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耶夫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读集中于对其否定性和思辨性的强调,在他看来,辩证法不是单纯的思维运动,而是对存在本身的揭示.科耶夫实现了辩证法由方法论向生存论的转向.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科耶夫完成了两个任务:其一,将原本仅仅具有逻辑思辨性的辩证法转变为一种对真实"存在"的描述;其二,将辩证法对真实"存在"的描述变成一个不断趋向真理的过程.科耶夫将真实"存在"解读为人的生存,辩证法的结构最终成为对人的生存本身的展现.  相似文献   

2.
仰海峰 《现代哲学》2007,3(3):38-43
《黑格尔导读》是科耶夫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重要成果。在这一解读中,科耶夫将黑格尔哲学发挥为三大主题:即主人-奴隶的辩证法、历史的终结与人的自由的实现,其中主人-奴隶的辩证法构成了整个解读的基础。在这一主题中,欲望、死亡、承认、劳动等内容被呈现出来,体现了科耶夫以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为中介对黑格尔哲学的创造性理解。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导读》是科耶夫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重要成果。在这一解读中,科耶夫将黑格尔哲学发挥为三大主题:即主人—奴隶的辨证法、历史的终结与人的自由的实现,其中主人—奴隶的辩证法构成了整个解读的基础。在这一主题中,欲望、死亡、承认、劳动等内容被呈现出来,体现了科耶夫以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为中介对黑格尔哲学的创造性理解。  相似文献   

4.
科耶夫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劳动的对象性活动的基本原则;同时将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活动"颠倒"为现实的人的活动。形而上学颠倒过来还是形而上学。科耶夫的哲学人类学最终重蹈了劳动形而上学的覆辙,未能走出人本主义的困境。马克思基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引入并突显了劳动的社会性维度,扬弃了单纯的对象性活动原则,跨越了人本主义的困境,开辟了一条批判社会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意识的内在性问题是近代哲学的轴心问题."我思"是绝对的前提和唯一出发点.科耶夫认为"我思"本身需要一种前提,即"我"的存在."我"不仅是向内的意识,而且是向外的欲望."我欲"洞穿"我思".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活动不仅构成了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而且创造了人类历史.相对于个体性的欲望而言,社会性的生产更为本源.就此而言,马克思比科耶夫更为深入的触及到了社会历史的本质性维度.  相似文献   

6.
《巴黎手稿》对《精神现象学》的独特诠释,标志着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创造性重构。随着黑格尔的精神形态变迁史被阐释为人的劳动生成史,其劳动概念则被把捉为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或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然而,考诸文献,这一重构显然有意无意地"误解"了黑格尔。当涉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时,科耶夫、马尔库塞与泰勒虽然解读路径各异,却都或多或少承继了这一重构及其"误解"。因此有必要重思这一重构,并揭示其间的哲学意涵。  相似文献   

7.
<正>黑格尔的耶拿时期,是其走向成熟的最重要阶段,其间留下的大量文献,包括论文、讲课提纲和著作草稿,直至《精神现象学》,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黑格尔全集》历史考证版项目的进展,黑格尔研究获得了可靠的文献基础;基于此,不同学派的理论家对黑格尔耶拿时期的思想进行了新一轮发掘,又一次展示了黑格尔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2016年9月24~25日,来自国内外十余所高校的二十余位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哲学院,从不同角度对黑格尔耶拿时期的理论创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讨。1.承认伦理学与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黑格尔哲学导论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围绕精神现象学与哲学全书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至今尚未达成共识。随着耶拿文献群考据工作的完成,对此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面向。黑格尔在1801—1802年《哲学导论》和《逻辑学与形而上学》两部讲义中,首次提出哲学导论之必要性问题,并把导论任务落实在逻辑学中,直至1805—1806年关于现象学的构思才打断了这一做法。本文将研究起点回溯到黑格尔耶拿手稿中的最初导论立场,阐明哲学导论由逻辑学向现象学转变的合法性与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个看待哲学全书与精神现象学之间体系关联性的开放性视角。  相似文献   

9.
王赛 《哲学动态》2022,(6):100-109
《逻辑与生存》一书代表着伊波利特在思想上的成熟。在战后法国哲学的特殊语境下,《逻辑与生存》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反对科耶夫主导的对黑格尔的人类学解读,但其深层理论旨趣是借助黑格尔重新整合战后法国哲学。“语言学转向”构成了这一文本的理论中轴。在海德格尔的启发下,伊波利特在语言中探索存在的意义,但他并没有像海德格尔那样选择一种诗意的话语,而是回到了黑格尔的思辨逻辑,即回到一种概念的话语。概念的话语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一种原则上不能被概念所把握的不可言说之物,但要彻底清除不可言说之物就必须像黑格尔那样从经验的话语上升到思辨的话语。通过把黑格尔的逻辑学建构为存在的话语,伊波利特认为,在黑格尔那里,存在就是意义,思辨的逻辑是一种意义的逻辑。存在与意义的同一开启了通向“差异”这一主题的道路,而这一主题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支配着20世纪下半叶的法国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一行 《世界哲学》2006,(6):99-105,111
高全喜同志研读黑格尔的过程深受马克思和科耶夫这两位最权威的黑格尔阐释者的影响,正是沿着黑格尔-马克思-科耶夫这条思想路径,该书作者才得以开拓出自己对黑格尔的理解路径,从而使自己的认识发生转变,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利科对承认问题的思考为方法论框架,考察批判理论在关于承认与礼物关系方面所具有的局限性。作者将为承认而斗争的概念追溯到黑格尔和科耶夫的作品中,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入了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的礼物哲学思想,以挑战前者的斗争承认哲学。但是斗争承认和礼物交换概念在解决文化冲突和交流的问题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还是以文化主权、竞争性为特征。在利科的解释学视域下,我们应考虑到人类的弱点和基本的伦理责任,用一种不求回报的礼物概念取代传统的承认概念,以达到对文化间他者的理解和感激。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反对把《存在与时间》解读为生存哲学,但人们的这种所谓"误读"事出有因:该书提供了生活现象学作为一般存在论的基础与出发点。一般存在论几经尝试,以失败告终。他实际呈现给我们的就是生活现象学,而存在论只停留为理论雄心。该书有意规避了"爱与友情"这一人生现象学上的重要环节,为他后续思想,比如反映在《黑皮本》中的"纳粹"问题的政治失误,开了方便之门。这警示后人,哲学家勿妄以自己的基础理论直接参政。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哲学既是以柏拉图主义为建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形式,也是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德国形而上学。黑格尔哲学观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一般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并未超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奠定的基本架构,而是进一步将其系统化了;其二,德国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对德国现实和时代关系的思考所体现的矛盾特质,是这一问题的延续和集中表现;其三,德国形而上学与德国现实的关系问题,黑格尔以理性国家观去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提供哲学论证。青年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与其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大学时期,马克思在法学研究过程中触及了黑格尔哲学观的根本疑难;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启了从“超感性世界”转向“感性世界”的哲学研究方向;《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初步把握住了黑格尔哲学观问题,把对黑格尔哲学观的理论批判转换为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实践批判;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本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初叶起,法国思想界就开始持续讨论斯宾诺莎,并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强劲的斯宾诺莎主义。尽管斯宾诺莎哲学在法国的兴起受惠于德国哲学,然而作为反黑格尔主义的典型,德勒兹则通过斯宾诺莎哲学中的表现主义,以思想和存在的强度重新构造了认识论和主体论,并以此作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在法国思想界兴起的"斯宾诺莎主义"的思潮中,德勒兹对斯宾诺莎的阐释有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他摆脱了此时学院派借助以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为代表的早期现代哲学,重建法国知识论中理性主义的诉求;另一方面,通过批判黑格尔,他取消了主体在本体论上的超越性,从表现论的角度重新定义人作为力量的本质,从而摆脱了关于斯宾诺莎的理念论传统。德勒兹在呈现了斯宾诺莎对当代思想启示的同时,也预示着法国哲学的理论焦点正在发生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陈荣捷不仅是一位哲学史家,也是一位哲学家。作为哲学史家,他对于中国哲学史尤其是朱熹哲学的研究享誉中外。作为哲学家,他对于儒家哲学有诸多理论创新。具体来讲,其儒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本主义非西方所独有,儒学亦为人本主义;其二,与西方哲学之二元论不同,儒学形上学具有"综合"特征;其三,儒学虽不是典型宗教,但具有宗教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的时间哲学研究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且无法回避的难题,时间三相位的互不兼容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麦克塔加以此为前提论证说时间是不真实存在的,从而提出了一个"时间悖论"。但时间三相位真的是不兼容的吗?通过对麦克塔加和胡塞尔现象学时间理论的梳理,可以论证如下观点:其一,时间三相位互不兼容所依托的"时间事件"的解释方式是麦克塔加的病根所在;其二,胡塞尔所阐明的"时间视域"中三相位的兼容统一提供了一种解决难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卡瓦耶斯是法国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国最早对胡塞尔现象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他基于理性知识具有实在性和必然性的立场,考察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承认胡塞尔对逻辑主义和意识哲学的"深刻综合",但也进一步对他进行了批判。卡瓦耶斯从四个方面系统反对胡塞尔的意识构造理论,即形式本体论对命题逻辑的优先性、可还原性原则、绝对意识本体论、对历史性的否定,并由此认为胡塞尔无法解释逻辑和科学理论的必然性和历史性。普拉代勒和德里达分别从否定和肯定两方面来思考卡瓦耶斯批判的意义,结合二人对卡瓦耶斯的阐释,可更清晰地定位卡瓦耶斯乃至法国科学哲学的自身诉求,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发,探寻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学术与理论根源.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绝对知识的解读,提出绝对知识是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的终极关怀,黑格尔通过绝对知识开创了一个由"真"统"善"的现代性伦理言路.在此基础上,从当代学术前沿与黑格尔绝对知识本身视角对黑格尔的绝对知识进行了当代批判,提出建立由"善"导"真"的伦理向度、构建和谐伦理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М.大卫的《巡回宣讲哲学家加布里尔·马赛尔》一书是一部论述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著名的基督教存在主义者加布里尔·马赛尔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的篇幅浩繁的著作。本世纪二十年代存在主义开始在法国传播。法国的存在主义是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利用了逃亡国外的白俄哲学家Н.别尔佳耶夫和Л.谢斯托  相似文献   

20.
去年暑假在长春市委艺校举办了黑格尔哲学讲习班。由国内著名黑格尔专家张士芙教授主讲。共5讲:1、黑格尔哲学体系三部分之间的关系;2、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3、从西方近代哲学史看黑格尔关于如何把握“最高统一体”的理论;4、黑格尔的《逻辑学》;5、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此外还专门讲了“新黑格尔主义论人”。参加学习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