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寻改进韩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可取途径。1991年韩国恢复地方自治以后,从财源、财力的分配和财政运行架构看,政府间财政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最为凸显的变化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配的视角,已从原先的中央政府导向转变为地方政府导向。在上述转变过程中,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和变化最为显著。随着地方共享税的大幅增长和新补贴拨款制度的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和重要性得到加强。原先建立在税收制度基础上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轴心,已经转移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上述改变影响了政府间关系、地方财政地位、地方政府财政运作的方式、行为和地方经济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强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而相对忽视税收制度的偏好政策,已经导致了一系列财政问题,诸如地方公共服务价格扭曲、低效的投资扩张、征税效率降低、道德风险和财政预算软约束。有鉴于此,是时候将依赖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分权的优先政策,重新定向为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李明博新政府注重增强地方财政效率的政策,但没有重构原先政府留下的整个地方财政体系。从各方面判断,与原先的卢武铉府相比,现政府关于财政分权的立场非常脆弱且前后矛盾。考虑到上述事实,本文对韩...  相似文献   

2.
杨光斌 《学海》2003,(1):61-66
比较发现 ,在我国的经济转型时期 ,在主导我国经济生活的三大权力主体中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倾向 ,尽管一些行为具有非市场化特征 ,而行政机构在规制经济中具有鲜明的部门主义倾向 ,因而其市场化动力不足 ,因此 ,我国的行政改革具有推动市场经济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需要政府间关系的和谐一致.在过去三十年中,随着地方政府利益意识的萌芽和发展,中国的政府间关系经历了严重的利益冲突.然而,不论是地方政府占优的时期(1978-1993年),还是中央政府占优的时期(1994年以来),地方民众的利益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本文在回顾了双方利益纷争的过程后指出,构建合理的政府间利益关系,应当借鉴汉代政府官员任命制度中的"声誉机制",将能否维护地方民众的利益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民众利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全相京  叶克林 《学海》2008,(2):80-89
本文考察了韩国地方政府财政决定机制的两类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一类是作为地方政府管辖权的外部影响因素的国家法律,它规范着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而另一类则是地方政府的内部影响因素和代议制民主下市民、官员、政治家之间的有力互动.与地方财政管理相关的两个国家法律是地方自治法和地方财政法,但与地方自治法相比,地方财政法对地方财政的合法运行具有更为具体的影响.为了反映1991年恢复实施地方自治法之后的主要发展,地方财政法于2005年进行了根本性改革.围绕地方政府财政决定机制的三个主体(即市民、官员和政治家)的最大化行为,将导致从全社会立场观点看来并非最优化的地方政府的财政均衡.在代议制民主下,三个主体行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产生更为糟糕的局面.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个可能方式是培育市民对公共服务的价格意识.如果关于公共服务的财税价格概念在市民中得以普及,那么地方政府财政决定机制足以更具社会效率地运行.  相似文献   

5.
利用空间计量工具对1998-2006年我国省级"三同时"环保投资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省级"三同时"环保投资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与聚集现象;财政分权改革在促进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同时,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环保行为的扭曲.因此,中央政府应当健全环保投资的全过程督察与绩效评估制度,培育重视环境保护的"标杆性"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6.
科学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取决于纵向——中央-地方政府权力关系架构下的权责划分和横向——不同时代条件下政府属性及其行为取向这两个维度变量的影响。本文基于经济学公共品理论的研究视角,构建了一个以地方层次上的外部性和规模经济构成的二维空间,以此作为中央-地方政府职能划分的判断矩阵,并进一步简要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取向。本文认为,中国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与中央政府有同有异理应是主流政策取向。具体而言,省级政府可能最为接近中央政府的模式,地市级政府可能更偏向于因地制宜的模式,而县、乡级政府将趋于功能整合、部门精简,一如缩微版的大部制。  相似文献   

7.
王中 《学海》2004,(5):188-191
财政机关为借款企业向银行出具还款承诺 ,属于担保行为 ,与自身性质和职能不符 ,是担保法明令禁止的行为。但是 ,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兴建为财政机关以还款承诺的方式提供担保营造了生存空间 ,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其提供了发育的温床。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实现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主体推动市场的运行,政府则是市场的掌舵人。政府如何行使经济职能,更好的发挥其优势,关键在于要把握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度。  相似文献   

9.
财政的基础理论:公共财货与私有财货归因论李京城一、公共财货与私有财货西方财政理论把国民经济体系分为公经济部门,就是指国家财政。在公经济部门,一切经济活动基本上均受政府的政策所指导,直接受政府控制。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根据议会投标决定的预算,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公立医院改革中的相关利益集团及团体冲突,发现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城乡居民和中央政府,阻力主要来自公立医院和地方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四种模式进行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损益剖析并从团体平衡的视角探究改革政策形成过程的不足、政策内容设计的缺陷.提出政府平衡各团体利益的五种途径:明确改革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厘清政府与公立医院的关系、制定游戏规则、协调利益冲突、干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1.
陈继明 《学海》2007,(1):190-194
经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调整是一个逐步压缩经济建设职能和提升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作为政府行为效果的衡量指标,公共支出的变化提供了评价政府职能调整的经验数据。本文通过对转型期江苏省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和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型的效果,并对影响地方政府职能演变的各种变量关系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转型期的地方政府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立夫 《学海》2002,3(2):85-88
地方政府能及时了解来自个人和团体自发产生的意图及制度的预期收益 ,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来自中央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化的桥梁 ,其制度安排往往带有实验性 ,具有收益大、风险小的特点。同时 ,社会转型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挑战 ,需要地方政府迅速提升政治生产能力、适应能力、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财政是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效率是用来评价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指标,反映的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政府行政运行的效率.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以江苏省内快速城市化地区如江阴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吴江市以及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的最新数据对苏南地方财政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旨在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苏南地方财政总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地方财政收支状况和公共财政效率进行研究.最后,文章对加快苏南地区公共财政转型,提升地方财政效率等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区域间经济溢出与技术溢出整合分析框架,以引资政策竞争为切入点,构建地方政府博弈模型,探讨区域竞争效应,并通过对模型推演得出一系列推论。研究发现,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会充分考虑其决策对其它地区的经济与技术溢出效应,透过对双重溢出效应相对大小的考量,并结合短期或长期利益追求以及自身所处客观环境条件而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据此能够理解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与合作行为,特别是对现实中地方政府引资竞争中为何屡屡出现恶性竞争现象给予了符合逻辑的解读。技术溢出效应导致区域创新投入并不一定能够显著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对短期经济目标的追求。所以,需要更高层面的政府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构建跨区域的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合理配置,扩大技术溢出效应,这也使得设计整体社会利益最大化追求机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高静 《学海》2014,(3):130-135
公共财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所有政治、经济活动中关键的环节,决定着全社会资源的调配和使用。而公共财政的有效运转和财政政策的合理制定,离不开对公共财政利益结构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基本认识,以及对各利益主体复杂博弈的深层分析。文章针对当前现实,系统总结了财政利益分配调整的具体思路。特别是,基于公共财政的政治属性,指出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迅速增长的医疗费用是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过度医疗不仅没有使国家的支出有益于患者,反而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扰乱了医疗秩序。通过对我国过度医疗的现有监管制度分析,发现医方和患方作为监管主体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而作为监管主体医保管理中心和行政部门却未能承担其监管的重任。因此,完善第三方监管应当是我国目前遏制过度医疗的重要途径,加强包括由医保管理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医师协会等第三方共同构建的监管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流业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寿荣 《学海》2002,(5):170-172
西方国家在“放松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的引导下 ,物流管理体制较为宽松 ,政府对物流业发展在政策、法规与规划上给予适当的指导。鉴此 ,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物流业 ,物流管理体制在近期内可以建立地方政府协调机构 ,担负地方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推动职能 ,建立有序、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旦物流产业发展到相对成熟 ,物流业应由企业为主体 ,政府的作用要逐步淡化。另一方面 ,要成立物流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服务、监督、协调、自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是城乡规划过程中唯一的管理主体,是主导城乡规划最终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公众利益是城乡规划的最终价值导向。政府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其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矛盾不断凸显,需要在最大程度上谋求利益一致性,保证城乡规划的公共性质。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9,(6):120-126
推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把握好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基于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察,有的学者认为中央和地方呈现此消彼长、相互竞争的状态,而有的学者认为两者间是向下授权、相互分工的关系。那么,经过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演化,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目前呈现怎样的状态?本文以财政改革为考察对象,认为中央和地方未必是对同一种权力或资源的争夺或者分享,它们可在不同维度各自集权:从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的支配来看,中央政府变得更加集权,中央部门对下级政府的财力干预变强;从地方收入角度来看,地方财政部门日益崛起,地方政府能够统揽和支配原先分散于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换句话说,目前中央和地方呈现出双重集权的状态,这产生了多重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
双向转诊中政府部门职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向转诊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手段,近年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以往医疗政策的影响,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部门协调、政府监管、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职能体现并不充分。结合国外双向转诊运行中政府部门的职能,从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财政保障和监管保障等方面,阐述我国政府在双向转诊中应该承担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