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仁学问题的思考是早期道学思想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以二程高足杨时的仁学思想为核心,分析杨时提出的"求仁之方"的工夫论思想,及其背后蕴含的仁之体用的理论问题。杨时对仁之体用的思考,引发了其与程颐论《西铭》,程颐以"理一分殊"诠释体用关系。另外,杨时"求仁之方"的思想与程颢"识仁"工夫之间的紧张,南宋时期以朱熹、张栻等人察识、涵养的仁说之辨再次提出,成为理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和"浩然之气"相关的两段早期文献为中心,研究二程兄弟对这两段语录的不同诠释,并且以此观察其中体现出的二程在修养功夫方面的不同偏向:程颐的功夫有层次清晰的内外之分,其对主一持敬的特别强调是程颢所没有的;程颐将浩然之气理解为积累而成,而程颢理解为去私保全.以这些分歧作为依据,对于一些不明归属的二...  相似文献   

3.
宋代道学话语的形成,是众多社会文化思潮互动的结果。在道学话语创立的过程中,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魅力和人格感召起了关键的作用,朱熹则以其博学多识和精密论证把道学思潮和话语推向了一个高峰。在不同学派、不同思潮的相互交锋中,道学话语也在不断走向丰富和完善,并随着时  相似文献   

4.
朱永新 《心理学报》1982,15(4):91-97
程颢和程颐是北宋时代的唯心主义思想家,被人们称为二程。二程之学又有“身心之学”和“心性之学”之称,他们的心理思想较为丰富,对后世,尤其是对朱嘉影响较大。本文从“心”、“性”、“情”、“学”等四个方面对二程的心理思想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宋代道学以天理作为性善论的形而上学基础,这暗含了两个困难:一、与传统儒家经典之间的矛盾;二、性之本体至善无恶,那么恶的来源何在。道学中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必须面对这两个困难,并给出解答。本文以张九成"性善之善不与恶对"的思想为例,通过张九成与二程、张载、杨时、朱熹、胡宏等思想家的比较,展现性善论在宋代发展完善的思想脉络,并厘清道学对以上两个困难的解决途径。特别是通过讨论恶的来源问题以及善恶究竟是实质义还是形式义,来分析二程、张九成、朱子与胡宏之间对性善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6.
论宋明理学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道学、理学、心学 北宋中期,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对于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著书立说,各自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他们宣扬所谓“圣人之道”,标榜所谓“圣人之学”,有时以道、学二字并举。后来,他们的学说被称为“道学”,亦称为“理学”。 程颐在所作《明道先生墓表》中说:“先生名颢,……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先生生于四百年之后,得不  相似文献   

7.
<正> 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祖述孔子,扬弃佛道,终于确立了融儒道佛三教为一体的理学体系。理学较之传统儒学更具有思辨色彩,又摒弃了佛道悲观厌世、颓唐消极的成份,从而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受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赏识,被奉为官方哲学,统治中国思想界长达七百年之久。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判历史人物和某种学说,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是不是比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显然,由二程所奠基的宋代理学包含了许多新鲜内容,故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二程的理学思想相当注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表了不少论文。但据我所知,较有系统地研究二程思想的专著尚不多见,潘富恩和徐余庆同志所著的《程颢程颐理学  相似文献   

8.
张恒 《孔子研究》2020,(2):152-160
作为理学的主要开拓者,程颢、程颐兄弟通过引入新概念、新范式创发的新性论,是中国性论史上极具典范意义的重要形态。由于二程对孟子性论的推崇以及朱熹对二程直承孟子系谱的强化,学界向来多以孟子哲学为二程性论的不二源头。事实上,深入考察二程性论及其对先秦人性思潮的扬弃即可发现,这种"一线单传"的系谱构建方式有待省思。二程论性不仅承继孟子学派,亦兼容涵摄子思、告子、荀子等多家学派,堪称多源;在多源背景下,二程性论展现出了实质之辩(情性德性)、价值之辩(性善性恶)、人物之辩(性同性异)等多重面相,堪称多维。多源、多维审视有助于对二程性论及整个理学性论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哲学史工作者用马列主义观点,对宋代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将三十多年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二程对王安石变法和新学的态度学术界一致认为,二程是王安石的反对派,但是关于二程是否一开始就站在司马光一边反对王安石变法,则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任继愈认为,在北宋的政治斗争中,程颢开始时同情王安石的变法活动,后来就站到以  相似文献   

10.
学界关于《西铭》主旨的探讨争讼已久,以"理一分殊"说为主流观点."理一分殊"首现于杨时、程颐关于《西铭》主旨之争辩中,学界对此更多赞扬程颐而批评杨时未真正理解《西铭》意旨,对杨时真正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切缺乏深入考察与同情之理解.杨时与程朱关于《西铭》主旨之分歧主要表现在:杨时侧重于道德践履和工夫论层面考察分殊之维;程朱...  相似文献   

11.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创立者。兄弟二人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历来引起世人的重视。现将1949年以来海内外二程研究的状况作一述评,以向学术界和关心此问题者提供二程研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敦鹏 《现代哲学》2016,(2):103-107
以往学界对北宋社会改革多聚焦于王安石身上,事实上包括二程在内的北宋儒家同样有过一系列的构想与实践。理论方面,二程自觉将天理本体作为儒家政治改革的根本规范,在更高水平上为思考政治本性以及现实政治改革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要求;实践方面,二程主张改革应以义为先,在理财、用人、对外用兵、君臣关系方面提出了有别于王安石变法的不同主张。在对王安石新法的批判中,二程以大中之道显示出儒家在现实政治危机中为捍卫自身文化价值而进行的探索与坚守。  相似文献   

13.
"天理"是二程尤其是程颐易学哲学的法眼所在,更是其易学哲学本体论的理论基石;既是其易学高度哲学化与哲学高度易学化的核心标示,亦是整个宋明道学尤其是理学派的本旨要义。程颐对于天理这一本体范畴内涵的具有直觉思维特征的涵养体贴,无疑是以理性逻辑思维为标识的观念进学为前提与基础的。本文就程颐对天理这一本体范畴的简择与体贴的思想观念依据亦即观念进学,从七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开创者.他的成就得到理学家们的肯定,如程颢、程颐将他与孟子、韩愈相比;朱熹于<伊洛渊源录>中,将其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并列;<近思录>也选录许多张载言论,以为门生弟子进学之助.而后代统治阶层的重视,也可看出他的影响宋理宗封他为郿伯,从祀孔庙.元代赵复立周敦颐祠,以张载与程、朱配食.<宋史道学传>为他立传,颂扬他的德业.他的著作在明、清二代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目,并于清初编入御纂<性理大全>和<性理精义>中,可见张载在理学发展上的贡献与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四书章句集注》征引诸家之言,对于诸家所指,通过上述原文的考证,可知程子、张子、范氏、吕氏、谢氏、游氏、杨氏、侯氏、尹氏、周氏分别指程颢或程颐、张载、范祖禹、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赵氏、郑氏、马氏、董子、陆氏、许氏分别指赵岐、郑玄、马融、董仲舒、陆德明、许慎;何氏、邢氏、丁氏、韩子、周子、邵子分别指何晏、邢昺、丁公著、韩愈、周敦颐、邵雍。通过对其他资料的考证,可知曾氏、黄氏、晁氏、李氏、林氏、洪氏为曾几、黄祖舜、晁说之、李郁、林之奇、洪兴祖;徐氏、张氏、邹氏、陈氏、丰氏为徐度、张琥、邹浩、陈旸、丰稷;师指李侗,王氏指王安石或王雱;此外,孔氏、吴氏、胡氏在《论语集注》中分别指孔安国、吴棫、胡寅,在《孟子集注》中分别指孔武仲、吴安诗、胡安国和胡宏。  相似文献   

16.
程颐理学的哲学法眼,无疑就是程颢所标举的"自家体贴出来"的"天理"。然而学界关于二程尤其是程颐的天理是如何体贴出来的观照甚少,因此深化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程氏易学与理学的研究而言,则具有更加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及文化创新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程颐易学与理学的哲学逻辑架构的深入分析,可以透显出天理本体地位及其核心内涵的理论赋予源自于程颐对于《周易》道体的深度发明:一是"无形只是道"的理论界定,二是"性命之理"的本体发现,三是"道二"的哲学开新。由此,程颐理本论逻辑框架获得源头活水的理论支撑,《周易》道体亦得以高度的哲学活化,易学与理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学诠释有训诂、义理之分,北宋二程的经学转向进一步揭示出经学诠释中的"德性"内涵。二程经学思想不啻是义理之学,更是德性之学,它包含了德性实践和德性之知两个维度。二程将诠释重点从作者和文本转向读者,将治经问学的目的从知性理解转向德性实践,这就脱离了形式上的训诂之学。同时,又指出以德性之知来接近圣人境界,进而理解圣人所作经典中蕴含的义理,这又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义理之学。注重德性实践,从德性出发去理解经典和圣人,最后通达"天理",是二程经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两宋"道学"或"宋明理学"不同于传统儒家经学的关键所在,更是中国儒家经典诠释思想与西方诠释学思想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8.
郭雍是兼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属于程门支流.郭雍秉承义理解易之风,推崇二程、张载而又自成一家.郭雍反对象数派的<河图><洛书>衍生大易的观点.他认为<易>为圣人明道之书.到了春秋时期,大道不行,卜筮成为主流.<易>为包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人所作.对"道、象、数"的关系,郭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郭雍还认为汉代以来,象数之学附会于<易>,圣人之道熄灭无传.直到程颢、程颐、张载三先生发挥易理精奥,圣人之道才得以重现.郭雍的父亲郭忠孝是程颐的学生,郭雍作<郭氏传家易说>的目的就是继承程颐和其父的解<易>传统,阐明圣人之道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逐渐向广度和深度方面进展,曾多次举行全国性和有部分国外学者参加的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也出版了不少有如研究关学,闽学、心学的论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要比较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宋明理学发展、演变的线索,就必须对宋明理学的理论的奠基者即洛学学派的创始人程颢、程颐的思想作深入的探讨。国内关于评述二程的论文也相当  相似文献   

20.
<正> 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发展阶段,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更为激烈。同时,宋代又是国力较弱的一代,它始终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和骚扰而又无力抵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以至激化,使得封建统治十分不稳,也迫使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积极寻求救治方案,以摆脱危机,挽救统治。受宋代社会现实的影响,宋代的理学家,如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人,都提出了有关变法改革的思想主张。宋代理学可分为“理学”和“心学”两大流派,尽管二程和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陆九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在哲学观点上分歧很大,但他们的变法思想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本文的主旨即在于探讨二程、朱熹、陆九渊等理学代表人物的变法思想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