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悦  金圣基 《孔子研究》2023,(4):101-110
丁茶山作为朝鲜后期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周易》解释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在于出入汉宋易学,通过批判继承汉代象数易学解释方法,提出了以“易理四法”为核心的易学解释体系。茶山《周易》解释的突出特点在于统合象数与义理,由卜筮而转出“成德”的人文意涵。这主要表现在,茶山充分肯定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与改过迁善之书的双重性质,既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从象数角度对其卦爻辞进行了解释,又试图探讨圣人作《易》之本旨,揭示了其道德人文的义理精神。由茶山之天道观和人道观出发,立足于其《周易》解释中提出的“顺天命”和“改过迁善”工夫,即可揭示茶山《周易》解释的道德修养论特质,即在实践中结合外在道德约束与内在道德自觉两种修养功夫。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性理学重本体轻工夫、重内在道德自觉(内圣)轻外在道德实践(外王)的空疏之弊。  相似文献   

2.
丁茶山和吴草庐都是当世最杰出的易学家,以象数学的角度为主解释《周易》是他们的共同点。其中,茶山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四笺小引》中的"推移"、"物象"、"互体"、"爻变"。而草庐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易纂言外翼》12种方法中具体运用于《周易》卦爻辞解释中的方法——"卦变"、"变卦"、"互卦"、"象例"。因此,可以说丁茶山和吴草庐的《周易》解释方法的核心理论是一致的。但对这些解释方法的实际运用,茶山又是和草庐存在区别的。即茶山在爻辞解释上,继承了草庐"爻变+互体"的方法,同时又全面运用了"推移"这一方法,这可以说是茶山自己的独特解释。这也是茶山与草庐在《周易》解释方法上的最大不同。  相似文献   

3.
论文考察茶山丁若镛《易》注关于社会政治的思考,突出论述其对君臣之道、为民教民的看法。茶山将儒家"仁政"思想和卦象的爻位联系起来,使个人身份和完满德性结合成就出理想的君臣、君民关系,儒家本体论式的价值观念为实践性的存在论所取代,形成一种独特的交互性的儒家角色伦理学。茶山《易》注的政治思想可被视作茶山实学思想的一个早期型态,他以儒学资源为本,将先验性的价值观念转化为经验性的现实行为和制度措施,注重将儒家伦理政治向制度落实,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试图避免性理学所造成的空疏之弊病。茶山易学在朱子易学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了易理方法,丰富了《周易》的实用价值,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易学。  相似文献   

4.
在东亚的"仁"学思想史中,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说是朱子之前的最高峰,是二千年来中日韩各国儒者"仁"学论述之源头活水,极具关键性之地位。自孔门以降,儒家"仁"学义蕴丰富,理路甚多,孔子"克己复礼为仁"这项命题,极具理论之意趣,亦深具思想史之涵义。历代东亚儒者对"克己复礼为仁"一语,提出深具时空特色之诸般解释,并开发潜藏于其中的哲学问题,揭示了"仁"与"礼"之不可分割性与相互紧张性。中国儒者对孔子"仁"学之新诠,以朱子、杨慈湖、王夫之、戴震最为精彩,尤以朱子释"克"为"胜"、释"己"为"身之私欲",具有指标性之作用。朱子以后的东亚儒者或推衍、或驳斥朱子之说,但都无法跳过朱子的诠释典范。从解释者所依凭的理论背景观之,如果说朱子代表了"理学"的诠释进路,那么杨慈湖、阳明后学诸君子与王夫之可以说是践行了"心学"的诠释进路,而十八世纪戴东原的解释则表征了反宋儒"理"学思潮的兴起。就朝鲜和日本儒者而言,十七世纪日本的荻生徂来与十八世纪朝鲜的丁茶山最称大家。荻生徂来以"纳身于礼"及"以礼制心"解释"克己复礼为仁"说,丁茶山以父子、君臣、夫妇等均尽其分定义"仁",两说虽有所出新,但基本上与清代中国的"礼"学思想相互呼应,可视为东亚近世"实学"思潮在《论语》诠释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茶山丁若镛的《周易四笺》。西方的符号学与《周易》是目的不同的体系。不过由于《周易》是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符号构成,因此符号学读法与《周易》文本的本质性格是完全吻合的。《周易》符号论的特征在于运用泛符号主义的观点把宇宙的森罗万象看成是符号界。在《周易》里,有记录特定历史事件的卦爻辞,由此我们可以找到复原诞生符号的历史文化空间的决定性线索。笔者将通过探讨茶山对这些卦爻辞的解释,重温茶山的解释所具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考察17世纪以来《周易》一书自中国传播至域外各国的大势,从欧洲传教士的翻译,德川时期日本及朝鲜李朝时期的研究,以至于近、当代最新的研究情形,包括疑古思潮的影响、茶山《易》研究的意义,以及于美国学者近一世纪的研究成果。作者不但介绍各种重要的学者和著作,也尽量指出学者研究的渊源、路径、方法与得失,以说明《周易》一书在过去一二百年间获得历史的机遇,得以传播世界各国,而成为全球的经典。当形成这些机遇的历史条件在21世纪逐渐改变甚至消失之后,学者也需要回顾检讨,思考未来易学研究的路向。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庆祝周易研究中心与《周易研究》学刊创办十周年之际,特向读者介绍由刘大钧教授主编的《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三部论文集。这些论文集记录了1987年12月隆重召开的"首届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及1993年7月召开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以及1997年7月召开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的重要学术内容,反映了80年代中至90年代末海内外易学研究的进展及水平。《大易集成)}济南国际周易学术研讨会(198年)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本论文集从大会收到的中外易学专家、学者提交会议的129篇论文中精…  相似文献   

8.
朝鲜儒者茶山丁若镛提出了富有特色的"性嗜好说",他以祖述"洙泗之学"自居,直接挑战朱子以理气为主轴的人性理论。本文着重从哲学论理上对它做了检讨。本文认为,茶山的"性嗜好说"必须放在他的灵体三原理结构当中才能得到恰当定位。关于灵体三原理,茶山的表述前后有异,最后呈现为:乐善恶恶之性,可善可恶之才,难善易恶之势。茶山对"才"的理解不同于孟子,他将人的自由意志(权)与能力(能)一起纳入其中,体现了尊重主体能动性的精神,但因此也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喜欢善却不选择善?茶山用"嗜好"来描述人性之"性",实难准确揭示人性内涵。茶山意识到作为"性"的"嗜好"与日常语言中表示爱好、偏好、癖好的"嗜好"必须有所区分,最后提出实际内容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新的"二重嗜好论",在坚持以"嗜好"说"性"的同时,茶山对他所批评的宋儒二元人性论也做了一定的妥协。  相似文献   

9.
茶山丁若镛是朝鲜后期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一生留下了丰富的经学资料。他的经学诠释体制脱离了以往朱子理学形而上的层面,注重现实和实践,同时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他的心性论从具体的现实和个体的自律性上来重新认识人,从而确立了其哲学思想的实学依据。他认为心是人的主体,性是心之嗜好。人心虽然有这种嗜好的倾向,但现实中的善恶取决于心的自主之权,心具有自律性。他反对性理学中本然和气质之性的分类,认为在本然上人物性是不同的,在气质上人物性又是相同的。在四端和四德的关系中,与性理学者的“德内端外”不同,茶山提出了“端内德外”,认为四端虽然是先天内在的,而仁义礼智四德则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后天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生活之树是常青的,那么我确信,盛开在生活之树上的理论之花也必定是鲜艳的。这是我读完邵华泽同志的哲学论文集《生活与哲学》之后的深切感受。 《生活与哲学》共收入作者三十七篇文章。除冠在书首的《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外,其余文章大  相似文献   

11.
海东天台的形成——朝鲜佛教与《法华经》(日)镰田茂雄(一)序天台宗兴起、发展于中国,不久传播、发展于朝鲜,继而形成了海东天台;天台宗所依经典《法华经》流布于位于东亚的朝鲜。中国天台宗最初传入新罗,随后在高丽得到了独自的发展。可以认为,《华严经》最为朝...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广大工农兵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论文,先后由各出版社选编和出版了一批论文集和小册子。仅今年出版的论文集,就有数十本之多。据我们所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有《努力学好毛泽东思想》第二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有《怎样学好毛主席著作》、《学会在实际斗争中运用辩证唯物论》、《两把“尺子”两面“镜子”》;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有《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尖兵——廖初江》、《怎样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实践论>》、《学习<矛盾论>》、《从改造思想入手在斗争实践中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北  相似文献   

13.
丁若镛(一七六二——一八三六年,号茶山),是朝鲜在十八世纪未到十九世纪初产生的一位杰出的哲学家、社会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活动家。茶山活动的时代,是李朝封建社会各种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人民生活由于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而非常困苦的时代。由于一五九二——一五九八年间日本入侵引起的所谓壬辰倭乱等多年的战乱,农业生产力曾经遭到破坏。这种生产力,从十七世纪起,随着和平局面的继续出现,有了某种程度的发展;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市场扩大了,对外贸易也活跃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欧亚主义体现在《走向东方,成就与展望,欧亚主义者的主张》这本论文集中。此书一出,立即引起了关注,震动了思想界。论文集由一篇序言和四位作者的10篇文章组成。  相似文献   

15.
瑶族内部有不同的族系。茶山瑶自称“拉珈”,是瑶族内部的三大族系之一。主要居住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人口一万余。她有不同于其他族系的文化特点,道教信仰就是其中之一。 1951年,中央访问团经过实地调查,编印了《关于金秀瑶区的初步调查报告》。在其《瑶民的宗教信仰》一节中写道:“长毛瑶信道教”、“长毛瑶中道士、师公是很多的,一般名字中间夹一道字的都是道士,夹胜字的都是师公。”据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领导的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金秀的调查统计,仅金秀、白沙、六拉、昔地四村的茶山瑶道士、师公共计97人,其中师公45人,道士52人,占四村茶山瑶总人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信箱     
《天风》1994,(7):23-25
《天风》编辑部: 拿到第6期《天风》,打开封面,立即看到丁主教的照片和照片下面丁主教讲的一句话。看了几遍,觉得丁主教这句话不大好理解。又看了这页照片的整个版面,这个版面有一个总题,即:“《天风》编辑同工访问江苏教会”,丁主教是全国两会的主席、会长。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无神论》2012,(2):F0004-F0004
这是一部最新的批判性论文集,直指所谓的基督教信仰理性。它收录了无神论领军人物十五篇著名文章,扩展了作者上部著作《为什么我成了无神论者》的主题,主要是论述Loftue提出的“在信仰外检验信仰”。他指出,信仰者应该检验他们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道德问题丛论》是周原冰同志继《道德问题论集》之后的又一部新的论文集。这部论文集汇集了作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3年6月之间的十七篇论文,其中有五篇是未曾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基本可以分成四类:一类是对当时争论的一些理论问题所发表的论文;一类是在一些全国性会议上的讲话;一类是为准备写作《共产主义道德通论》而写的读书笔记;再一类是为某些同志的著作所作的序言。这本论文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在经过“十年动乱”之后的道德理论观点和科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1985年,在苏联出版了一本引人注目的美学著作《在美学的世界中》。这是苏联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艺术科学院院士M·A·里夫希茨的最后一本论文集,没有等到论文集问世,作者就于1983年与世长辞了。里夫希茨从三十年代就开始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他编选的、并多次再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苏联美学界,他以恪守传统观点著  相似文献   

20.
马列主义哲学的一般问题等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社会学的若干迫切问题》(论文集);《科学——哲学——意识形态: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迫切问题》;编《从苏共二十五人的决议和苏联新宪法的内容的角度来看马列主义哲学的若干迫切问题的发展:1978年10月24-25日各加盟共和国的科学理论代表大会的材料》;编《物质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编《哲学研究》(论文集,第二卷);《唯物史观与自然科学》。教科书、哲学教学法 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