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结构,尤其对于如何确定其逻辑起点的问题,目前学界仍见仁见智,看法颇不一致。笔者不揣浅陋,想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即: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不是别的,正是“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概念。并拟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以及作为逻辑起点所应具有的逻辑要求几个方面,作粗浅探讨与论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因为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邓小平为这次会议所作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被江泽民高度评价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①民主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都曾有类似的经历 :当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时 ,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遭到严重的挫折 ,当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时 ,革命和建设事业就捷报频传。邓小平说得好 :“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 相似文献
3.
4.
一马克思的解放理论以批判审视现代性生成着的生活境况为现实根据,以“无产阶级”的自我解放为历史前提,以“现实的个人”的解放为价值指归,以生活实践自身的辩证否定为根本道路,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解放学说中生活的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历史性与未来性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架构,实现了人类解放理论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与历史性转向,由此凸显出马克思解放理论巨大的当代价值与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马克思首先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形态发展的规律,为解放理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活逻辑架构揭示了解放内在于社会形态历史性规定之中:社会形态的历史嬗…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主体性思想是以现代先进文化形态传承、凝聚、提升了的人类主体性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产物,又成为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过程的文化逻辑,具有坚实的真理品格、人文价值和历史影响力。毛泽东主体性思想的内在逻辑是一个结构系统,其中,独立性逻辑是指历史主体对自身存在的权利、价值与尊严的自觉、肯定与捍卫,是主体实际地追求自身价值目标、实现价值诉求的文化形态;求真性逻辑是指主体对事物本质深入探究、理性把握的能动性特质;实践性逻辑是指主体将其价值目标付诸实际行动,进而转变为现实的历史创造性旨趣;超越性逻辑是指主体解构与否定既定文化模式和实践模式的创新性特质,其逻辑展开过程为总体性框架的转换与跃迁。以上四重逻辑之张力关系构成了内在于毛泽东主体性思想的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研究》2016,(5)
儒家对仁孝关系的理论设定,秉持仁孝一体的思考方式与逻辑路向,把仁爱建立在血亲之爱的基础之上,仁的本然之源内在于每个人的爱亲之心,从而寻找到了仁的先验理据。孝既是仁的原点,"施由亲始",由爱亲扩大至广大地域的人际关系,进而将仁爱之心扩大到爱一切事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的仁爱思想于是具有了普遍意义。并以理一分殊与体用关系来进一步阐释了仁孝之间的内在关联。从仁孝关系来思考美丽中国构建,根据儒家能近取譬、推己及人的致思理路,孝与血亲之爱可以构建家庭和谐之美、由亲亲而仁民可以构建社会和谐之美,由仁民而爱物可以构建生态和谐之美。儒家仁孝关系的理论从先天赋予人的爱心出发,把家庭、社会与生态之美有机地融合起来,构成了人我一体与人物共生的伦理图景。 相似文献
7.
8.
历史唯物论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唯物论逻辑结构的必要性 历史唯物论的体系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很自然的,也是这门科学发展的必然。 历史唯物论不应该是几个范畴和原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各范畴、原理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的严密结构。每个范畴都是这个科学认识之网上的纽结,这些纽结不是杂乱的,而是顺序的。这种范畴的系列是作为一门成熟的科学所应有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9.
10.
韩非子官僚治理学说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官僚系统的常规支配,二是对重臣的重点支配.前者确定官僚选任、考核、奖惩和监察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官僚政治的制度基础和运行规则;后者则意在防止重臣壅蔽,疏通有关国家治乱和地方民情等信息的流通渠道.常规支配重在\"规范\",强调法令制度的\"稳定性\",侧重于\"治事\";重点支配则重在\"防范\",强调权力运作的\"灵活性\",侧重于\"治人\".在常规支配和重点支配之间,作为理想执政者的明主随时转换角色,既通过治理官僚以高效地管理国家事务,又维护绝对的政治秩序.\"明主→治官治民→至安之世\"是内含于韩非子官僚治理学说的重要逻辑,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得君行道\"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1.
12.
王华生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6):18-20
人的生命存在在医学哲学理论体系中具有最抽象、最简单、最根本的规定性。医学哲学的其它概念都是人的生命存在的逻辑展开和转化。同时,人的生命存在是人的健康的先决条件,而健康只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样态。因之,医学哲学应以人的生命存在作为其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Yoav Shoham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2009,38(6):633-647
While logical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attitudes, such as knowledge, certainty and belief, have flourished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formalization of other facets of rational behavior have lagged behind significantly. One intriguing line of research
concerns the concept of intention. I will discuss one approach to tackling the notion within a logical framework, based on
a databas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4.
Jeremy N. Thomas Daniel V. A. Olson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2010,49(4):619-639
Building off of Dean Kelley's and Laurence Iannaccone's earlier work, we develop a path model of the strictness thesis that investigates and compares how congregational strictness, evangelical theology,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nominational identity variously contribute to congregational growth and decline. Using the U.S. Congregational Life Survey (2001), we test this model at the congregational level and find significant support for the mechanisms at the core of both Kelley's and Iannaccone's versions of the strictness thesis, particularly that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other dynamics mentioned, congregational strictness has both an indirect and a direct positive effect on congregational growth. We also find, however, that evangelical theology, fertility, and denominational identity all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ediction of growth, leading us to assert our integrated model as a new and more fully robust understanding of congregational growth and decline. 相似文献
15.
江畅教授的新著《理论伦理学》 ,共 41万字 ,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湖北大学哲学所编撰的“价值论与伦理学”丛书的第一部 ,也是整个丛书中提纲挈领的一部。该书在表述伦理学理论时 ,通过时空两个维度把人生及社会、世界、宇宙问题的一般价值原则、基本行为准则变为开放系统 ,从而成功地使这些共同原则和行为准则的一般性与其特殊性结合起来 ,既坚持了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的标准性和可评价性 ,又打破了价值原则和行为准则的僵化一元论 ;既避免了相对主义 ,又坚持了多元化 ,使伦理学的古老研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接轨。但是 ,在笔者看来 ,… 相似文献
16.
视觉选择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眼跳行动和注意转移,两者对于视觉选择目标物的加工都有促进作用。鉴于此,视觉研究领域产生大量关于二者关联如何的实验研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眼跳和注意转移存在密切联系。该文将关于两者关系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和简要比较,主要介绍五种理论假说:眼动准备假说、动前假说、顺序注意模型、视觉注意模型和竞争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与中国的亚太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一方面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睦邻外交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国际形势与时代主题的变化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新特点,提出了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睦邻友好、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中印两国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双方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从容地发展关系;中日两国要永远友好下去,这是中国的长期国策;以“搁置主权,共同开发”解决领土争端,促进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以“一国两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地区和平。在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积极推行成功的亚太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Theories of Meaning and Logical Constants: Davidson versus Eva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
20.
本文通过分析邓小平有关时间的论述和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阐述邓小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对时间的设想、运用和把握,比较邓小平与毛泽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时间观,力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掌握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