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禅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作为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宜春地区的美术家在充分吸收禅宗文化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突破传统美术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开创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高远淡泊、以意境相尚的画风。文章结合禅宗文化,从禅的"自性论"和"意境说"入手,具体阐述了禅宗文化对宜春美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敦煌佛曲看唐代禅宗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曲是佛教世俗化的结果,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唐代尤其如此.敦煌发现的佛曲反映了佛教禅宗在唐代的繁盛局面.禅宗运用佛曲进行传教,受佛教世俗化的趋势推动,也是自身"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禅宗有意识"援儒入佛"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东方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禅宗思维的民族特色,它的全息视角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使禅宗美学成为世界美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禅宗美学使东方美学在"美本质"问题上避免了陷入西方美学的形而上学的泥沼.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对禅宗美学的研究还远远没能得到真正重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禅宗文化热的盛行,禅宗美学研究的热度也慢慢升起来,至今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对禅宗文化中的全息视角的研究和发掘还远远不够,把"全息观"引入禅宗美学研究的更是寥寥.其实中国古代学者在哲学、美学、诗学领域关于"大美"、"圆融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全息学"的萌芽,当然,若与严格意义的"全息美学"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本文拟把现代"全息学"引入禅宗美学研究,为"全息美学"的构建做些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4.
正念疗法是一系列以正念思想为基础的心理疗法的总称."注意当下"与"不作评判"是"正念"疗法的两大理论要点."正念"疗法在美国产生与发展,其外因是禅宗在美国的广泛传播,其内因是传统心理疗法的局限."正念"疗法的理论谬误在于抛弃了禅宗的理论内核,而仅继承了其形式外壳.  相似文献   

5.
禅宗属于佛教的一个派别,始于菩提达摩。到了两宋时期禅宗盛极,这一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书法艺术也转向文人化阶段。文人士大夫们对禅宗尤为推崇,禅宗"即身成佛"的思想,强调"心"的作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顺其自然的教义更受到了士大夫们的青睐。以苏轼、米芾为代表的文人们提倡的尚"意"体系改变了唐代以来的尚"法"体系,书法转向了个人内心的抒发、自我塑造,强调了自我价值的选择,这些都是源自禅宗思想,深深打下了禅宗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禅宗以心领神会、超语言、超逻辑、超仪式的"以心传心"的方式传承。从流传下来的禅宗资料看,它的史实中充满了心灵感应式的人造迷宫;从思想演绎的过程看,又像是哲学谜语,因为禅宗告诉后人的不是历史,而是智慧。最高的智慧是不用也根本不能用语言传达的,只能靠心灵的领悟。因此"佛陀拈花,迦叶微笑"就成为禅宗的典范"公案"。  相似文献   

7.
李肖 《法音》2007,(8):34-38
禅宗五家中,以临济宗最具中国禅的特色,而开创临济这一系的,是义玄禅师。铃木大拙在《禅与西方思想》中称他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第一位禅师"。  相似文献   

8.
根据习惯的说法,中国的禅宗是从印度直接传过来的,在《景德传灯录》中又有"拈花公案"之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人天百万众前拈花示众,大众茫然;唯有大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世尊便传给他"不立文字"的"正法眼藏",并付衣为证.禅宗就这样地以迦叶尊者为第一祖而代代一脉相承,且自标为"教外别传".直传到第二十八代达磨大师时,恰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达磨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经广州而至金陵,在金陵会见了梁武帝,但语不投机,遂北行达魏,止息嵩山少林寺.壁观之余,以"二入四行观"教人.后来大师把自己在印度继承的"教外别传"的祖位授给了一个叫慧可的中国高僧,并付以《楞伽经》印心.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弘忍最后传给了慧能大师,他是东土禅宗之第六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于中国佛教最大的是他,光显禅宗的是他,使佛教摆脱教条主义的是他,使佛教深入生活和中  相似文献   

9.
徐仪明 《现代哲学》2012,(2):97-102
周敦颐创建理学,受到禅宗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首先,"主静无欲"说采取了禅宗参禅入定的功夫,定身息心、参究妙悟的法门成为理学涵咏把持的方法,还将易理解释为禅家观心反照的无外境界,开了以禅入儒、以禅解易的先河。其次,"寻孔颜乐处"的重要观点是以禅宗的"明心见性"说为参照而形成的,禅门彻见心性的说法对其具有穿云破雾的启迪作用,孔颜之乐与禅门的"法喜""法乐"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另外,周子之"诚"与禅门之"道"在思维进路上可谓异曲同工,但在论证的内容和目的上,濂溪却有着不同的独到见解。这一切都充分显示出理学的形成是禅宗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6,(2)
正既为华严宗祖师又宗菏泽禅的圭峰宗密"以有明玄",以易道圆相图式诠释佛教义理;马祖道一及南阳慧忠两位禅师亦将"圆相"作为说法工具。此后,"圆相"更被禅宗沩仰宗与曹洞宗二宗的禅僧广为传扬。沩仰宗传九十七种圆相,曹洞宗禅僧在阐释"五位君臣"时皆对圆相图式进行运用。禅宗以"圆相"作为接引、启发徒众的方式,是其深受易学思想影响的突出表现之一。目前学界对禅宗"圆相说"的研究甚少。皮朝纲先生著有《沩仰宗风、圆相意蕴与禅宗美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1  相似文献   

11.
禅宗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与淡泊超然的人生哲学,能赋予当下艺术与设计实践活动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价值。在禅宗美学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做到自我清净,心中有念,使主体(心灵)与客体(自然)处于同一、恰当的状态下。其自然本体论所强调的心性化的自然美感,是由观到感,观中生感,感中生观,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理解,来对自然美的和谐作出反应,从而展现出内在的生命之美,实现人与宇宙和谐统一的诉求。在形态的设计上,禅宗美学注重"万物归一"的整体观照,即全面地知晓,完整地观察,更多是以一种创造性的和谐方式"组合"在一起,从而使人发现或创造出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和谐,并以此作为欣赏的前提或分析的依据,从而体验到特定"画面"背后生命韵动的和谐之美。只有如此,对自然生命和人类情感的体验之妙才能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论禅宗修行解脱观的逻辑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慧能禅宗不避世间的修行解脱观是对传统佛教执著于出世修行的扬弃与超越,是力图将大乘空宗的"无执"精神贯彻于实践中的表现.但其因将"无执法"形诸语言文字,教人依之而行,实际上仍不免于有修有证的拟心而为,因而还存在着将"无执"的佛法外化为追索对象导致"有执"的矛盾.消解佛法的对象化,将其由"理性"的认识对象转变为当下的实践内容,是解决这一矛盾必然方式.后期禅宗看似非夷所思的修行实践法正是从对象化陷阱中实现"突围"的一种尝试与努力.但认识领域普遍存在的"言虽不能言,非言无以传"的矛盾仍走后向期禅宗不能越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3.
禅宗是主张"以心见心、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佛心宗。宋时随着佛教的中国化,中国本土的文化、艺术、社会等领域在禅宗思想传播的过程中无一不受其影响。中国绘画首当其冲,禅宗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内容、构图方式、意境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而江西宜春是禅宗发祥地之一。马祖道一在这里创建丛林,以安僧众;百丈怀海在这里订立清规,和合僧团;洞山良价于洞山传曹洞法脉;黄檗希运于此开黄檗宗风……自本期起,《中国宗教》将连载"宜春禅宗祖庭巡礼"系列文章,展示佛教中国化的优秀成果——禅宗在宜春发展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15.
胡适的禅宗思想是其西化思想在"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具体实践。借助于敦煌禅籍的发现,胡适用"科学"的方法,重构了初期禅宗的历史。其"神会革命说"也引发广泛的质疑。钱穆的禅宗研究基本是回应胡适的问题而起,但结论往往针锋相对,维护传统的"惠能革命说"。钱穆与胡适的禅宗思想都是从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和建构的。钱穆是传统文化的固守者,他对西化派胡适禅宗研究的批评,恰是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界关于宗白华美学的界定可谓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建筑在禅宗顿悟思想和中国艺术妙悟理论基石之上的宗白华美学,是以"生命情调"为本体,以"心灵妙悟"为体验方式,以"妙悟境界"为追求的三位一体的美学体系,即"妙悟美学".  相似文献   

17.
弘仁是清初"四僧"之一,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风萧寒冷逸、寂静空灵,蕴含了浓郁的禅宗美学思想.弘仁的山水画风的形成与他多年的禅僧生涯有着密切的关系.弘仁山水画中的清灵之气主要来自于静观默照的禅修体验.弘仁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静",意象深邃,境界空寂;弘仁山水画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净";弘仁山水画第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空".弘仁以画入禅,化禅境为意境,创造出具有浓郁的禅宗美学意蕴的山水画来.  相似文献   

18.
南怀瑾是当代有"禅宗大师"之称的著名佛学家,他为回应现代科学的挑战,对佛教义理作出了创新性的阐发和弘扬.通过融通佛教禅学与现代科学,他探索了禅宗实现现代转换的可能性.借助对传统"神秘"文化的阐释,他沟通了佛教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对话渠道.但是其"禅者"的致思倾向以及佛法观念上的保守性,也影响了他融通佛教与科学文化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9.
唐代嵩山慧安禅师作为禅宗五祖的知名弟子,道德卓著,于禅法亦有自己独特的领悟,由此成就为一代宗师。禅师籍贯枝江,从宗教影响力以及禅宗思想的创造性角度,慧安禅师完全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宜昌乃至三峡地域范围首屈一指的宗教家和思想家。禅宗宗门文献对于慧安禅师的生卒享年并没有一致的定论,其生年、卒年以及享年,皆生成不同系统的歧见。  相似文献   

20.
12月2日至4日,以"弘扬禅宗优秀文化,共建和谐美好社会"为主题的2008年"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在禅宗六祖慧能法师的故里新兴县隆重举行。作为本次文化节的序曲之一,由深圳交响乐团奉献的大型梵呗交响乐《神州和乐》,于12月2日晚在新兴县六祖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