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曾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在探讨这种影响时,多将目光集中在中原汉族的传统文化上;然而,您是否知道,道教也曾对中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下面,本文就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为例,从一个侧面来向大家介绍这种影响。 在云南的民间音乐中,有一种著名的“洞经音乐”,其旋律飘逸、轻慢、悠扬、舒缓,营造出的是一种超凡脱俗、高雅深幽、恬淡闲适、虚玄缥缈的艺术气氛。行家认为,其整个音乐语言“透着道家哲学思想道家风骨道家情调”。云南洞经音乐的曲目非常丰富,仅大理白族地区就流传有200余首洞经乐谱,如大理市下关文化馆曾于1990年编印了一部《大理洞经古乐》,内录《元皇赞》、《真武赞》、《洞仙赞》、《水仙子》、《何仙姑》、《迎仙来》、《上清宫》、《蓬莱阁》、《道人歌》、《道士歌》、《迎仙驾》、《祈神章》等洞经乐谱,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云南洞经音乐的丰富内容。由这些洞经曲目的名称中,我们已足可感受到其内容之“道家情调”了。  相似文献   

2.
道教在云南     
曾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的道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生活在祖国遥远边疆的云南各族人民。现在云南省的一些地区如大理、昭通、丽江、临沧、楚雄、曲靖、保山、文山、昆明等均有道教活动,这些地区中的白族,彝族、瑶族、壮族、水族、纳西族、阿昌族及汉族的部份群众都不同程度地信奉道教,他们的生活和文化都带有一定的道教色彩。因此,探讨道教在云南的发展和影响,不仅对于研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祭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坛场设置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坛仪的影响,道教神灵在少数民族傩坛占据主导地位。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坛的道教意蕴,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是华夏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辐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由于道教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使得阿昌族文化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浸润。阿昌族聚居区的玉皇会便是中国西南边疆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典例。  相似文献   

5.
长春派是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创立的道派,未被收录于清代白云观保存的《诸真宗派总簿》.长春派的祖师刘渊然是净明道第六代嗣师,在明太祖、成祖、仁宗、宣宗统治时期不断被重用和晋封,刘渊然及其高徒邵以正曾先后统领天下道教事务,而长春派从明代至今在云南一直有传承,对云南地方道教及中国道教有着深远影响.举凡研究明代以来的中国道教,特别是云南道教历史,多会涉及刘渊然、长春派,一些学者和笔者曾有相关研究发表①,而关于长春派的历史源流和道脉系谱的由来,则仍有存疑.  相似文献   

6.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来探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相互融摄的文化意义。认为当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承的道教,是经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是双向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7.
巍宝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旅游的关系源远流长,两者在交错融合过程中形成了道教旅游资源.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旅游资源多彩多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无论是秀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人文景观,还是异彩纷呈的仪式活动都蕴涵着别具一格的道教意境,同时展现出道教与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风格.本文立足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开发巍宝山道教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的道教法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洪 《中国道教》2008,(1):29-32,33,47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在西南地区的瑶、壮、苗、白、土家、纳西、彝、羌、侗、水、布依、仡佬、仫佬、毛南、阿昌等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道教色彩.西南少数民族祭祀仪式中运用的道教法术,是历史上道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结果.道教史上诸宗师致力于"道化四夷",其弘扬大道济世度人的道家思想,在道教文化的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道教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中国本上产生的宗教,它自东汉形成以来,便在历代王朝的提倡扶持之下,逐渐从内地传到边疆。成了彝族、白族、纳西族、阿昌族、瑶族、壮族、水族和汉族部分群众信仰的宗教,并对它们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及其相互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查其源流、知其本末,无疑对揭示道教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道教在云南传播发展的规律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历史渊源云南道教,源於内地,但於何时通过何种方式传入?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神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道教逐渐传播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本文通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神仙信仰典型事例的论析,说明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融摄,构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上,由于道教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使得阿昌族文化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浸润。阿昌族聚居区的玉皇会便是中国西南边疆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典例。一玉皇大帝是道教尊神,居六御之首,执掌天上枢机总政。据道经记载,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诞辰。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由于受到唐宋以后历朝帝王的不断封赐,以及文学作品如《西游记》等的宣传,在民间的影  相似文献   

12.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逐渐趋同 ,是形成稳固的民族统一体的重要条件。中国之所以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与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进行文化交流并形成统一的文化体系是分不开的。宗教的传播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白族学者张桥贵的博士论文《道教与中国少数民族关系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采用历史文献分析与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道教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少数民族多方面的影响 ,以及少数民族在道教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对道教的补充和促进 ,探讨了两者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历史原因、条件、途径、历程和意…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抵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已深人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道教文化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传统节日中,在居家行旅的日常生活中,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驿站中,无不有道教文化的斑斑痕迹。 一、岁时节令的神灵传说 中国民间保存有各种各样流传已久、相沿成俗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与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是源于道教的传说,甚至纯粹是道教节日。现将目前尚存并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的岁时节日中有关道教传说标举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寻找和确立道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植根于中华沃土的中国道教,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近两千年来,曾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道教文化中许多优秀的内容至今仍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15.
侯冲 《宗教学研究》2001,(1):138-140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在这里居住有26个民族,其中汉族和瑶族、白族、纳西族、彝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相当数量的人信奉道教。但是,由于“资料尤为罕觏”(方国瑜先生语),有关道教在云南的研究一直较为冷落。民国时期编修《新纂云南通志》,道教考部分缺略。20世纪80年代编纂《云南省志·宗教志》,道教部分基本上是前人单篇论文的改写和调查资料的分类汇编,并不能称为学术性的研究。尽管有数篇论文发表,也都因为缺乏系统的书面材料和受研究者本身道教学素养的限制,取得的成绩十分有限。云南大学历史系郭武教授花数年功夫所著《道教与云南…  相似文献   

16.
洞经会是云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道教色彩颇浓、又为儒家士人所热衷的组织;也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丽江洞经会则是滇西地区影响较大、组织完整、规仪齐备、乐队较强的一支。它的存在发展,不仅把丽江县城变成礼乐并臻、儒风鼓荡的文化熔炉;而且使道教思想在纳西族中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在1983年秋曾对丽江洞  相似文献   

17.
地处云南大理州巍山县境内的巍宝山 ,道教传入时间早 ,历史悠久 ,山中方圆数十里道观林立 ,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传入巍宝山的时期和宗派道教传入巍宝山在汉末。东汉顺帝时(1 2 6——— 1 44 ) ,天师派祖师张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 )正式创立了道教 ,接着巴蜀设置了二十四个传道教区 ,称二十四治 ,置祭酒以领道民 ,使整个四川成为道教的基地和大本营。云南紧邻四川 ,而当时鹤鸣山的地理位置又正是西南各少数民族流移迁徙频繁之地 ,现今属于云南、广西的彝族 ,其先祖原分布在秦陇一带 ,秦汉魏晋时期 ,一部分彝族先…  相似文献   

18.
道教祭祀北斗的斋醮仪礼,随着道教传入云南,在云南许多有道教信仰的地方均有传承,除汉族之外,在大理白族等少数民族中至今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祭祀北斗的仪式。本文以云南剑川白族"正一灵宝符箓派"的朝北斗为例,记录、探讨至今在云南传承的古朴、虔诚而具民族特色的北斗信仰。  相似文献   

19.
林莉 《中国道教》2004,(1):37-39
云南洞经是指自明清以来,流传并活动于云南民间的宣唱经文活动。在云南省所属的地州市中,除了迪庆等少数几个地区外,昆明、楚雄、文山、红河、保山、大理、丽江、曲靖、玉溪、昭通等大多数地区都有洞经会。其谈演经籍、供奉神祀、斋醮科仪等宗教器物、宗教仪礼以道教为主,兼容糅合了佛教、儒家及部分少数民族信仰内容,体现了近代以来道教在云南民间吸收多教文化的发展趋势。一般而言,云南洞经音乐总的来说是以道教音乐为主,但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江南小调及种类繁多的曲牌,成为一种形式上易于谈诵,内容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活动。云南洞经的…  相似文献   

20.
韩国道教研究拾零北辰中国道教于唐代传入朝鲜半岛,后与古代朝鲜的檀君信仰结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朝鲜道教,即攘灾祈福的科仪道教(祭把仪礼)、体内有不死灵药的道教(内丹)和俗信杂术的道教(民间信信仰)。道教对古代朝鲜的文化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可从流传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