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阿祥 《学海》2005,(5):109
(89)1106页:“改江夏石阳曰曲陵。”又1115页校勘记:“改江夏石阳曰曲陵‘曲陵’各本并作‘曲阳’。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阳当作陵,盖涉石阳而讹,据上文订正。’按成校是,今改正。”按:成孺所谓“据上文订正”,“上文”盖指此安陆公相条“江夏又有曲陵县,本名石阳”。而检《宋志》郢州刺史江夏太守条“又有安陆、曲陵”云云,则各本并作之“曲阳”确为“曲陵”之误。(90)1117页:“南郡太守,秦立。汉高帝元年,为临江国,景帝中二年复故。”又1159-1160页校勘记:“‘汉高帝’各本作‘汉文帝’,‘中二年’各本作‘中元年’,并据《汉书·…  相似文献   

2.
胡阿祥 《学海》2005,(5):31
(88)1106页:“安陆公相,汉旧县,属江夏。江夏又有曲陵县。”又1114-1115页校勘记:“江夏又有曲陵县杨守敬云:‘安陆、江夏二县平列,误也。江夏立县始于隋,故《齐志》无江夏县。不知何人遂以江夏为县而提行书之。’孙《宋书考论》云:‘案江夏与安陆实一条,后人误分之以足领县二之数。’按杨、孙二家说是。今订正为一条。”按:杨守敬《〈宋州郡志校勘记〉校补》“江夏又有曲陵县”条又云:“当接上为一条。此江夏无令、公、侯、子、相字样,观下文泰始并安陆,知安陆只领一县,并无江夏县。上文领县二者,系后人据误本改。”又谭其骧师《〈宋州郡…  相似文献   

3.
(89)1106页:“改江夏石阳曰曲陵。”又1115页校勘记:“改江夏石阳曰曲陵‘曲陵’各本并作‘曲阳’。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阳当作陵,盖涉石阳而讹,据上文订正。’按成校是,今改正。”按:成孺所谓“据上文订正”,“上文”盖指此安陆公相条“江夏又有曲陵县,本名石阳”。  相似文献   

4.
胡阿祥 《学海》2005,(4):100
(87)1105-1106页:“安陆太守,……领县二。……安陆公相。”又1114页校勘记:“领县二按此云领县二而下实安陆一县,疑脱去应城县。《南齐书·州郡志》有应城县。《元和志》、《寰宇记》并云分安陆立。本书《孔季恭传》言‘大明中安陆应城县民张江陵’云云,则宋世安陆郡有应城县至确,今《宋志》无之,盖脱去。”按:杨守敬《补校宋书州郡志札记》云:“‘领县二’当作‘领县一’,下文安陆、江夏二县平列误也。江夏立县始于隋,故《齐志》亦无江夏县。《隋志》江夏县但云‘旧置江夏郡’,不云何代置县。《寰宇记》,隋平陈后,以江夏郡为县,居旧汝南县…  相似文献   

5.
胡阿祥 《学海》2005,(4):80
(83)1104页:“河内寄治河南,领温、野王、轵、河阳、沁水、山阳、怀、平皋、并汉旧名。朝歌二汉属河内,《晋太康地志》属汲郡。晋武太康元年始立。凡十县。”又1114页校勘记:“领温野王轵河阳沁水山阳怀平皋朝歌凡十县《廿二史考异》云:‘今数之只九县。’”按:“晋武太康元年始立”者,指汲郡,《水经·清水注》“又东过汲县北”云:“县故汲郡治,晋太康中立。”而《晋志》司州汲郡注“泰始二年立”,与此异。又河内郡侨治河南,即侨治今河南洛阳市一带,所领十县,数之只九县,当有脱漏,对照《晋志》司州河内郡,疑脱“州”一县。(84)1105页:“孝武…  相似文献   

6.
(68 ) 1 0 89页 :“庐陵太守 ,庐陵本县名 ,属豫章 ,汉献帝兴平元年 ,孙策分豫章立。”按 :《续汉志》扬州豫章郡庐陵刘昭注亦云“兴平元年 ,孙策分立庐陵郡” ;又《水经·赣水注》 :“汉献帝初平二年 ,吴长沙桓王立庐陵郡” ,“初平”一作“兴平” ;又《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四吉州 :“献帝兴平二年 ,分豫章于此置庐陵郡。”考《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周瑜传》及裴注 ,孙策以兴平二年 (1 95年 )渡江。按庐陵置郡当在孙策渡江以后 ,如此 ,庐陵置郡不应在初平二年 (1 91年 )或兴平元年 ,因那时孙策尚未得豫章。郭黎安《读史札记三则》(…  相似文献   

7.
(18 ) 10 39页7行:“武进令,晋武帝太康二年,分丹徒、曲阿立。”又8行:“毗陵令,宋孝武大明末,度属此。”又10 6 5页校勘记:“毗陵令 杨守敬云:‘毗陵令下,脱“汉旧县属晋陵”六字。’”按:杨守敬《补校宋书州郡志札记》云:“毗陵令下,脱‘汉旧县属晋陵’六字。”又成孺《宋州  相似文献   

8.
(124)1142页:“河阳令。别见。”又1164页校勘记以为“河阳”当作“阿阳”。按:校勘记以为当作“阿阳”者是。《宋志》秦州刺史天水太守正作“阿阳”:“阿阳令,汉旧名,《晋太康地志》无。”所谓“别见”,正指此也。(125)1143页:“华山太守,胡人流寓,孝武大明元年立。”按:东晋本置华山郡,及刘宋永初中侨置,宋孝武大明元年成为实土。考华山郡,汉、西晋无;《晋书·姚兴载记》:“兴率众寇湖城,晋弘农太守陶仲山、华山太守董迈皆降于兴。”则东晋时有华山郡。又《梁书·康绚传》:“华山蓝田人也。……宋永初中,(绚)祖穆举乡族三千余家,入襄阳之…  相似文献   

9.
胡阿祥 《学海》2005,(3):65
(76)1098页:“中水令,前汉属涿,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孝武大明七年,自河间割度。”按:此前、后汉及西晋所属,为中水旧县(治今河北献县西北)情况;大明七年云云,则东晋、刘宋中水新县(确址无考,当在今山东邹平、桓台等县一带)情况。《宋志》合旧县、新县于一处而并叙之,易致误解。《宋志》冀州述郡县沿革类此者甚多,下不一一论及。(77)1099页:“平原太守,……平昌令,汉旧县。后汉无。《晋太康地志》曰西平昌。”又1113页校勘记:“后汉无各本并脱‘无’字。成孺《宋书州郡志校勘记》云:‘《续汉志》无西平昌,后汉下当是脱‘无’字。’…  相似文献   

10.
(4 ) 10 2 9页:“成帝咸康四年,侨立魏郡,别见。”按:《宋志》于某州、某郡、某县下小注“别见”者,多系侨州、侨郡、侨县。《宋志》所记侨州、侨郡、侨县,具多方面的史料价值与学术意义。清牛运震《读史纠谬》第六卷宋书州郡志云:“刘宋偏安半壁,顾乃侨立河北州郡于南,甚属无  相似文献   

11.
(9) 10 33页:“武康令,吴分乌程、余杭立永安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按:《宋书·自序》:“晋武帝平吴后,太康二年,改永安为武康县。”与此所云“太康元年更名”相差一年。(10 ) 10 34页:“繁昌令,汉旧名,本属颍川。”按:检《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续汉书·郡  相似文献   

12.
(69) 1 0 90页 :“安复侯相 ,汉旧县 ,本名安成 ,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属长沙。”按 :《晋志》荆州安成郡领安复县 ,而长沙郡领县中无安成。又《汉志》长沙国领安成 ,《续汉志》荆州长沙郡领安城。按安成郡 ,本志云 :“孙宝鼎二年 ,分豫章、庐陵、长沙立。”据此 ,志文有倒误 ,当作 :“安复侯相 ,汉旧县 ,本名安成 ,属长沙。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70 ) 1 0 91页 :“宁都子相 ,吴立曰杨都 ,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按 :《晋志》扬州南康郡无宁都县 ,清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以为《晋志》脱宁都县。又《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进封…  相似文献   

13.
胡阿祥 《学海》2006,(5):59
(103)1132页:“阴山令,阴山乃是汉旧县,而属桂阳。吴湘东郡有此阴山县,疑是吴所立。”按:《汉书·地理志》上桂阳郡、《续汉书·郡国志》四荆州桂阳郡并有阴山,而《晋书·地理志》下阴山属湘东郡,桂阳郡领县无阴山,当是吴立湘东郡时度属;又汉晋阴山并治今湖南攸县西南。是则两汉、孙吴、晋、宋阴山为一地,《宋志》此处误,依志例,作“阴山令,汉旧县,属桂阳,吴度湘东”可矣。(104)1132页:“邵陵太守,吴孙晧宝鼎元年,分零陵北部都尉立。”按:《三国志·吴书·孙晧传》:宝鼎元年,“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按本作昭陵,晋武帝时避其父司马昭名讳改…  相似文献   

14.
汉、鹤鸣山,属益州蜀郡江原县地(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始建鹤鸣化治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23《郡国志》:“蜀郡,秦置。有江原县。” 后晋刘煦监修《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改诸郡为州。贞观元年,以益州置剑南道。剑南道领成都府及彭、蜀、眉、邛等三十八州。邛州、临邛郡,武德元年析雅州置,显庆二年徙治临邛郡,领县七临邛、依政、安仁、大邑(注云,唐咸亨二年析益州之晋原置)、蒲江、临溪、火井”。  相似文献   

15.
(14 ) 10 36页:“丰安令,汉献帝兴平二年,孙氏分诸暨立。”又10 6 5页校勘记:“丰安令汉献帝兴平二年孙氏分诸暨立 《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太末,建安四年,孙氏分立丰安县。’按孙策以兴平二年渡江,建安五年死。疑作建安四年是。”按:《宋志》云丰安分诸暨立,《续汉志》刘  相似文献   

16.
胡阿祥 《学海》2005,(4):42
(81)1103页:“荥阳、晋武帝泰始元年,分河南立。”按:《晋志》司州荥阳郡“泰始二年置”。考《三国志·魏书·傅嘏传》,魏正始年间,傅嘏“起家拜荥阳太守”,则荥阳郡魏时已置。又《水经·济水注》:“魏正始三年,岁在甲子,被癸丑诏书,割河南郡自巩、阙以东,创建荥阳郡,并户二万五千。”杨守敬《水经注疏》云:“《晋志》、《宋志》皆言晋泰始初置荥阳郡,《寰宇记》同。盖魏建郡旋废而晋复置也。《魏志·傅嘏传》,为荥阳太守,在正始末年。又《晋书·魏舒传》,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在晋文王时。”然则荥阳郡初置于魏正始三年,魏末暂废,而晋泰始…  相似文献   

17.
普救寺在永济县西北12公里蒲洲镇西厢村附近的峨嵋塬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址高耸,松柏满垣;九曲黄河自北而南绕流于寺庙西侧,水势汹涌澎湃;东南近中条山,犹如屏障飞峙,视野广阔而开朗。明《重新普救寺浮图碑》记载,寺“创自隋唐”。清乾隆二十年版《蒲州府志》云,普救寺“在郡城东六里,唐时名‘西永清院’。五代时汉遣郭威讨李守贞于河中,周岁,城未下。威召院僧问之,对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威折箭为拆,翌日果破,乃不戳一人,因改院曰‘普救’。明初,并广化、旌勋、藏海、乾  相似文献   

18.
(2 4 ) 10 4 9页 :“东莞太守 ,晋武帝泰始元年 ,分琅邪立。”按 :考《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尹礼为东莞太守 ,事在东汉建安初。则东莞置郡由来已久。魏仍置东莞郡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黄初中 ,“为常山太守 ,迁任东莞。……在郡九年 ,吏民便安 ,将士用命。”此云“  相似文献   

19.
(5 9) 10 82页 :“谯郡太守 ,何志故属沛 ,魏明帝分立。按王粲诗 :‘既入谯郡界 ,旷然消人忧。’粲是建安中亡 ,非明帝时立明矣。”按 :王粲 ,生于东汉熹平六年 (177年 ) ,卒于建安二十二年 (2 17年 )。又《晋志》豫州 :“魏武分沛立谯郡。”则谯郡当是东汉建安中曹操立。(6 0 ) 10 82页 :“去州陆道三百五十。”按 :依志前后例 ,“道”字衍。(6 1) 10 83页 :“襄邑令。”按 :《汉志》陈留郡、《续汉志》兖州陈留郡并领襄邑县 ;又《宋志》南豫州刺史陈留太守襄邑令条注“别见”。依志前后例 ,此“襄邑令”下当补“汉旧县 ,属陈留”六字。(6 …  相似文献   

20.
(135)1150页:“北阴平太守,《晋太康地志》故广汉属国都尉。何志蜀分立。”按:《晋书·地理志》“总叙”云:“魏武定霸,三方鼎立,生灵版荡,关洛荒芜,所置者十二”,其一即为阴平,是东汉建安中,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治今甘肃文县西白龙江北岸)。又据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及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第九章第三节,则至迟在建安二十四年,阴平郡内徙,可能侨置于关中;而三国鼎立后,魏又置阴平郡,遥领之也。又《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建兴“七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华阳国志·汉中志》所载略同,是阴平郡至此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