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毛泽东思想鲜明的理论特质,塑造了毛泽东独特的政治形象,是毛泽东形象的基础元素。毛泽东在国外研究视域被认为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华文化传承者、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的中华文化实践者、基于传统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文化创新者,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外学者视角下的毛泽东形象的深沉底色。国外学者的毛泽东研究呈现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探索,对于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断推进治国理政实践、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毛泽东做了开篇。本文拟主要结合毛泽东的几篇论著来简析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9月16日至17日,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4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近30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们以纪念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和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在较长时间内在党内负总责,他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毛泽东能否顺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闻天对"民族化"、"中国化"的强调,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铺垫。六届六中全会上张闻天又旗帜鲜明地呼应和支持了毛泽东的主张。但由于思想的局限,张闻天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引起了毛泽东的批评。张闻天虚怀若谷,到实践中"补课",以实际行动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并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性成果,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张力。毛泽东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具备体现中国道德国情、传承中国传统伦理共同体精神、反对各种"中国式"旧道德和培育革命新道德的中国特色,同时展现其独特的阐述方法。认识和把握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中国特色与方法选择的内在品质,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思想,培育中国道德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为雄 《现代哲学》2006,5(2):17-24
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宣传与毛泽东本人有密切关系。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宣传有发起作用。1950年以后,从大规模普及毛泽东思想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都与毛泽东努力捍卫自己的思想使之在实践中不受干扰分不开。只有正确说明毛泽东怎样看待人们对自己思想的宣传和学习,才能真正完整叙述毛泽东思想及对其宣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西方“毛泽东学”的一些学者夸大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说成是“儒学化”的观点,着重通过对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分析,揭示了毛泽东哲学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夸大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夸大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独创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相异性,实际上是割裂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就看不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开放的体系,从而也就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哲学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群玉  周兵 《现代哲学》2006,3(6):38-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论的得出,以及与此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并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也体现了领袖者个人毛泽东的理论智慧,以及新哲学会群体理论论证的贡献。今天在继续使用这一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时,不应忽视其原初的本真意义,并要赋予其普适性和时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9.
《现代哲学》2007,(5):F0002-F0002
为推动对于毛泽东历史遗产的研究,中山大学三家学术机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现代哲学》杂志社等)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研究部携手联合将于今年十二月中旬在广州举办“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确保会议的学术质量是主办方的热切期待。会议除特邀少量专业研究权威外,一律采用以文赴会的形式。为此,会议主办方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文,希望得到对“毛泽东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有所心得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征文以“毛泽东与当代中国”为主题,侧重于对毛泽东时代关于…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杂志和<现代教育报>等学术媒体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探讨.艾思奇的家人也应邀参加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学生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理论动态(来稿摘编)本刊编者全国党校系统举行毛泽东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央党校、湖南省委党校及全国党建研究会共同发起,与会200余人。会议围绕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毛泽东的党建思想与反腐倡廉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关...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29日至30日,"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研讨会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这是继2008和2011年后,第三次以该主题举办的毛泽东研究会议。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秉承思想开放和学术争鸣的精神,在多维度、多视角、多学科的思想交锋中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为了较为全面地反映本次会议的成果,展示毛泽东研究的最新动态,本刊依据会议录音整理以及与会者提交的论文,围绕"毛泽东的评价及其研究方法"、"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毛泽东与当今世界格局"等问题,对部分与会学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摘编,并分上下两篇与读者共享。当然,由于篇幅限制,编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在此对未被编入本文但同样为本次研讨会贡献真知灼见的学者表示真诚的谢意和歉意!  相似文献   

13.
何怀远 《学海》2014,(6):5-10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围绕开展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取得革命胜利的主题,强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全党做出了示范。他创造了不唯书、不唯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革命理论,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政治结构,实事求是地制定阶级政策,形成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建立了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革命军队;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弄清了在一个农民大国如何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与人民性、社会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建立了一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了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4.
王英 《现代哲学》2006,(5):33-38
迈斯纳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和乌托邦主义》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分析理论的一部名著。他恢复了毛泽东思想中的乌托邦主义内涵,并采用“民粹主义”的方法论解释中国革命。他通过“乌托邦主义”来分析毛泽东追求美好未知世界的热忱,并对后毛主义时代的反乌托邦性质作了深入透彻的考察。这对我们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今日的中国社会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深拓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需要重视引介新的方法论资源和分析框架。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美国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心理历史学派",尝试将心理学嵌入历史分析据以研究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不仅实现了对既有生产方式历史叙事框架的有益补充,开掘和诠释了所涉及的史料资源,更有助于审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现代化事业,促进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心理范畴的学术反思。但该学派囿于夸大心理分析释义作用、预设历史考察的心理前提、秉持"他者"研究视野等,最终滑入唯心主义的虚无界域。事实上,历史唯物主义始终在生产逻辑和社会关系的客观视域下论及主观尺度,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把握历史分析与心理分析,权衡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以及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来对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开展全景式研究,以此推动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论域开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学术研讨会侧记汤群英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学术研讨论于1993年5月5日至8日在韶山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17个单位联合举办,与会者160多人,收到学术论文150多篇。会议围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新时期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设计师,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代表。有的与会者还具体地探讨了毛泽东同志一生对社会主义的追求、探索、贡献和邓小平的继承和发展。认为从宏观的历史视觉来看,毛泽东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时期:(l)民主革命的28年可以视为他追求社会主义而必须经历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理论来源是多元的。具体来说:"问题与主义"之争可视为毛泽东提出这一命题的思想铺垫,抗战爆发后党的理论工作者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形成了思想共鸣,斯大林"民族文化"和"民族形式"的论述则为其提供了理论借鉴。总之,毛泽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理论的长期交流与探索,提出这一影响深远的重要命题的。  相似文献   

18.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突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力图对艾思奇来延安后为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而作的贡献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前提,分别阐述他在哲学通俗化基础上实现哲学中国化和编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开创性贡献。笔者认为,重温这些贡献,对于当前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于1986年10月9日至14日在成都举行。会议是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中国马列史学会、四川省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会代表在小组讨论、大会发言及提交的论文中,涉及的问题相当广泛。比较集中的是探讨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改革的关系、毛泽东哲学思想与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研究在不断深化──访石仲泉研究员本刊记者石仲泉石仲泉,男,1938年生,籍贯湖北红安。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局长。主要著作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增订本)、《毛泽东思想方法导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和《毛泽东研究述评》等。问: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您是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专家,请您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状况。答:国内对毛泽东的研究已历时半个多世纪。虽然从40年代到60年代都有过不少著述宣传和介绍毛泽东,但是,真正把毛泽东的生平与思想作为一门学问来进行科学研究,则主要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以后。这十多年来,无论就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来看,还是就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效能与成果来看,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初,已发表的文章有12000多篇,出版的专著达600多本。随着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广泛展开,今年下半年发表的文章和推出的著作将会更多。问:请再作些具体介绍。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