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振华 《学海》2005,11(3):62-65
人类历史是由一组组现象构成的,而任何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现象实质上都是一种文化现象.郑和下西洋作为一个对世界航海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现象,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外交、贸易、航海等丰富的内涵.郑和以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创造了七次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下西洋的奇迹,体现了一个和平友好使者的形象.然而,在国外的郑和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诸如郑和下西洋是"侵略论"之类的"误读".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现象进行文化解读,可以看出郑和远航在走向世界开展和平外交的过程中,以"共享太平之福"为宗旨,弘扬"和为贵"的精神,为传播中华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辉煌历程,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有关郑和下西洋起因研究的相关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推敲。本文通过对明成祖和明宣宗对郑和下西洋的“敕谕”或“敕书”的分析,借助明人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笔记材料,以及国外对东南亚伊斯兰教史研究的成果,认为郑和奉使下西洋是承担着某种“特殊的朝廷使命”,这种使命包含有从海路探求到麦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郑和无论是在中国航海史、世界航海史,还是在中国回族史上都可以称之为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先躯者,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1371-1435),回族,原姓马,名文和,小字三保,人称“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出生在云南昆阳州和代村一户虔诚的穆斯林家庭,其父、祖父都曾到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故称为马哈吉。郑和聪敏勤奋、胆识过人,深谙兵法,“知兵习战”,有韬略智谋,因跟随皇叔燕王朱棣“北伐”、“靖难”有功,深得燕王朱棣的信任和器重。朱棣夺取政权后,晋升郑和为内官监太监,…  相似文献   

4.
随着2012年中国航海日的临近,中国航海日活动南京组委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各项工作。其中如何安排好中外来宾中穆斯林代表的就餐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清真南京安乐园菜馆,因为在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期间,曾组织有关人员赴云南、福建考察采风,搜集整理了有关郑和文化素材,并与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的专家们一起探讨,共同研制出一套经典清真菜单,并定名为"郑和航海宴",受到参会代表一致赞扬。此次中国航海日纪念活动该店再次被选定为接待单位。为了提升"郑和航海宴"的文化内涵,安乐园菜馆会同有关部门提前半年时间进行精心准  相似文献   

5.
郑和家世考     
郑和家世考郑勉之家世对一个人物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华民族精英的穆斯林大航海家郑和,出身于回族家庭,对于他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自然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因此,家世也就成为研究郑和的一个重要课题。1985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了《郑和家世资料》...  相似文献   

6.
据明朝文献记载,郑和在28年的时间里共七下西洋,遍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船队数目动辄二三百艘,人员最多时达到二万八千人之多。这样庞大的船队必须有严密的编制,科学的分工与管制,才能严整有序。而许多穆斯林正是在这样的编队中,在郑和历次下西洋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做为七下西洋的统帅郑和,是出自回族名门赛典赤·赡思丁后裔的论述文章已有多篇,本文不再述。这里只想记述那些追随郑和的其他穆斯林们。马欢,字宗道,别号汝钦,自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人,回族。因才干优卓,通晓阿拉伯语,以通译番书的身份,先后参加了第四、六、七三次远航…  相似文献   

7.
郑和(1371-1435年)是我国15世纪杰出的航海家。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他亲率舟师2万余人,冲破太平洋、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余国。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足迹之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开放,也是中国与亚非各国间一次经济、文化大交流,创下了古代中外航海家彪炳史册的伟大业绩。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古代航海史的群英谱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东方明星,他就是中国明朝初年的回族穆斯林大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郑和(1371-1435)。他受中国明朝成祖、仁宗和宣宗三位皇帝的派遣,以中华帝国钦差总兵的身份,统率着由200余艘大型海船和28000名船员组成的和平友好远洋船队,从公元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往返驰骋在太平洋与印度洋辽阔的海面上,把古代波斯湾与阿拉伯海通往中国东南沿海的著名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极度的繁荣,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一大盛事,中国历史上称为“郑和下西洋”。明朝时中国人观念中的西洋,就是今天的东南亚,印度…  相似文献   

9.
明朝郑和(1371—1434)是中国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他率领巨舰百艘,七下西洋,远航亚非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历经二十八年之久。郑和为增进我国与亚非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友好关系,为推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七下西洋期  相似文献   

10.
印尼举行郑和国际学术讨论会孔远志1993年8月28日雅加达沙里夫·希达雅图拉伊斯兰教学院举办了“郑和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马贤和笔者应邀参加,马副会长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缅怀先贤伟绩增进中印友谊》的讲话。会后,由印尼驻华副大使苏纳约...  相似文献   

11.
1985年7月11日,由中国科协、交通部、外交部等十个单位发起和组织的纪念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航580周年大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我国的学者、专家、港澳同胞,以及在宁的各界人士三千余名参加了大会。中国伊协副主任马贤也应邀出席。郑和,回族,本姓马,小字三宝(一作三保),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今晋宁县)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中,祖父和父亲都是曾赴麦加朝觐的“哈只”。和初事燕王藩邸,后因从  相似文献   

12.
周志斌 《学海》2005,(5):181-184
2005年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年周年。随着气温的上升,全国各地纪念郑和远航600周年的活动也达到高潮。7月4-6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和组织,由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六朝古都南京和江苏太仓召开。7月4日上午,“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南京钟山宾馆隆重开幕。江苏省省长梁保华主持开幕式,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致欢迎辞,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13.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志:色兰!今天我们怀着深切的悼念之情,隆重纪念我国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中国伊协发起筹建人马坚教授归真十周年、庞士谦阿訇归真卅周年,藉以缅怀他们为我国伊斯兰教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们爱国爱教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求实学风。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应印度尼西亚郑和哈夷基金会创始人柳民源先生的邀请,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承真于2015年10月11至15日出席在印尼泗水郑和清真寺举行的郑和清真寺落成13周年庆典活动。在印尼期间,郭承真一行还拜会了印尼东爪哇穆斯林学者理事会(MUI Jatim)、穆哈默迪亚(穆斯林联会)东爪哇分会(PW Muhammadiyah Jatim)、伊斯兰教联会东爪哇分会(PWNU Jatim)。  相似文献   

15.
印尼筹建“郑和清真寺”孔远志1995年9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伊斯兰兄弟联谊会主席慕阿敏先生的陪同下,我有幸到万隆西区素里阿尼街参观"圣战清真寺"。慕阿敏对我说:"95年10月,这一清真寺将全部拆建,新建的清真寺将以中国明朝著名的穆斯林航海家、...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应印度尼西亚郑和哈夷基金会创始人柳民源先生的邀请,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承真于2015年10月11至15日出席在印尼泗水郑和清真寺举行的郑和清真寺落成13周年庆典活动。在印尼期间,郭承真一行还拜会了印尼东爪哇穆斯林学者理事会(MUI Jatim)、穆哈默迪亚(穆斯林联会)东爪哇分会(PW Muhammadiyah Jatim)、伊斯兰教联会东爪哇分会(PWNU Jatim)。中国  相似文献   

17.
郑和清真寺与印尼华人穆斯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2003年5月28日印尼东爪哇首府泗水的郑和清真寺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该清真寺飞檐画栋,赤柱碧瓦。据印尼报刊报道,其建筑设计参照中国北京牛街清真寺,充满了中国特色,由红、黄、绿三种颜色主配整个建筑,雄伟壮丽,别具一格。清真寺长21米、宽11米,建筑面积为231平米。其中主楼长11米、宽9米,其顶部有8个屋檐。据有关人士介绍,上述主楼的11、9和8三个数字是设计时有意安排的:11与当初麦加圣地的黑石的尺寸有关,9是象征着在爪哇传播伊斯兰教的九位圣人,8则…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姓马,名三宝。云南晋宁县人,回族,信奉伊斯兰教。600年前带领数百艘船,由江苏太仓出发,驶向东南亚。据文献记载:郑和的主船长132.68米,宽53.94米。吃水8米,载重为7000吨。船舱两边是由黑色和白色为主体,相间着红色,很漂亮。是古老的巨型木造帆船。船队按照船只的不同大小、容量和用途被严格编为一个“贵”字形状。由六十三艘大、中号宝船作主体。由于当时没有卫星和电话,所以对几百艘船的联系只能“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左右相挽,不致疏虞“。还有一些木制小艇,作用有三:首先用于靠岸,再是为主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活动的梳理,发现郑和的宗教信仰虽然表象上呈现出多样性,但究其真正信奉的宗教,乃是伊斯兰教,至于佛教和妈祖等,只不过是郑和从政治需要和实用主义考虑,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参与性,而非真正的信奉。正是这种宗教参与的多样性,为郑和的外交活动打开了一扇扇方便之门,客观上也推动了当时的中国和海上丝绸之路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伊协第七届常委、湖北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哈吉·穆罕默德·阿里·马维清于2002年9月10日归真,享年77岁。马维清会长生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为湖北的民族团结、伊斯兰教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颇得社会各界赞誉。祈求真主升高他在天园的品级。阿敏。中国伊协常委湖北省伊协会长马维清归真@鄂伊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