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靶向药物如抗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贝伐单抗)和抗EGFR单克隆抗体(人鼠嵌合性单抗Cetuximab,C225,西妥昔单抗和全人源化单抗EGFR抗体,Panitumumab,帕尼单抗)的临床应用,已使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上应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靶向药物如抗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贝伐单抗)和抗EGFR单克隆抗体(人鼠嵌合性单抗Cetuximab,C225,西妥昔单抗和全人源化单抗EGFR抗体,Panitumumab,帕尼单抗)的临床应用,已使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上应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治疗用抗体:思路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治疗用抗体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治疗用抗体的认识由浅入深,产生很好的思路和决策,使其更加适合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以其简便和高效,大大地促进了抗体产业的发展.抗体库技术的出现离不开与社会需求的相互促进;抗体库的构建和筛选离不开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抗体库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杂交瘤技术的束缚.科研实践中处处体现着辩证法,了解一些辩证法知识,能够指导我们的科研实践,使其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内分泌的功能诊断日益精确化。放射免疫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使激素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一步提高。生物医学的发展,借助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使内分泌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由器官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基因探针技术、基因扩增技术也为某些遗传性内分泌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依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应用,使内分泌疾病治疗手段由单纯的药物替代或药物抑制,转向病因治疗。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内分  相似文献   

6.
自身抗体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 ID )的诊断,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评价疗效方面拥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免疫检测技术的进步,新的自身抗体特异性靶抗原被发现,自身抗体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多,出现如何评估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及诊断价值的新问题。本文介绍自身抗体检测的新技术及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评估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应用现状,分析了临床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让临床实验室更加合理有效选择自身抗体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功能模拟方法是控制论的最基本出发点,它是以原型和模型之间的功能相似为基础,用模型来再现原型功能和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需要间接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多,功能模拟方法在医学科学研究中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各个技术环节的分析,来探讨功能模拟方法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中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噬菌体呈现技术建立抗黑色素瘤全套抗体文库,发现黑色素瘤特异性较高的单链抗体V86克隆实际是一个重链抗体。进一步证实,重链抗体文库比单链抗体文库较易得到肿瘤特异性抗体。研究过程中体现了意外发现的意义和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9.
人类征服肿瘤的过程,是个探索的过程,也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每一个新的实验,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使人们的认识前进一步,而前进中又有更多的问题被发现,需要研究解决,抗肿瘤抗体产生,改进,发展及人们对其认识的过程,就是如此循环往复,又持续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显示,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患者血液内就会出现某些自身抗体,检测这些自身抗体可以预测机体日后的患病几率,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部分疾病中预示性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及用自身抗体预测疾病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精准医疗成为肺癌诊疗发展的新方向,这其中表现抢眼的是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代表的创新性治疗手段。免疫治疗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尤其是近两年,大型临床试验提示免疫治疗能够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而FDA及NCCN也批准并推荐了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药物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二线治疗,这无疑为晚期NSCLC患者指明了一个新方向。但对于免疫治疗存在的争议与挑战也较多,这使我们不禁疑惑:真正的免疫治疗时代到来了吗?本文旨在对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在NSCLC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作出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2.
1A型糖尿病是由T细胞所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们利用转基因技术、自身抗原疫苗接种、单克隆抗体治疗等新兴技术通过诱导自身免疫耐受,改变免疫调节因子,调节细胞凋亡等途径阻止了自身免疫反应对胰岛的攻击。这些针对其发病机制所提出的新型治疗策略让人们看到了治疗自身免疫型糖尿病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研究显示,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患者血液内就会出现某些自身抗体,检测这些自身抗体可以预测机体日后的患病几率,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部分疾病中预示性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及用自身抗体预测疾病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A型糖尿病是由T细胞所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们利用转基因技术、自身抗原疫苗接种、单克隆抗体治疗等新兴技术通过诱导自身免疫耐受,改变免疫调节因子,调节细胞凋亡等途径阻止了自身免疫反应对胰岛的攻击.这些针对其发病机制所提出的新型治疗策略让人们看到了治疗自身免疫型糖尿病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免疫分析中抗体干扰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分析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抗体是免疫分析的关键问题。循环中内源性抗体对免疫分析的干扰与该技术本身一样古老,由于抗体干扰造成的可疑或错误的结果一直与其并存。但对于其机制、类型扣对策并未廓清。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抗体干扰免疫分析的诸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分子靶向药物之一,自2004年经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BEV已被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本文就BEV关于治疗几类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免疫分析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抗体是免疫分析的关键问题.循环中内源性抗体对免疫分析的干扰与该技术本身一样古老,由于抗体干扰造成的可疑或错误的结果一直与其并存.但对于其机制、类型和对策并未廓清.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抗体干扰免疫分析的诸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的标准处理模式,但由于传统示踪剂(蓝染料、核素和荧光示踪剂等)定位特异性差及药物准入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蓝染料和荧光示踪剂由于分子颗粒较小导致其易通过前哨淋巴结使次级淋巴结显像。核素示踪剂虽然可以特异性定位前哨淋巴结,但存在药品准入和放射安全性等问题。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淋巴结中B淋巴细胞膜上CD20分子的特异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新型荧光靶向示踪剂将吲哚菁绿偶联于利妥昔单抗,将兼顾荧光显像与靶向定位的优点,其单抗的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无破坏,为无菌、无致热原、无急性毒性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9.
1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最简单的研究两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是 ,在体外验证两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如验证所制备的抗体是否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 ,这里要求方法 :一要能检测到结合作用 ,二要排除非特异性结合 ,这样人们就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ELISA)。原理是 ,将已知抗原固定在 96孔塑料板上 ,用不同稀释度的抗抗原的第一抗体溶液与其结合 ,经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分子后 ,加入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第一抗体的第二抗体 ,洗涤后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 ,底物被酶作用后就转变为有颜色的物质。这样只有在第一抗体与抗原结合了之后…  相似文献   

20.
医患共同决策诊疗模式已经践行了许多年。系统检测,卓有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尽管许多医生认为自己已经使用了共同决策,但是研究显示出现实与感知的差异。由于我们的决策面对的是需要治疗的患者,而患者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同时,医学知识和技术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所以医生需要改变传统的决策方式,重视医学证据、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