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子十二乐坊在国内外的走红,使得女子十二乐坊受到国人极大的关注,其新的演奏形式、作品风格、与传统民乐的关系等,也都受到了各方的评论。这些评论围绕女子十二乐坊是否属于新民乐、它的出现是否具有合理性等展开。笔者认为,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应该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这样才能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女子十二乐坊”(以下简称“乐坊”)是近几年来在国内乃至国际乐坛上走红的一个时尚的演出团体,自从她诞生以来,音乐界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她的评头论足。然而,有些评论者在评判视角、评论方法等方面,与“女子十二乐坊”的实际存在着一定的错位。  相似文献   

3.
意雯 《天风》2016,(12)
正[中国经济网]最近,"葛优躺"、"熊猫瘫"等表情包走红网络,随之出现的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开来的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这些散发着绝望特质的话语,配上生动的表情包,成了新聊天形式的流行内容。[随感]这种自嘲、颓废、麻木的"丧文化"流行,与年轻人本应有的朝气蓬勃的特征格格不入,如此现象,值得警觉和深思。现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2013年TF boys的迅速走红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新媒体势力下新的造星模式——"养成"系偶像的成功。2016年日本AKB48的中国姐妹团SNH48的迅速扩张,开启了"女团元年",再次引起关注,随后出现一批"昙花一现"的团体。SNH48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借鉴AKB48的"可面对面的偶像"的剧场形式,更利用互联网定位核心粉丝,打造泛娱乐联盟,而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粉丝的消费与社会心理,也是使其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章启群 《哲学研究》2012,(3):49-55,72,127
<正>"天人合一"是当今汉语中最常用的短语之一,十分流行、时尚;它被看作是关于中华文明、中国思想的关键词,表达了中国独有的思想和智慧。①然而,"天人合一"的意思究竟是什么?颇为流行的解释,是把"天人合一"的"天"解释为"大自然"或"世界万物","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合一;与此相对,则把西方思想和观念概括为"天人对立"或"主客二分",中西思  相似文献   

6.
<正>一晚近有关中国内地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研究中,"回儒"一词常被提及,特别是近些年有关"文明对话"研究的兴起,使得这一词汇似乎成了有关中国内地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研究中的流行词汇。那么,什么是"回儒"?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腾飞,儒家管理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医院经营管理以深刻影响.在医院道德管理的建设中,中国传统儒家伦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仁"是医院经营发展的中心,"义"是医院经营立足的根本,"礼"是医院经营成功的保证,"智"是医院经营腾飞的关键,"信"是医院经营兴旺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古典钢琴音乐[1]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内涵.在流行音乐充斥乐坛的今天,"新民乐"的发展为传统民族音乐传承打开了希望之门.古典钢琴音乐也应利用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走"视听"结合、"音画"结合的路线.  相似文献   

9.
<正>教会民乐在中国天主教信仰中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4月,山西晋中(榆次)教区举办民乐文化交流研讨会暨山西教会民乐汇演,将民乐融于天主教会礼仪福传,实为天主教中国化的有力见证。一本次民乐汇演由山西教会精心组织,有来自山西省内6个教区的28个民乐团体参加。这些民乐队伍基本都有着比较久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众文化工业流水线的产物,"大女主戏"的成功算得上是大众流行文化的一次小小胜利。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一味追求商业利益、内容高度同质化的典型特征,也让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结合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大女主戏"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也是对国产电视剧鲜有精品出现这一现实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体操世锦赛后,摩根·赫尔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变成了让整个美国熟悉的明星,而且在国内也迅速走红。让她在国内体操粉丝中间迅速走红的,不仅是亮眼的成绩,也有她的"特殊"身份:从中国广西被收养到美国的华裔女孩。摩根的母亲是美国人,名叫雪莉,因为自己无法生育,在摩根两岁那年,雪莉从中国广西梧州市的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她。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摩根之后,雪莉一直对她视若己出。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在产生之初就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以来,流行乐坛上正刮起一股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交融的"古风"歌曲。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影响,也为现代流行乐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相融合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意境和品位,同时也促进了大众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理解。目前,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仍存在很多不足,"古风"歌曲的创作者们更应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以免对受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13.
印度大乘佛教中流行的"法身"概念,在早期部派佛教文献中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般若文献不同版本的考察发现,"法身"是由见佛语境下的"法"或"法性"发展而来的,而在早期部派佛教中,"见法即见佛"的观念即已十分流行——这里的"法",指的是佛陀所宣说的"缘起"。"法身"概念的最初成立,是借助kāya一词的双关含义:既有"身"的涵义,也意指"集合"。这样,若称"法的集合",内涵上与"见法即见佛"中的"法"并无差异,但若同时指称"法身",则引入了实指的身体之观念。  相似文献   

14.
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木子美现身网络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红开始,"网络红人"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对象."网络红人"的出现,既有客观的主体虚拟的原因,也有主体自身的角色变换及相关主体的评价失衡原因,因而"网络红人"的形成实际上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技术的产物,也是人与人之间新的伦理关系的产物,是新的利益关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与国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继荣 《学海》2015,(2):15-28
"治理"是近年来国际学术讨论的热点概念,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人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后,"国家治理"概念更成为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现代化研究"为背景,引用国家理论和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现代国家"的概念,试图说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含义,并从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问题出发,阐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国际政治意义上实现领土和治权统一的国家;二是政治发展意义上确立法治和民主问责制度的国家。中国在第一种意义上很早就成为了"现代国家",但在第二种意义上,仍然面临艰巨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二种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建设,贯彻国家治理的统一性和均等化原则,着力于国家基础制度建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3月31日,"太虚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办,闽南佛学院协办,来自海内外的二十余位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了学术论文。本次会议是新修《太虚大师全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展示。该项目由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卡通形象通过网络开始流传并走红,为卡通动漫玩具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无论基于产品本身形象,还是透过"网络表情"走红的网络卡通形象,其最终获得的是网民们的情感认同.其衍生玩具也正是其情感认同的重要延伸部分,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国力上升的历史时刻,中国外交研究"本土化"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问题.但是,"本土化"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原因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长期以来是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推动的."纯理论先行"成为一个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学术评判标准.尽管国关理论在西方已经陷入深度危机,近年来在中国国关界抢滩最为成功的是"建构主义",本文对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了学理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无神论宣传教育与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相矛盾",这是目前党内和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一种认识,反映了有些人思想上的顾虑和模糊。他们主要是觉得难以把握无神论宣传教育与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之间的"分寸",担心刺激"宗教感情",妨碍与宗教界的关系;而且,"落实宗教政策"的要求向来比较明确,相对属于"硬性"指标,"无神论宣传教育"即使在宣传思想战线也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没有"硬度",两相比较,孰轻孰重,很容易影响实际工作中的行动取向。其实,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8·19"批  相似文献   

20.
<正>"审丑"是现代美学研究范畴内备受热议的话题,"审丑"也成为了一种时下流行的大众文化现象。"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在传统的文艺作品中,"丑"也一直以美的附庸物及被批判和讨伐的角色存在。然而在现代艺术作品中,"丑"逐渐成为文艺创作中的主角,大有颠覆"美"的统治地位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