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檗希运(?-855年),闽人,是南宗禅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一位禅学宗师。他的以《传心法要》、《宛陵录》为代表的禅学思想,是继《肇论》、《大乘起信论》之后佛教中国化的又一座理论丰碑,对中国禅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末著名高僧黄檗希运所作《传心法要》,是禅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它以对自心本体的透彻诠解,解脱方法的善施巧导,无碍境界的点染突现,建构了一个完整的逻辑理论体系;以直探心源,以心传心,见性成佛的鲜明特色而享誉祥林,成为禅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环节,对禅宗的发展分化,尤其对于临济宗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运圆寂后,被唐宣宗谥为“断际禅师”,享有极高的地位,后世更视其为临济宗初祖,尊称“运祖”。《传心法要》独具特色的理论价值和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是我们今天研究禅宗思想发展时必须加以充分关注和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石头希迁(公元700-790年)在其代表作《参同契》中以“明暗”等一系列相对概念建构起一个极富辩证色彩的禅学体系。本文根据希迁的整体禅学思想及禅宗史料中的相关内容,对《参同契》中“明暗”等辩证禅学概念的理论、实践内涵进行解析,探究其与慧能“三科三十六对法”的源流关系,认为《参同契》通过提出“明暗相对”的禅观方法与“回互不回互”的禅法主张,将超验层面的心性本体与现实层面的经验认知两个维度交融共构于自身的禅学体系,强调以圆融、辩证的视角同时观待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与禅宗其他派别相比,希迁的石头系禅学尤其重视对诸法差异性和特定性的细密阐发,展现出强烈的思辨气质。此外,希迁《参同契》的部分文句使用了《周易参同契》等道教、玄学的术语和概念,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一定的中国化色彩,但其内容实质严格地保留着佛教的理论内涵,本文对此现象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4.
中国禅学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读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纲》李作勋怀海波洪修平先生继《禅宗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书后,最近,又推出了他的新著《中国禅学思想史纲》(以下简称《史纲》)。这是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禅学思想通史。该书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印度禅到...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据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西宜丰县考古工作队最近在该县黄岗公社黄檗山黄檗寺(又名报恩光孝寺)遗址,发现了唐代高僧希运禅师的墓塔。同时发现的还有该山宋以后历朝所建的僧人墓塔和碑碣六十八座。希运是禅宗六祖下面南岳一系的著名禅师,是百丈怀海的法嗣。他的言教,由裴休结集成为《黄檗禅师传心法要》一书,素为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9,(12)
本刊讯10月23日至24日,由台湾总光禅学研究所和中华佛教禅净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在台北师范大学教育大楼举行。该研究所和该协会创办人均为惠空法师,在他主持下,1997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两岸僧伽教育交流访问研讨会,1998年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两岸僧伽教育交流访问研讨会及第一届两岸禅学研讨会。IO月19日,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为团长,副秘书长学诚法师为副团长,副秘书长倪强先生为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方立天教授为学者牵头人的大陆佛教教育代表团一行20人来到祖国宝岛台湾,参加第二届两岸禅学研…  相似文献   

7.
北宗神秀禅学思想不同于南宗慧能禅学思想,神秀注重修持过程中的逐渐修证、逐渐开悟。同时,他也吸收般若学中的心性思想,注重"观心"的修持思想。从理论上来看,他提出了"心"为根本,万法不过是遮蔽在心上的染物而已,要离染得净、返归内心的澄明世界,就必须以心为本、以物为用,他以体用关系的方式论证了禅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北宗神秀禅学思想不同于南宗慧能禅学思想,神秀注重修持过程中的逐渐修证、逐渐开悟。同时,他也吸收般若学中的心性思想,注重"观心"的修持思想。从理论上来看,他提出了"心"为根本,万法不过是遮蔽在心上的染物而已,要离染得净、返归内心的澄明世界,就必须以心为本、以物为用,他以体用关系的方式论证了禅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的禅道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祖道一创立洪州禅系的成功及其"平常心是道"这一禅学理念的形成与广泛传播,标志着禅学中国化的完成."平常心是道"在本质上是一种随缘任运,顺乎自然的禅道自然观."触类是道"是马祖突出生活意味的生活禅之理论基石.禅悟直觉与平常心的内在关联是悟道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从心性本体论的"自性"高度看,平常心的另一内核在于它所具有的真实价值;"立处即真",使"平常心是道"的禅道自然观开启了洪州禅系更富创意而自由,更加活泼而自然的宗风.  相似文献   

10.
2002年6月26日,《中国禅学》创刊号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禅学》是河北禅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在净慧法师的倡导和中国禅佛教学者的支持下,经过—年的积极筹备,于2002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创刊号75万字,发表了中国禅宗学者(包括港台地区)的45篇研究论文,13篇书评。论文涉及到禅宗理论探讨、禅宗思想与历史、禅宗与其他宗派的综合研究、禅宗语言文学、现当代禅学研究、禅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在禅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禅学》创办人净慧法师指出,历史进入了21世纪,中…  相似文献   

11.
<正>《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以下简称“《传心法要》”)因晚唐名相裴休于钟陵(江西进贤)、宛陵(安徽宣城)任上礼请黄檗希运安居龙兴、开元二寺,旦夕受法,退而记之而作。黄檗希运作为洪州禅思想的总结者,是最终形成临济一脉禅风思想的重要桥梁,其弟子临济义玄在“即心是佛、机锋棒喝”的引领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济禅法。《传法心要》作为希运思想的集大成载体,是中国禅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2.
另一种地狱     
一本关于禅学的书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求他留下来。  相似文献   

13.
担当是明末清初云南的一位画僧,他精研禅学,擅长作诗,亦擅书画。担当以对禅宗的深刻体悟来观照书画艺术创作,并作有大量富有禅学思想意蕴的题画诗和禅意画。禅画相通是推崇水墨山水、追求空灵境界,游戏翰墨也是以禅入画,不拘形色,画风萧简疏淡,境界荒寒冷寂,极富禅学意趣。担当和尚以禅论画,主张画禅合一,深具禅学哲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6月26日,《中国禅学》创刊号出版座谈会在北京荷塘月色素食餐厅举行,《中国禅学》部分在京学术委员、编委、作者约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中国禅学》是河北禅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在净慧法师的倡导和中国禅佛教学者的支持下,经过一年的积极筹备,于2002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创刊号75万字,发表了中国禅宗学者(包括港台地区)的45篇研究论文和13篇书评。论文内容广泛,在禅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作了有益的探索。座谈会由《中国禅学》主编吴言生先生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5.
三载苦辛,一朝结果,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即《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于2001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使学界为之注目。禅学三书以作者的博士论文《禅诗研究》为基础,又经进一步的琢磨增补而成,全篇85万言,洋洋大观,包罗百珍,堪为近年来禅学研究的大制作。  相似文献   

16.
《指空和尚禅要录》亦称《指空直指》,简称《禅要录》,是指空弟子汇编的一部指空著述,包括《佛祖传心西天宗派旨要》、《顿入无生大解脱法门指要》两大部分。本文对其研究证实,指空禅学应该还是中国禅学的翻版,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形式而言。由此看出,指空虽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当其以“禅师”面目出现时,他即已经是一位很中国化的僧人了。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禅学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乃至一般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关注,从上个世纪人们对禅学的兴趣与这一时期流行的所谓“宗教热”、“气功热”及“传统文化热”相呼应,于是禅学逐渐成为十几年来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禅学在今天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遗存形态,也不仅仅是佛教信徒在宗教场合信奉修持的理论实践形式,而是在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人文思潮之一。   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十几年来有关禅学的书籍越来越多,而且相当流行,只要稍具规模的书店和图书馆,几乎都有此类…  相似文献   

18.
马祖道一是洪州宗的开创者,他的禅学教化思想以“非心非佛”为理论基础。教化对象普涉社会各阶层,尤重下层民众。教化手段,灵活多样,效果显著。从而,使禅宗获得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宗密的禅学是一个融合的体系,是在批判基础上的融合。他对佛教和儒道都进行了批判总结,这一工作对后世佛学和宋明理学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体现出宗密禅学在中国佛学发展史和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传统哲学和宋明理学之间,佛学和宋明理学之间,乃至隋唐佛学和宋明佛学之间,宗密禅学都是一个重要的中介。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1,(9)
由李挽(耕云)先生率领的台湾禅学参访团一行七人,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于7月16日至25日来大陆访问,进行禅学交流活动。参访团在京访问期间,中国佛协于7月17日上午邀集北京部分佛教学者举行禅学座谈会,就大陆禅学研修状况和禅的当代意义等问题,同参访团一行进行了交流。座谈会由周绍良副会长主持。净慧法师作了主旨发言。耕云先生就禅的内涵、禅的时代意义、禅的使命等内容,谈了他的精辟见解。方立天、杨曾文、王新、邢东风、张学智、陈继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