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鼓应先生继《庄子今注今译》、《老子注译及评价》之后,近又推出《老庄新论》一书(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以下简称《新论》)。这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期间著作的一部论文集,它基本上体现了陈先生研究老庄的成果,从中我们可清晰  相似文献   

2.
正陈鼓应著《庄子人性论》一书于2017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陈鼓应先生的新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庄子人性论》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等文,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史上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观照现实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与"安其性命之情"  相似文献   

3.
陈鼓应先生的大作《庄子今注今译》,于1983年5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部51万言的专著是作者从1967年到1974年在台湾大学开老庄哲学课程的教学研究成果之一。这部书广征博引,除古人注疏之外,还搜集祖国大陆出版的多种有关老庄校诂注释的著作,又经中华书局编辑同志苦心校改,它的  相似文献   

4.
楼宇烈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佛教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宗教学会顾问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先生在魏晋玄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佛教哲学(尤其是禅宗)、老庄、荀子思想以及宋明理学等领域,均有精深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1980年出版的《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是他的成名之作;此后主持编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迄今已出四卷十册;同时编校出版康有为的主要论著及其年谱;他的佛教论文与中国哲学史论文,多数已收入近年出版的《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与《温故知新:中国哲学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  相似文献   

5.
1992年,我曾发表《从马王堆帛书本看〈系辞〉与老子学派的关系》一文(见《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文章的结论与陈鼓应先生关于《系辞》为道家作品的创见不谋而合。一年之后,廖名春先生又发表《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一文(刊于《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针对陈鼓应先生和我的一些见解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细读廖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廖文”)、觉得功力深厚,议论亦颇精致,极有利于推动关于帛书的研究与争鸣,然而廖文中的误会及疏漏之处也有不少。例如,廖文首句说陈鼓应先生和我都受“道家主干说”的支配,  相似文献   

6.
<正>乔清举教授的《当代中国哲学史学史》(上下卷,8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全面介绍了1949年至1999年中国大陆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过程,可谓开创"中国哲学史学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鸿篇巨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突出的特点是史料翔实。该书详尽地发掘出1949年后对中国哲学研究具有极大影响的日丹诺夫哲学史讲话的翻译、出版版本、印数等情况,收集到解放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安徽人民出版社和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联合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评议会,于1992年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5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肖万源、伍雄武、阿不都秀昨尔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为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重点研究课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哲学,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准备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版十余种论著和资料汇编,其中重要的有: 在中国古代哲学方面,中华书局准备出版《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的《两汉之部》、吴则虞的《晏子春秋集释》和王明的《太平经合校》,及明代李贽的《焚书》、何心隐的《爨桐集》等。《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是由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组主犏的,全书约二百多万字。去年已出版《近代之部》。《晏子春秋集释》是著者参照了五十余种版本并参以  相似文献   

9.
一、老子之道是否实际的存在?老子之道究竟是实际的存在,或者只是概念上的存在?这个问题是由陈鼓应先生提出来的。他自己回答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的描写,都是老子所预设的。”(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这个回答恐怕并不符合老子作为一位中国古代先哲的思维特性。按这种说法,老子关于“道”的一切特性的描写,就仿佛一位数学家在随意构造、推导关于纯数学方面的定理,而不受任何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若是如此,这个“道”不仅“可道…  相似文献   

10.
1987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中专著问世最多的一年。李振霞主编、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哲学史丛书”,包括《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上、下册)、《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选辑》(1—4)、《中国现代哲学史论文  相似文献   

11.
怎样评价庄子及其哲学思想,建国以后曾经过几次讨论,到目前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束景南的《论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11期),严北溟的《应对庄子重新评价》(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1期),对庄子的阶级属性和哲学性质,提出了新的论断,从而把讨论引向了深入。《哲学研究》1980年第8期,特辟“庄子哲学研究”专栏,发表了四  相似文献   

12.
道家是中国哲学史的主干──访陈鼓应先生干春松陈鼓应,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1979年赴美,任加州大学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和《道家文化研究》主编。主要致力于尼采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庄子今注今译》、《老子注译及评介》、《悲剧哲学家尼采...  相似文献   

13.
《老子》、《庄子》多处谈养生。老庄的思想,养生哲学是为灵魂,著者以为掌握了老庄养生思想就掌握了老庄哲学的重要旨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发挥人学,着重讲人。”(《论中国传统文化》140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冯友兰先生此说是整体上把握了中国哲学的真谛的。人的问题是中国各派哲学的中心议题,价值观又是关于人的学说的核心,可以说价值观是中国各派哲学的核心问题。道家也不例外。从这一视野去思索庄子的学说,无疑会对道家哲学的研究增添一个新的掘进层面。  相似文献   

15.
青年学者韩震同志的新著《西方历史哲学导论》(1992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选择了一个新的专题,打破了多年来我国学术界撰写西方哲学史著作的旧格局,从一个重要方面丰富了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哲学的了解,为西方哲学史研究开了新局面。全书四十多万字,内容充实,文笔简洁,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25日至29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央党校等29个单位联合发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学者出席了会议。英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施拉姆教授和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教授应邀与会做了学术报告。会上还选举产生了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理事会。会上讨论了如下问题:一、关于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7.
一、绪论战后日本的先秦道教研究(〔日〕池田知久著)《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年2期日本道教研究的现状(〔日〕蜂屋邦夫著隽雪艳译)《文史知识》1987年5期国外及我国台湾省道教研究概述(冰珂)《文史知识》1987年5期略谈道教史的研究和编写(钟肇鹏)《哲学研究》1987年10期  相似文献   

18.
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对老庄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阐发,著有《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和《庄子内篇注》等重要著作。在佛教史和老庄注疏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地位。憨山作书一般都会有序跋等短文明确说明其著述过程及成书时间,但《庄子内篇注》却是个例外。许多学者在考察憨山《道德经解》与《庄子内篇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相似之处,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有学者提出《庄子内篇注》当在《道德经解》之前已经完稿,而于1620年"重述"。憨山大师虽然很早就开始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对《庄子》进行疏解的工作,但是《庄子内篇注》在《道德经解》之前完稿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庄子内篇注》的真正完成时间当在1620-1621年间。  相似文献   

19.
张恒寿先生的新作《庄子新探》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拜读之后,颇受启发。《庄子新探》可以说是近几年来出版的同类庄学著作(据我所知已有六本)中比较重要的一部,是对中国哲学史研究有价值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20.
由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的《明清实学思潮史》(以下简称《思潮史》),已由齐鲁书社(1989年7月)出版。全书洋洋一百二十余万言,是国内外学术界第一部有关明清社会思潮专题研究的大部头论著,是海峡两岸学者首次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合作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