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重男轻女的父母对我并不太重视。在我几岁的时候哥哥就住校了,父母又要上班,只能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夏天还好,天没有黑父母就下班回家了。可是秋冬就不一样了,在父母还没下班时,天就黑了,我一人在家,当西北风肆虐地把家里的窗户玻璃吹得“咣啷、咣啷”地响时,心中对鬼及黑暗的恐惧就会浮上心头,经常在守候父母的时间里睡着了,随即又被充满鬼怪的噩梦吓醒了。但我应该值得庆幸的是,我上学时成绩特好,家里边张贴的一张张三好学生奖状,使父母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在经济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供我继续读书。可我的内心却…  相似文献   

2.
一样的梦想     
从我出生以后,麻烦也就随之诞生了。医生告诉父母,我患上了侏儒症,今后将永远是个长不高的小矮人 惟一让父母感到欣慰的是,我的智商很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周围的伙伴们都在长高,而我却依然是十几厘米的身高。  相似文献   

3.
康先生信箱     
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从小被父母操纵。现在有了工作,但我不感兴趣,甚至感到痛苦,如此机器般地按父母的安排运转,生不如死。我若辞掉工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收到一个六年级的女学生给我写的条。她问我:“家长不理解我,动手打人怎么办?”我立即给她写了回信,首先肯定了她对我的信任,接着我告诉她,应主动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只有让父母了解自己,才有可能求得理解。父母打人是不对的,但在他们生气的时候,你最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跟父母顶嘴,不要使矛盾激化,你就会不挨打或少挨打,等他们气消了,你再把自己的理由、想法,好好跟他们交谈,也许会有好的效果。你可以试一试。  相似文献   

5.
壶与杯     
依然 《思维与智慧》2009,(10):39-39
父母住在乡下的老宅里。虽然离我居住的小城不远,每年回去几次看父母,大多也是来去匆忙,能陪着父母吃饭的时候其实不多。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缺口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的小城,在宣传部门工作,在乡下生活的父母与亲友都以我为荣,他们认为我工作轻松,收入却高。相比在农村的亲友,十年寒窗后的我确实要比他们生活得好。不久,我在城里谈了个女朋友,人长得秀气,做事干净利索,这让我的父母更有在乡亲们面前骄傲的资本了,每次我带女友回家,父母就会像节日一般庆祝。  相似文献   

7.
包容父母     
正忘记了曾经在哪里读到这句话: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这句话常常在我心里泛起涟漪。我出生于农村,如今已步入中年人行列。每每回想起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所发生的几次改变,就会感慨不已。在孩童懵懂无知时代,父母给我的印象只有"严厉"两个字,为避免被父母责骂,只好在他们面前尽量争做一个乖孩子,从来  相似文献   

8.
正已经一个多月时间没有去看父母了,这个星期六正好有半天的空闲。昨天夜里,妻子又卤了一些新鲜的牛肉,让我带给父母。于是,临时决定去看望父母。早上,先打了个电话回家,告诉父母,今天我要去看他们。随后,我就拎了竹制的菜篮去了菜市场,这个菜篮还是上一次我去父母家特意买的,一直放在家里很少用它。今天正好可以拎着它,顺便买点菜带给父母。早晨的菜市场上人很多,我在人群中挤着,正好可以想一想该买些什么菜带回去好。天气渐渐冷了,往年家里都  相似文献   

9.
我曾是个吸了5年毒品的人。现在我要用亲身实历见证神的大能,见证主耶稣拯救我脱离毒品恶习的捆绑,使我从一个活着的废物转变为正常的人。我要一生一世感谢赞美他。 我原来是幼儿教师,曾做过单位某方面的负责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我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但我不懂做人的目的,爱慕虚荣,不满足当时有衣有食的安定生活,急于想出人头地,竟满着父母去了南方某城市。在那里我赚了钱,但也就在那里,我被骗吸上了毒!伤透了父母的心,丢尽了他们的脸!我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心高气傲却又是糊里糊涂的我了。 我也有过一个非常美满的家,有一个非常爱我  相似文献   

10.
感激引发纯真的初恋我出生在鲁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为供我读书,他们起早贪黑地劳作,但仍无法改变贫困的现状,在村民的眼中总是矮人一截。这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多次安慰父母:“将来我考上大学,当了官,把你们接到城里享福,看谁还看不起咱!”因  相似文献   

11.
我的身份     
正我是受造物,我是天主的肖像。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创1:26-27)"我赞美你,因为我被造,惊奇深奥。"(咏139:14)我是子女。"我们借着耶稣基督获得义子的名分。"(弗1:5)"你们作子女的,要在主内听从你们的父母,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弗6:1)我是父母。"你们作父母的,不要惹你们的子女发怒,但要用主的规范和训诚教养他们。"(弗6:4)我是妻子。"你们作妻子的,应当服从自己的丈夫,如同服从主一样。"(弗5:22)"你们作妻子的……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目光     
算起来,我参加高考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然而一切都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我家在农村,高中在县城念,高考的时候父母自然不在身边。那时,我常常羡慕县城的同学,每天早读下课,能吃到父母送来的营养早餐。晚自习下课晚,父母都来学校接,鞍前马后的,幸福得很。我们这些住校生呢,每天只能吃着玻璃罐子装的酸菜,想着远方的父母,生活和学习都靠自己打理。相比之下,甚是可怜。  相似文献   

13.
出家杂谈     
向你介绍我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区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都是农民,母亲信佛,母亲的母亲也信佛。这就是我早早就接触佛法的缘起。 我93年毕业于家乡县城第一中学,那时我19岁,在家乡小学里作代课教师。但年少轻狂的我不能安于现状,一年后,我不顾父母及家人的反对,独自一个去了北京,想想那时真是盲目,做了很多违背母亲意愿的事。四年后,我从北京回到家。也是因缘成熟了,家乡居士  相似文献   

14.
高天恩 《天风》2005,(1):48-48
我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的人。又是一个不孝之子,因为我经常顶撞父母,特别是我的父亲。在家里,我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很虚弱。但是我从不体贴她,当她有时说我的时候,常和她顶撞--  相似文献   

15.
在市商校读中专的时候,我就认定周磊是一匹将来可以出人头地的“黑马”,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但我俩的爱情却遭到了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我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是市师范学院的教授,这样的高知家庭自然拒绝全身沾满泥土气息的周磊踏进家门。而周磊的父母是郊区蔬菜大队的农民,他们嫌我过于“风  相似文献   

16.
一辈子的客     
正六岁之前,我没有回过家。准确地说,我没有去过那个有父母在的、被称之为"家"的地方。我出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而且很不幸,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孩。所以一生下来,我就从出生的地方直接被抱到了姑妈家,甚至没有来得及看亲生父母一眼,没有在本应该属于我的家待一秒。此后,我就在姑妈家住了下来,但并没有叫姑妈为"妈妈"——父母觉得我是他们的骨肉,他们没有打算抛弃我,想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接我回去。也  相似文献   

17.
李世峥 《天风》2016,(5):44-45
正令人景仰的使徒保罗,有没有伤心事呢?当然有!这是我在读《哥林多后书》时体会到的:"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那里去,也必不累着你们,因我所求的是你们,不是你们的财物。儿女不该为父母积财,父母该为儿女积财。我也甘心乐意为你们的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冬天,我被派驻美国研修半年。研修期间,我和美国同事赛克特成了很好的朋友。一天,赛克特邀请我到他的家中做客。赛克特一家五口人,除了妻儿外,还有他的父母。听说我是中国人,赛克特的父母非要和我合影,并让我给他们讲讲中国的故宫、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赛克特对我说,他的父母很喜欢中国文化,总想着要去中国看看。吃过饭后,我们大家又聊了一会儿天。这时,赛克特忽然一拍脑门,说:"今天是报税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父母亲最小的孩子,从小倍受父母宠爱。我与新中国同龄,出生时,父母已过不惑之年,我记忆中的父亲永远是慈爱的、宽容的、好学的。1949年秋,父亲结束了华北革命大学的学习,举家去了京南保定。一个月后,母亲生下我。当时父亲已在保定回民小学任教,靠每月230斤小米的薪水养活全家。母亲生我后大出血,病倒在床,父亲除上班外,伺候母亲和  相似文献   

20.
<正>许多父母常常会困扰,明明自己对孩子有天然的爱,为什么这样的爱在表达的过程中却被异化、被扭曲,以至于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自己的爱。而当我们去回想生活中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场景,便能从中窥见一二。“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我起早贪黑的,你怎么就一点都不懂我的苦心呢”“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父母向孩子表达“关爱”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