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5.
7.
8.
尔沃德的娘正在廚房里做胡桃杏仁点心饀兒,口里还低声哼着一支流行曲子,心里突然感到一种沈重的憂虑,她于是止住口里哼着的曲子,撩起衣角擦了擦手,走到院子里,在院里恐惧不安地轉来转去,不知怎样才好。院子里很靜,只有穿过庭心的一条淺水溝里發出微弱的流水声。这更使尔沃德的娘感到寂寞,感到需要有个人在身旁,像邻家的哈米德娘或是别的要好的姐妹們,她們每次来串门,閑扯一陣,或者说些故事,都会給尔沃德的娘帶来慰籍。尔沃德的娘既恐惧又寂寞,一个人在院子里直打轉兒,不知怎样才好。后来听到街門的鎖眼里有鑰匙轉动的声音,接着瞧見自己的丈夫——尔沃德 相似文献
9.
10.
11.
《世界哲学》2019,(4)
尼采通常被视为是无神论事业的哲学捍卫者,但是通过对尼采《快乐的科学》中"疯子"及其在市场中的表现的分析可以揭示出,"疯子"并不是尼采的代言人,而是对尼采学说的极具诱惑力的歪曲。"疯子"没有把"上帝死了"作为探索自我肯定的非关系性基础的机会,他宁愿背负杀死上帝的终极之罪,也不愿思索与上帝无关且不受罪玷污的生存可能性。因此"疯子"所宣称的"我们已经杀死上帝"的信念伪造了一种后有神论生存,但实际上,晚期现代西方人并没有做好接受彻底无神论的准备。对于尼采来说,"上帝死了"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黄昏时期的开端,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变得越来越非理性和不可思议,但又不可动摇,不是因为人的选择或过失,而是因为一个濒临衰竭的文化融合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复仇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社会现象和观念心态,多年来一直成为戏剧,小说和电影的重要题材之一,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以及前不久放映的美国电影《第一滴血》都以个人复仇为主题。中国的旧式或新派的武侠小说更是十有八九离不开世代恩仇。据某刊载:广州市曾有十九个青少年看了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之后、成立了“神雕敢死队”,模仿书中的主角专事寻衅复仇,打架斗殴,起初只是报复曾经欺侮过他们的小孩,后来越来越凶,导致了海珠广场一场流氓群殴,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由此可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复仇的问题,也是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