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解构虽然存在分歧,却可以关联.把马克思主义和解构关联起来,不仅可以重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激进批判,筛除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因素,还可以避免对马克思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挪用.  相似文献   

2.
对10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现实、网络社会排斥和自我控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结果显示:(1)现实社会排斥与网络社会排斥在发生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网络社会排斥、现实社会排斥、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现实社会排斥不仅能够对抑郁产生直接的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3)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只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方哲学理论的发展表明,新哲学的产生通常从否定以往哲学理论的立场出发,但无论经过多么复杂的思维过程,最终形成的哲学理论必然具有确定性的理论特征。这些具有确定性特征的哲学理论在思想中再现和反思外在世界,为人思考世界和人生提供确定性的指导原则,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具有导向意义的理论启示,在思考人面对的生存矛盾的过程中承载着西方哲学反思时代状况和引导未来生活走向的时代精神使命。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的社会现实制约--以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传进 《学海》2003,40(4):62-66
我国的社会经济转型以自上而下推进的制度创新为特色。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社会变革方式 ,却又伴随着特有的问题 :忽视了来自社会现实的制约与障碍 ,容易导致新制度的扭曲或失败。本文以中国农村水资源与水利设施领域内的管理制度改革为例分析了导致制度扭曲与失败的可能因素 ,它们是社会传统文化、既存的社会利益结构、社会变化的规律等。文中针对于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余国良 《天风》2004,(2):18-19
市场经济必定带来新型的人际关系和新型的经济运作规则。我以为,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最为明显的非经济效应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因为市场经济的前提之一,也恰恰是肯定个体利益和物质财富的合理性,承认每一个体都有追求最大利益的权利,并且资源总是汇集在可能产生最大利益的地方。那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更深层次的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督徒所应当持守的道德?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晚年提出了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由于胡塞尔几乎毕生都在追求实现先验哲学的理想,因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哲学中地位有限,关于生活世界的研究只被看作是通向超验现象学的两条新道路之一。而正是他的学生,阿尔弗雷德.许茨注意到了胡塞尔生活世界所包含的日常  相似文献   

7.
以3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考察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总平均分显著低于中等临界值,而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总平均分显著高于中等临界值。(2)现实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4)网络社会支持对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又具有调节作用,现实利他行为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在高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中要比低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What is the self? This is a problem which has been debating in the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mind, there are four answers about the problem, namely, illusion theory, metaphysical theory, self realism, and social constructionism.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ur theories, and discusses the reality and social nature of the self. The author thinks that:(1) the self has its biological basis and social nature; (2) the self’s reality is not opposite to it’s social nature, but is cons...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实践性,就在于它以改变社会现实、实现人类解放为根本旨趣和历史使命。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近年来的不断推进,社会现实问题作为哲学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发现、理解和改变“现实”成为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异常重大且亟需解决的课题。尽管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系统论述过其现实观,但他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由笛卡儿的普遍怀疑法引出梦境与现实如何区分的问题以来,物的实在性问题就成了认识论中一个争论不休的疑难.作为近代认识论传统的继承者,胡塞尔认为对实在性的辩护构成了其现象学的基础.根据胡塞尔的分析,可以将实在物的本质显现分为两个彼此关联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空间幻相,第二个层次是因果关系中的物实在.然而胡塞尔手稿中的一些描述...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女哲学家古尔德于1978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著《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以马克思的《大纲》(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文本基础,提出了一个对马克思的新的理解,她认为马克思启动了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实现了系统哲学和社会理论的结合,她将马克思视为一个系统的哲学家,并将马克思的这一变革重建为社会本体论.作者围绕五个主要范畴即社会、劳动、因果性、自由和正义详尽地阐发了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作为对马克思的解释或理论重建,作者对文本的解读新颖而富有个性,笔者以为本书对于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青年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包含三个环节:(1)从博士论文写作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分别以希腊自然神论和19世纪普鲁士政治唯灵论为批判对象,揭示出人在“社会现实”中的不自由是宗教得以产生的社会前提;(2)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为节点,马克思通过考察国家神论与私有财产拜物教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了作为“市民社会”前提的现代私有财产关系,是人在当下陷入不自由的根本原因;(3)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至与恩格斯共同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既发掘出市民社会的宗教精神是理性神论与历史唯灵论,又在表征人类实践的“社会历史”中,指认了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对私有财产关系的扬弃,是人类实现自由的历史前提。据此可知,青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不是对某一特定宗教观念的理论剖析,而是对宗教本身何以可能的社会前提进行的哲学反思。它内含对导致人类不自由的社会前提进行检视,并对人类自由得以实现的历史前提进行展望的社会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7,(6)
社会政策应该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发展型社会政策将"发展"注入社会政策的价值之中,是对传统社会政策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并赋予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型社会政策,在价值理念方面,实现了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在实施策略方面,实现整体性进步和差别性对待、修补性与积极性的统一;在社会效益方面,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附属性与包容性的统一,这"三个统一"促使发展型社会政策完成了其对传统社会政策的超越,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由此,我们进一步探究在中国推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从目前的情况看,传统社会政策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以价值选择的协调性、实施策略积极性、社会效益包容性为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必将成为中国社会政策实践的新思路、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着力考察现实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以1064名在读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主观幸福感。(2)现实、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现实社会支持和自尊、网络社会支持和自尊在现实、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永恒正义是伴随18世纪的思想传播而兴盛起来的一个理念。在蒲鲁东、杜林等人的著作中,永恒公平、永恒正义被作为永恒的理性、永恒的真理来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蒲鲁东、杜林等人的批判中,特别对其永恒公平以及永恒正义等乌托邦式的社会正义观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从而把社会正义从人  相似文献   

16.
经济收敛学说:理论、现实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宏 《学海》2005,(4):168-174
本文追溯了经济收敛这一重要概念的渊源,归纳与评述了针对收敛学说的相关实证研究,探讨了导致收敛的可能原因。本文基本结论是,收敛并非跨国经济增长所必然呈现的一种长期态势。后发优势是潜在的而非现实的,不发达国家能否实现这种潜在优势并跻身于富国俱乐部,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具备从发达国家获取先进知识和技术的畅通渠道,能否消化与吸收先进知识和技术,发展出足够水平的社会能力和技术能力来提升自身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左翼的认识论批判语境中,“现实抽象”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从交换抽象到抽象劳动再到资本抽象的流变过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将现实抽象理解为交换抽象,虽然推动了对康德先验认识论的批判,但对抽象劳动的否定却导致其未能彻底完成认识论批判的任务;将现实抽象定义为抽象劳动,虽然触及了马克思关于现实抽象论述的核心,但未能把握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抽象结构;而把现实抽象界定为资本抽象,虽然揭示了资本主义这一“具体总体”是自主的、单向度的、封闭的、抽象的统治结构,但由于其方法论的限度,又未能彻底完成认识论批判和社会形式批判的任务。实际上,现实抽象不只是单一的社会形式抽象,而是包括了社会存在领域多种关系之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历史规律。马克思的现实抽象理论应是认识论批判、社会形式批判和主体解放理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基督宗教中国化的历史、文化与现实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宗教工作在新时代的新内容、新命题.宗教中国化既是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需要之间长期互动的一个过程,包括各大宗教历史上与中国社会彼此适应、与中华文化相互汇通以及与本土政治多方磨合等;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不同宗教全方位“重新相遇”以来出现的现实问题.毋庸讳言,当今各...  相似文献   

19.
吴晓明,1957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先后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并于198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于199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本研究在失补偿假说的视角下探讨了安全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并检验现实社交回避在手机成瘾者和一般手机使用者中的中介作用。对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感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调查,结果发现此次调查中49.8%的大学生被界定为手机成瘾者,手机成瘾者的安全感显著低于一般手机使用者。手机成瘾者和一般手机使用者的安全感都显著负向预测手机依赖;但回避现实社交的中介效应只在手机成瘾者的安全感与手机依赖中显著,在一般手机使用者中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回避现实社交在手机成瘾者的安全感与手机依赖中的独特作用机制,为失补偿假说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手机成瘾行为治疗开展安全感和社交干预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