多的物理学思考的特点。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形而上学体现为心性论、实践智慧与境界理论,而不是本体论、逻辑学和知识论。  相似文献   

15.
亚当·斯密与"亚当·斯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文军 《哲学动态》2007,17(6):17-23
一“亚当·斯密问题”的产生与斯密的自相矛盾1.“亚当·斯密问题”的产生“亚当·斯密问题”即关于亚当·斯密的人性自利与利他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源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他们认为斯密最初在《道德情操论》中主张同情或利他是人的本性,而在后来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却改变了对人性的看法,转而把行为动机归结为利己或自私,由此造成了《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之间(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对立。从学术思想产生的宏观历史背景来看,这一问题的产生源于资本主义落后的德国与先进的…  相似文献   

16.
<正>海伦·朗基诺(Helen E.Longino),女,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1973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系(2005—至今),C.I.Lewis教授。她曾经担任斯坦福大学哲学系主任(2008.09—2012.08),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主席(2013.01—2014.11)。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和女性主义哲学。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Science as Social Knowledge,普林斯顿大学  相似文献   

17.
功夫论不只是理解中国哲学整体特征的钥匙,哲学之于功夫论也不只是一个新的标签。从功夫论到功夫哲学的转向包含了两个向度:一是哲学的功夫转向,即通过将功夫概念引入哲学,克服理智主义的局限,开发哲学功夫学的研究,运用功夫视角建立功夫哲学理论;二是功夫的哲学转向,即对传统功夫论作进一步的哲学梳理、分析、反思和提升。这一转向的意义远远超出对儒学功夫论的局部研究,它面向的是整个哲学,是让功夫论在世界哲学的语境中成为当代的、世界范围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围绕中文代词理解中, 读者的常识性知识和语篇语境的作用以及作用时程这一问题展开。实验1首先探讨在中文阅读理解中, 职业性别倾向这种常识性信息是否能对代词的指认产生早期影响。存在一致和冲突(如警卫-他; 警卫-她)两个实验条件, 结果在凝视时间、重读时间和总阅读时间上都发现了职业性别倾向所引发的性别冲突效应。实验2在实验1基础上增加一个代词(如:警卫-他-他; 警卫-她-她), 考察更正后的信息, 即文本语境内容是否可以覆盖常识的作用对代词加工产生影响。结果发现语篇语境确实可以覆盖常识性信息的作用, 对代词加工产生早期影响。但是, 职业性别倾向这种常识性知识仍然在代词加工的后期阶段发挥作用。考虑到代词所形成的语境较为含蓄, 实验3中采用更明确的方式来界定职业名称的性别, 例如男艺人、爸爸等, 然后再出现一个代词, 代词的性别始终和先前的性别描述一致, 而与职业性别倾向冲突, 这样也存在一致和冲突两个条件(例如:保姆-妻子-她, 警卫-妻子-她), 结果发现只有更正后的语境信息对代词加工产生影响, 职业性别倾向不再发挥作用。说明在中文这种高语境依赖性的语言文字中, 语境可以覆盖常识性知识对代词加工产生早期作用。但是, 语境作用的持续性问题会受到语篇语境中性别信息明确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语境在反语理解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共搜集了13篇有效文献,16项实验数据,包含了806名被试。结果发现:(1)在反语理解正确率指标上反语明显比字面语更难理解,语境与目标反语不一致会产生额外推理过程,导致反语理解相对困难。(2)目标区反语和字面语在第一遍阅读时间指标上没有差异,但是在回视路径阅读时间和总阅读时间指标上反语的加工时间显著更长,这表明语境在反语加工的后期产生了作用,读者需要在加工后期对反语进行重新分析和整合,这一结果基本符合模块化理论的预测。(3)熟悉性对目标区的第一遍阅读时间和总阅读时间产生了调节作用,表明不管语境强度如何,熟悉的意义首先被加工,这一结果与分级显著性假设的预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语境对单词识别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朱晓平 《心理学报》1991,24(2):35-42
本实验采用命名作业对汉语句子语境条件下的单词识别作了初步探索。结果发现:句子语境类型、语境对目标词的限制强度、目标词词频和笔画数对单词识别都产生明显影响;并且语境对单词识到效应的大小也受到语境限制强度、词频和笔画数等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1)语境对单词识别的作用点会随着不同的条件而改变;(2)被试在不同的语境限制强度条件下采用了不同的利用语境信息的策略。本研究没有支持核证模型、Logogen模型和双加工理论的一些预测。有关汉语文的语境效应作用机制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