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华萍 《现代哲学》2005,(1):132-132
2004年11月11日下午,第十三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同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作主题报告,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及若干问题,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需要纠正的几种倾向。徐俊忠教授主持了论坛,马哲所老师和研究生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27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大马克思论坛第五期于文科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苏俄哲学专家贾泽林教授做主题发言。他报告的题目是:苏联哲学——过去·现在·未来。 针对“苏联哲学”的过去,贾教授首先界定了“苏联哲学”和“在苏联的哲学”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斯大林时期所形成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干的理论体系;后者则指整个苏联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6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社会政治哲学研讨会之三——虚无主义:尼采与马克思"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锡昌堂420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对主题感兴趣的师生联合广州地区同仁酝酿、发起,共收到研究论文9篇,译文2篇。与会者围绕对尼采、马克思虚无主义的理解、克服及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山大学哲学系杨玉昌副教授、马哲所郝亿春副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下午的会议。中山大学马哲所暨哲学系的郝亿春副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哲学之为‘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的报告。郝亿春梳理了海德格尔从存在学  相似文献   

4.
2003年11月14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六期在文科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王晓升教授做主题发言,题目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和物化——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思想的批评。  相似文献   

5.
岳丽艳 《现代哲学》2004,(3):128-128
2004年5月31日上午,第十一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作主题报告,题目是:全球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叶汝贤教授主持论坛,马哲所教师和研究生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19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论坛第十期在文科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何萍教授在本次论坛上作主题发言,题目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评析。  相似文献   

7.
启示     
哲心 《现代哲学》2007,(4):112-112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十九期马克思论坛,于文科大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龙霞在本次论坛上做主题报告,题目为:基于“实践”的奠基性困境——一种反身性实践的可能方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罗海燕 《现代哲学》2004,(4):F003-F003
2004年4月9日第二届广东青年哲学论坛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举行。这次论坛由广东哲学学会、《学术研究》杂志社、《现代哲学》杂志社、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广东哲学界的青年学者2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刘森林教授主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王培林教授做了致辞,接着由  相似文献   

9.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何萍教授主持申报的教育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基地重大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6—7日召开。中国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应邀出席会议。现将会议的主要议题和基本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23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波兰密茨凯维奇大学哲学系在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了"社会转型与政治认同"国际研讨会,会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  相似文献   

11.
徐俊忠 《现代哲学》2011,(1):121-123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现代哲学》2004,(1):123-123
2003年12月18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论坛第七期在文科楼八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郁建兴做主题发言。题目为: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否可能与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3.
刘明艳 《现代哲学》2007,(5):139-140
2007年6月5日俄罗斯科学院哲学代表团一行五人对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五位哲学家向中山大学马哲所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演讲,并和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列克托尔斯基院士在“关于苏联与俄罗斯哲学概览”的专题报告中,围绕“当代俄罗斯对苏联哲学的评价”,“苏联哲学取得巨大成功的繁荣时期哲学的创新点、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以及“当前俄罗斯哲学研究的热点和新的生长点”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在当前的俄罗斯,哲学研究正处于新的兴奋点上,几个大的哲学杂志争论激烈,主要的学术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4.
高松  陈壁生 《现代哲学》2006,(5):127-128
2006年6月12日,“中山大学、辅仁大学两校哲学系第一届博士生论坛”会议圆满结束。本次论坛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会议室举行。在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副校长、哲学系教授梁庆寅先生致辞;辅仁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潘小慧教授也简单介绍了辅仁大学及其哲学系的基本情况,强调了辅仁大学在台湾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中山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5月26-2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园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哲学系合作主办;意大利特伦托大学认知科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逻辑与科学哲学系、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协办;中山大学哲学系科学  相似文献   

16.
谭群玉 《哲学动态》2006,(12):68-68
2006年7月14~15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国际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举行。来自中、英、澳三个国家九所大学的2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论文共18篇。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叶汝贤教授、英国肯特大学哲学系肖恩·塞耶斯(Sean Sayers)教授做大会基调发言,中西方学者讨论和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状况、具体问题和未来走向关于以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状况,中国学者提出了三种主…  相似文献   

17.
陈彦杰 《周易研究》2020,(1):112-112
2019年12月7日至8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易学与现象学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面向易学的‘事情’本身”,探寻易学和现象学在思想理论与方法上的相通之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讲席教授、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等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18.
迈克尔·戴维特(Michael Devitt)是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纽约城市大学哲学系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北美哲学与心理学协会主席(2011-2012)。197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哲学家蒯因。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心理学哲学、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3月 1日至 2日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暨第九次全国苏俄哲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会议就 2 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命运和俄罗斯哲学的现状等论题展开了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贾泽林教授回顾了中国苏俄哲学研究的状况 ,指出对苏联哲学的研究和反思仍然是苏俄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而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则是“俄罗斯哲学将向何方发展”。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主任B B 米洛诺夫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和俄罗斯 :理想和现实”的报告 ,…  相似文献   

20.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十九期马克思论坛,于文科大楼马哲所会议室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龙霞在本次论坛上做主题报告,题目为:基于"实践"的奠基性困境--一种反身性实践的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