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试就像推销“,商品”就是自己。我求职的最深体会是:讲诚信。面试前要做充分准备,临场回答一定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年代,诚实并没有过时。记得找工作前,师兄师姐们向我传授经验:面试时要表现得圆滑老练些,不知道的千万不能说不知道,要想方设法“圆”过去。但我觉得,即使一时混了过去,也终有一天会“露馅”。其实,无需把面试想像得多么恐怖、刁钻。虽然面试官有的严肃,有的慈祥,但他们都是本着录取合适人员的态度来的,只要你如实发挥水平就可以了。这和买商品一样,如果有个推销员把一件商品说得天花乱坠,你还敢买吗?出于专业对口…  相似文献   

2.
李小姐前往一家外资企业应聘办公室秘书一职,当考官见过她带去的一大堆各种获奖证书时,觉得她的知识面“很不错”,决定作为重点对象来考虑。当时还有几位应聘者在填写表格,考官对李小姐说:请你到时给我听听电话,我与这几位谈完后,再对你进行具体面试好吗?  相似文献   

3.
求职应聘总免不了要经过面试一关,在面试过程中总免不了要回答考官的一些问题。同一道招聘考题应该是同一种符号答案,别人答了获得了成功,自己以相同的答案答了也应该获得成功。可是实际情况并不这样简单。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参加一次招聘公务员的面试,自我介绍后,主考官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回答1+1=?”这位毕业生稍加思考便十分自信地回答:“你需要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结果他被淘汰了。这位主考官解释原因时说,有一位企业的老总在招聘部门经理时也问过“1+1=?”的问题,其中一位应聘者的答案与这位毕业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正D是应届毕业生,前不久,到一家企业面试,没能通过。回来后,D郁闷不已,为了这次面试,自己下了很多功夫,做足了功课,结果还是没有通过,原因在哪里?百思不得其解。D向一位朋友求教。朋友请D描述一下面试经过。D讲道:面试开始,先由我做自我介绍。我照着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念,应该没啥问题。然后,考官问,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还行,一般吧。考官接着问,毕业设计做到什么程度啦?有什么  相似文献   

5.
换一种眼光     
有一个人对自己正住着的房子不满意,就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要把房子卖给别人,自己另外再建一座。过了一段时间,他的一个朋友碰上他,关切地问:“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你出售房屋的广告,现在你的房子已经脱手了吗?”这人说:“噢,那则广告是房屋中介公司刊登的,可是现在我已经不想卖了。”“为什么?”朋友问他。“因为我看了中介公司对这幢房子的描写,觉得它正是我理想中  相似文献   

6.
妙招 奇迹     
一有家高级餐馆要招聘一位女领班,且要面试。早已做好面试准备的A姑娘对此胸有成竹,可是,负责转达信息的人记错了面试的时间,致使A错失良机。怎么办?请看A姑娘的处理,她没有怨天忧人,而是勇敢地径直走进这家公司总经理的办公室,礼貌大方地问了声好,然后从容地说:“录不录取我是贵公司的权力,我无权苛求,但我必须把话说清楚,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的信用。”接着便把事情解释了一遍,最后说了声:“谢谢,谢谢你们认真倾听了我的辩解。再见。”便坦然自若地转身走了出去。而奇迹也就在这刹那间出现了——总经理对姑娘的勇敢大方…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2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这次咨询结束她有一些沮丧,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来访者是在邀请咨询师用X光机对自己分析吗?被督沮丧地说:“这次咨询结束之后我的感觉特别不好:咨询中我不断地打断来访,想把自己的解释和观点强加给来访者。在写逐字稿时,我越发觉得羞愧,因为自己做得太不好了!”  相似文献   

8.
今天面试你的考官是谁?是高高在上的大老板,还是腼腆可爱的人力资源部的女孩?如何讨他们的“欢心”呢?大家都有实力铺底,策略就显得格外重要。身为应聘者,你得练就“说话”的功夫,考官“型号”不同,应对的方法也不同。这里为你披露的,就是不同类型考官的“命门”所在。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优秀,大学毕业找工作,却四处碰壁。面试了几十次,都以失败告终。朋友很不解,他成绩好,特长多,是个全才,可就是没有单位看上他。屡战屡败的他想弄个明白,在一次面试后,他大胆地问考官为什么自己会被淘汰。他得到的回答竟是:你会得太多。会得太多,竟成了他失败的原因。我想,你会得太多,恰好给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应用GT和多面Rasch模型对结构化面试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针对某辅导员招聘面试数据,运用GT从宏观上分析应聘者、考官和项目所带来的总体误差大小,在此基础上,运用多面Rasch模型从微观上进一步探查考官严厉度、应聘者能力差异、项目难易度及侧面偏差.结果表明:1)GT分析表明应聘者产生的变异较大(90.65%),说明面试可靠性较高,且当考官数为2时可靠性已较好.2)多面Rasch模型分析出了各侧面效应中的非拟合因素及交互效应中的偏差因素,表明面试误差主要来自考官间严厉度的差异及其自身一致性的不稳定。将GT与多面Rasch模型相结合分析面试数据不仅能测查出评价过程各方面的问题因素,并能更好地作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1.
初学写作者往往有这样一种想法:自己之所以写不出好文章,主要是因为缺乏写作的方法技巧,因而总想让老师传授一些写作“诀窍”。相反,写过一些文章的人,有的认为“文无定法”,对写作的方法技巧不屑一顾,甚至把方法技巧看作是束缚写作的“条条框框”。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写文章要讲究方法、技巧,也有规律可寻,但是没有秘方绝技。金代王若虚正确地阐明了这一问题。他在《文辨》中说:  相似文献   

12.
从个体水平研究面试考官的有效性是面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对面试考官权重策略的类型及类型的比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运用线性规划策略捕捉方法,分析了公务员考试中28名考官在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权重策略,研究了权重策略对评分和录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结构化面试中存在三种策略,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存在两种策略,这些策略大部分是规范的(符合评分规则的要求),它们会随面试情景发生变化;(2)权重策略影响了考官的评分区分度和最终考生的录用结果,规范性策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录用预测效度。研究最后对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说话类似背书,动作有刻意做作之嫌。面试前作些必要的准备无可厚非,面试时说些常规性“应聘介绍”来强调自己也未尝不可,但这两者必须做得自然贴切。有一位求职者一上来就以背书的口吻说“各位尊敬的考官您好,首先对我占用了你们的宝贵时间深表歉意,感谢你们让我获得这个应聘的机会……。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我叫×××,今年××岁,家中×口人,目前未婚……”等,还辅之以类似作演讲报告的夸张动作,甚至眉眼神态都明显从诸如《怎样求职应聘》等书籍上照搬或事先写就的,酷似那些常来机关办公室推销人寿保险或兜售小商品…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不久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文章,觉得对许多初涉职场的朋友应该会有些帮助,全文如下:毕业前,我几乎没有实力学校一般,专业只是电子工程;成绩也差,4年没拿过一次奖学金,且经常补考;除了该有的学位证和四级证,其他的证书我一样都没有。但我还是将自己“卖”了出去,而且是国内著名的I T通信公司,从事I T硬件开发。而且除这个工作,我还得到了6个以上的Offer,周围的同学觉得这根本不可能!虽有门路,面试仍然被拒4个字就可以形容完我的大学四年:蹉跎岁月。不是我不想学,是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学甚至该学什么!还好,我知道未雨绸…  相似文献   

15.
同事负责教育学院入学考试的面试部分,当他循例问一个考生“为什么你选择教师这职业”时,考生说:“我小时曾立志长大后要做伟人。念中学时,我觉得做伟人太辛苦了,便将志向改为伟人的妻子。但现在,我知道我能做伟人妻子的机会实在渺茫,所以又改变主意,决定做伟人的老师。”结果她被录取了。  相似文献   

16.
幽默中的隐含判断技巧最能体现“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这个特点。有一对夫妇吵得很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去看一幅不常见的景象——两匹马正拖着一车干草往山上爬。丈夫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两匹马那样一起拉,拉上人生的山顶?”“我们不可能像两匹马一起拉,”太太回答说,“因为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驴子。”尽管这句话表面上看有些伤人的成份,但它的趣味性还是异常突出的,因为其中隐含着一个判断:我是那匹马,可你却是一只倔强的毛驴子。这位妻子的话之所以妙,原因就是她通过预留的隐含判断幽默地表达了自己…  相似文献   

17.
儿子有了美国“女朋友” “儿子有了美国女朋友!”我出差回来刚进家门,妻子便谎张地告诉了我这个头号家庭新闻。 “胡扯,儿子刚10岁,怎么会有美国女朋友?”我觉得妻子的话有些荒唐。  相似文献   

18.
正我在22岁的时候,去到一家咖啡厅里工作。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份工作会如此艰难,有些顾客说我的咖啡太浓,有些顾客又说太淡,有些顾客说我放了太多的糖,还有些顾客说冰块放得太少……我每天都在挑剔的顾客们面前手忙脚乱,一次又一次地调整,直到他们满意。我对顾客们感到愤怒,也对自己感到失望,我决定要放弃这份工作。当我做好这个决定以后,我心里非常轻松,我觉得无论有谁刁难我,我都不会难过,我会  相似文献   

19.
我已经是一个老者,人生旅途对我来说虽不能说已快到尽头,终究前方的路程不算太远了!人生旅途与其它路不同,我的终点对有些人来说只是中途,对有些人可能刚刚才是起点。当然,也有人已经在路旁安息了。走到我这一步已无慌忙的必要,所以我常把眼光转向前后的行者,看看别人,想想自己,希望能在旅途终结,退到路旁之前明白自己旅途中的是非。我觉得人在生命途中,许多感受并不全靠自己,更多的还来自于旅伴。旅伴中有的长期同行,有的交臂而过,不论是那一类,只要确实注视过他,你便会发现你对他的认识甚至超过他自己。这大约就是“当局…  相似文献   

20.
正那个双休,我刚起床,就接到老家物流公司的电话,说是有两大箱"亲情特产"送到了,就在楼下。虽然母亲隐约地透露过父亲要捎东西的信息,但我还是觉得有些出乎意外。和快递大叔哼哧哼哧地把沉甸甸的泡沫箱扛进屋,听着久违的乡音,心里蓦然涌起了亲切感,叫快递大叔在家里坐坐。他擦着额头上的汗水,摆摆手,客气地说,不啦,还有七八家要送。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