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11月底,东德在柏林召开第五届哲学大会。900多人参加的这次大会,讨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辩证法》。东德科学和政治生活的代表人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各兄弟党的哲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E.哈恩教授的主要报告《我们时代进步的辩证法》首先要求:“闸述哲学工作的成果,制定未来的研究路线,说明马列主义哲学对我们时代迫切问题的立场”,而且自觉地反对“严重动摇人心的怀疑论。”唯物主义地分析我们时代社会进步斗争的内在的和客观的关系、相互作用、动力和规律,是认清一系列世界观问题的出发点。哈恩研究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自觉积极性,研究了这种积极性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  相似文献   

2.
李栗燕 《学海》2007,(6):140-143
无罪推定原则是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首次提出的.随着人类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发展,无罪推定的内涵在不断拓展,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刑事诉讼制度的宝贵路径.作为一种关于正义的规范性命题,无罪推定原则具有内在的基本特征和诉讼程序规则,具有深厚的社会哲学基础和重要的政治法律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对无罪推定内涵的发展完善,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人生观问题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的使命之一在于不断地对它所要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人性和人生进行反思和自觉。时代的演进和哲学批判的转向是我们重新审视当代人生观问题的逻辑原点。人的存在和感性幸福,在社会日益工业化、世俗化的时代洪流中,业已成为现实的追求,人性的丰富和全面成长成为当代思想文化的自觉意识。因此,传统哲学对人性的批判、对人生的理解和规定,已经不能再绝对化为惟一的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时代要求哲学的批判应当凸显其思维的价值维度和人学性质。这样,哲学对人生的反思就应跟上社会生活的时代步伐,以期对人的存在和生活进行科学的解释和现实的…  相似文献   

4.
简论哲学模式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求人们更新各种各样的传统观念,而且要求人们在最深的层次上更新哲学观念;不仅需要创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新的理论模式,而且需要创建反映和引导社会主义改革的哲学模式。2、哲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取决于时代的基本趋向。在当今的世界,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的战略格局和人类面临着迫切问题上,还是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发展历史方位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们如何认识今日中国这种深刻的大变局,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上海大学孙伟平教授著《大变革时代的哲学》一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10月出版。该著从哲学角度对大变革时代的总体特征和本质变化作了彻底、深入的解读,以为新时代、新社会贡献智慧,也为时代变迁中的人们找寻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6.
吕方 《学海》2003,(6):197-199
哲学的发展既有自身学术逻辑的演进规律 ,同时又受到社会时代问题逻辑的作用。当时代困顿于旧体制时 ,哲学往往只能在学术逻辑中绕圈子 ,有些事情被研究得很精微 ,但不会有学术观念、思想和体系的根本突破 ,也无法形成宏大的学术潮流来冲击和触动社会。而一旦一个时代突发出新的问题逻辑 ,哲学往往就会在各种巨大社会问题的冲击下 ,在反思、追问、假想和论辩中开阔出新视野 ,从而开拓于新的思想领域和成果。2 0世纪 90年代初在中国开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以及这个时期开始进入中国人视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 ,就以其史无前例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和现实社会主义形成中的每一个新阶段,都伴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其中也包括哲学的进一步丰富,哲学是科学世界观的核心和科学地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方法论根据。战后数十年的显著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明显地趋于活跃,尤其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如此。在这种条件下,广泛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近些年所积累的理论经验,深入系统地考察他们在继续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阐释和宣传其基本原理和原则方面的活动,就显得极为必要了。然而,在  相似文献   

8.
陈孝浪 《天风》2002,(7):48-49
教牧神学是属于实用神学或实践神学里的一类,是对教牧人员及牧养工作而进行思考或研究的一门学问。健康的教牧神学是教会生存与复兴的保证,研究教牧神学必须要以圣经的教导为原则,并且要适应时代,合乎国情,因为教牧神学会因时代或国情的不同而不同,中国教会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代,其命运与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中国教牧神学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教会才能得到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里生存与发展;才能引导信徒走独立自主、自办教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时代     
哲学与时代江丹林,包霄林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悲观地认为,哲学的产生总是落后于时代,“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哲学不能给现实以任何指导。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完美统一的马克思,则创立了“改革世界”的哲学,他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形象地比作为人类解放报晓的“高卢雄鸡”。哲学确实有落后于社会现实的一面,但是,它又具有预见、指导、推动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在于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感。这种现实感不但不与研究的学术价值相抵梧,而且为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所必需。那么怎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现代感呢?笔者认为:1.立足现实,捕捉时代基本矛盾所表现出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之所以能给哲学带来根本变革,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无产阶级,就因为他是这样做的。列宁之所以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也因为他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也应当这样做。2.哲学要真正把握它的时代,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返回理论自身进行审视,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对已经创立的理论进行自我评判,依据实践的新发展检验理论,修正某些已经过时的观点;挖掘以往为人们所忽视而又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党校系统召开哲学研讨会黎佳四川省党校系统哲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重庆举行。会议首先学习和讨论了十四大报告精神,认为:(一)十四大报告阐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从认识论上讲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社会历史观讲,最根本的就是摆正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坚持了生产力标准,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十四大报告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发展上是一个飞跃,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会议还以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与会者论及了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服务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是为它固有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所决定的。所谓社会功能,即社会意识形态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要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服务,特别是要为加速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所谓认识功能,即科学世界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种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哲学的全部价值和作用就在于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本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哲学必须满足时代的需要,为此,就必须注意哲学整体功能的发挥。哲学的命运要依据哲学满足社会实践需要之程度来决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有两股潮流:一股是新技术革命的潮流,一股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潮流。哲学的价值和作用全在于它满足时代新潮流的社会实践需要的程度。这是评价哲学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思潮等不断地涌入中国,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为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并且要不断优化当代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途径,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说,我们正经历着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这是一个崇高的、人道主义的、伟大的事业。人生的前景和意义问题越来越成了我们时代思想大辩论的中心问题。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里,造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代的人的任务越来越具有更大的意义。在我们时代里,各国人民正在积极地为一种新的生活,一种没有战争和社会压迫的生活而斗争。人生的意义问题是人在自己所参与的社会生活中的态度问题,是人在我们时代的生产过程中和伟大的运动和斗争中的行为动机问题。对于人生意义问题的回答只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即真正进行着的、不依赖于社会意识的、按照客观规律运动着的人的生活过程。而人的真正的、客观的生活过程,最根本的是生产的社会劳动。因此,社会主义新人首先是在社会主义劳动中发展的。生活的真正内容,人生的意义,就是前进着的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生活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真正幸福的生活。而人做自然界、社会生活以及他自己的主人,也就是做完全自由的人,这就是社会主义时代人的理想。最后,文章对资产阶级喜欢谈论的今天人类主要遭受的“思想空虚”和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里威胁人类的危险、危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同时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给了人们新的生活理想,给了人们一个有科学根据的人的图景。今天各国人民正以惊人的速度转向关于人的生活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造就社会主义的新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但是,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从事这一工作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并有必要进行妥协和让步。  相似文献   

14.
广西哲学学会于1980年12月2日至5日在南宁召开年会,着重讨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在讨论中有下列不同意见: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或最终动力。三、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更是这样。五、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正在进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国的哲学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扎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市场经济,认真考察、研究市场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理论中的哲学问题,尽早把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哲学、市场经济哲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哲学、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黄丽娇 《法音》2022,(8):70-76
<正>中国佛教协会在《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中指出:“今天,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是已经完成的历史,而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佛教传承发展的时代大势与前进方向,是一个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汲取我国古代佛教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摆在全国佛教界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1]宗教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是人类在社会生活的物质环境,同时人类全部的精神生活也离不开建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随之进步,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艺术设计范畴里的中国建筑设计也因为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宗教     
关于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关于二者能否统一和协调起来,或者必然离异和相互斗争的问题,属于人类精神的典型的“永恒问题”;在宇宙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时代,在精神慌乱和寻找丧失了的精神生活完整性的时代,这个问题十分尖锐地呈现在意识面前。今天的情况则是,人类已经不能满足于信仰科学哲学的或社会政治的代用品,而开始怀念实在的和真正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有两大潮流:一是世界性的技术革命;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这两大潮流融为一体的现实运动,它集中体现着当今时代的基本趋势,构成时代精神的现实基础。哲学要自觉地把握这种历史趋势,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进步与哲学革命有着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哲学与社会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社会进步要求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应该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此,哲学要主动地适应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