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雅的等待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独自凭窗而立,这时,手拿一卷线装的古籍,默默回味着古人写下的文字,我会突然想:古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古人没有钟表和手表,古人没有电视和电话,古人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不过,古人的生活节奏也不似当今这样的快速,古人的生活节奏是舒缓而闲适的,古人的民风是质朴而醇厚的。而且,古人有着优雅的等  相似文献   

2.
刘行 《天风》2014,(6):I0001-I0001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善读无字书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的是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写文章如果单凭“读破万卷书”是不行的,重要的还在于要对客观事物有深刻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古代有见识的文章家都主张读“无字之书”。清人王葆心转引廖燕《答谢小谢书》云:“昔者亦常有学矣,于古人书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糟粕,无所从入。退而返之于心而有疑焉。意者其别有学乎?然后取无字书而读之。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古人常取之不尽而尚留于天地  相似文献   

4.
1 方法论指导误区学习中医文献是中医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 ,关于学古文 ,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这篇文章中谈到了关于“从思想上去体会还是从语言上去说明”这一问题 ,他指出 :“我们读古人的书 ,必须很好地体会古人的思想 ,但是 ,当我们阅读一本古书的时候 ,是应该先体会古人的思想呢 ,还是应该先弄懂古人的语言呢 ?这个先后的分别非常重要 ,这是有关方法论的问题。”毫无疑问 ,弄懂古人的语言是体会古人思想的前提基础 ,有意无意地曲解古人的语言 ,或者说“断章取义” ,使它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这样 ,即使把古书“讲通…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云:奇文须得江山助。因而,一介文人,要想有大成就,写出好作品,平生一定要去这几个地方瞻仰遗址,领略风光,拜谒先贤,神交古人。  相似文献   

6.
学会宽容     
一个人要有肚量和涵量,即宽容别人。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缺乏宽容之心呢?个性小器者。古人云:“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意志拘守一隅。”试想一个人目光短浅、思想狭隘,这也看不惯,那也容不得,到处与人结怨,哪能有“坦荡荡”的胸怀?私欲太高者。古人云:“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多欲是万恶之源。如果一个人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的利益,不知道去满足和肯定别人,甚至还把别人当作自己发展途中的“假想敌”,那么他只配做一个“长戚戚”的小人。志短狂傲者。古人云:“人无弘量,但有小谨,不…  相似文献   

7.
东篱有菊     
正东篱有菊,开在古人的诗词里,隔着千年光阴,依然芬芳无限。先有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有李清照的:"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而诗人白居易也感慨吟出:"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古人为何钟情于东篱之菊呢?细细想来,朝阳升起时,恰恰照在东边篱笆墙下,阳光温暖,菊开得意,纵然是九月微凉,却花韵悠扬。于是东篱菊花,绽放在每一首诗词里。儿时,住在乡村,南园里种有菊花。当繁花开遍枝叶凋零时,菊花却恣意绽放。那时,菊花只有黄色,大朵大朵吐着芬芳,爷爷钟情于菊花,但并不像古人那  相似文献   

8.
宁静的等待     
每当闲暇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独自凭窗而立。这时,我喜欢手拿一卷线装的古籍,默默回味着古人写下的文字。我会突然想:古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9.
男人的后悔     
何为好女人? 这是男子汉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所有的男子汉都要成家,都需要找个女人陪伴着自己,都需要共同厮守着一个叫做“家”的小窝儿。 全然不思考这个问题的男人大概没有,即便有,也是伪道学,假正经。 那么究竟何为好女人? 古人曰:是那种“笑不露齿的,足不出户的,行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可以理解为,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古人意在告诫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只顾现在,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在“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盛行的今天,远虑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事实上,考虑未来,在大脑中进行一段跨度适当的“时间旅行”,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幸福的当下。  相似文献   

11.
五、如何才能“住寿一劫”?让我们首先谈谈有关的几个问题。第一,虽然人类社会总的说来是发展进步的,但就一个个具体问题来说,今人并不是一切都胜于古人,有些方面甚至远远不及古人。在工艺、美术、文学等领域中,其例繁多,不胜枚举。古人的许多成就往往使近代的专业大师,望而惊叹,低回心折,自愧弗如。至于科学理论的问题,笔者认为也是如此。恩格斯就曾肯定理论的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2.
何谓三段论? 三段论理论是传统逻辑的核心内容,学过传统逻辑的人都会对三段论有所认识。有古人说:三段论就是:钱在钱包里,钱包在兜里,所以,钱在兜里。这话不时.X在Y之中,Y在Z之中,所以,X在Z之中,开不是三段论。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精神疾患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流行病。精神疾患,即通常所说的“心病”。“心病还得心药治”,“心药”为何物?谁也解释不清。但古人善用心药,这里辑录有几则“心药”方,药方用  相似文献   

14.
人与镜     
正古人为政修身,讲究三鉴:以铜为鉴正衣冠,以古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明得失。墨子说:"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以人为镜,关键有三。一是以谁为镜?哈哈镜不也是一种镜吗,但不足为镜。因为,形象的丑化不好,灵魂的扭曲更糟。二是如何对照?当然要用别人的长处来对照自己的短处。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古人的心灵非常发达,而头脑就简单得多。也许很多人会说,古人的头脑简单,但古人不是很有智慧么?说得很好,古人的智慧来自于心灵。不论你属于哪个国家,不论你是哪个民族,不论你是什么肤色,也不论你说的什么语言……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可是所有的文化及事物都来自于人们的头脑、心灵和本能,这是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随着“ 《周易》热的升温”,《河图》也跟着热了起来,因为据说八卦是圣人根据《河图》画出来的,并且据说《河图》中有许多我们至今尚不知晓的秘密。那么,古人所说的《河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的系列文章将会告诉你。  相似文献   

17.
漫话偷窃癖     
偷窃,是悄悄拿走公家或者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一种卑劣行为。人为什么会偷窃呢?古人认为:“饥寒起盗心。”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能通过正当途径取得解决自己温饱问题的物质财富,便想到了去偷窃。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生活中也有人并不存在温饱问题,甚至十分富有,却还要去偷窃,这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偷窃  相似文献   

18.
素有“文化怪杰”之称的辜鸿铭以其精通英德法等近十门语言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和日本享有广泛影响。时人谓之“精通西学而极端保守”。他的怪诞和谐趣幽默是出了名的。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以茶壶茶杯譬喻纳妾。一次,几位外国友人故意在他面前大肆攻击中国人纳妾,谓纳妾是野蛮落后极不人道的。辜鸿铭振振有辞地反驳道:“这有什么稀奇!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好比茶杯,一个茶壶配上几只茶杯,不是中西同理,很自然的事吗?”闻者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进而,又说:“古人造字早有立意,妾者,立女也,当男子疲倦之时,有女立其旁,以作扶手之用也。…  相似文献   

19.
活得有趣     
正有一种人之常情,就是喜欢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只要有机会我就往有趣的人跟前凑。人活着是要有趣的,没趣还活个什么劲?有人认为,所谓高情商,就是有趣。有趣甚至是比颜值更大的魅力,和教养一样,是许多人的追求。什么样的人才是有趣的人呢?各人自然有各人的爱好,我这里介绍一些古人提供的看法。有趣的人很洒脱。战国庄子,老婆死了,他敲着瓦盆唱歌;自己要死了,安排后事时让弟子不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人无刚骨,安身不牢。”这刚骨就是尊严。普列姆昌德说:“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而尊严跟心灵密不可分。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充满真、善、美,从一定意义来说,就取决于他是否有尊严以及能否守护好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