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智顗号称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关于智者名号由来,早就有明确的解释。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扬州总管杨广请智顗为菩萨戒师,智顗赐名“总持”,杨广上尊号“智者”。对此《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有所记载:“以今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总管金城殿设千僧会,敬屈授菩萨戒。戒名为孝,亦名制止,方便智度,归宗奉极。以此胜福,奉资至尊、皇后,作大庄严。同如来慈,普诸佛爱,等视四生,犹如一子。”师云:“…  相似文献   

2.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3,(2):42-45
(二)天台、南岳:实证匪易【论文】智者示登五品,南岳示证铁轮。故知今人于宗教二门,开眼尚难,何况实证!【讲记】智者大师(538-597),讳智顗,生值梁、陈、隋三代。隋炀帝(杨广)为太子时,乞师为授菩萨戒,师为命法名曰:"总持",杨广尊师,号曰"智者"。智者大师被尊为我国天台宗的第四代祖师(前  相似文献   

3.
公元八○四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最澄法师(传教大师)随日本遣唐使来我国天台山,从国清寺道邃禅师和佛陇寺行满座主习天台教观。学成后回国,在比睿山延历寺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尊奉我国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及其传人道邃、行满大师为宗祖。一九八○年,日本天台宗怀着对祖师报恩的心愿,提出在我国天台山国清寺建立智者大师、传教大师和行满、道邃大师的显彰碑。为了纪念中日友好的先驱者和增进两国佛教界的友谊,中国佛教协会决定随喜日本天台宗的这一殊胜功德,并商定在显彰碑落成时共同举行揭幕报恩法会。  相似文献   

4.
正新昌佛教是浙东佛教的代表,也是早期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永和之初,昙光投迹石城;太元之末,昙遒身证山室。南朝僧护、僧淑、僧祐,三生同凿一佛;隋代智者,当世圆成五品。法兴飞锡,万众共仰;灵运诵经,百世同称。道林即色而游玄,法蕴无心乃立宗。天台圆教,法流东溟;宝相宗谱,列名千僧。  相似文献   

5.
将近年底的时候,我到中国佛学院为学僧们做了一次演讲,教学相长,其乐融融。在演讲中,我思绪如涌,心潮澎湃。我想起了隋代初年的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智者大师。他称得起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伟人。因为在他之前,佛教东传已五百余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彼此攻讦,人们已迫切地希望知道到底什么是正法——真正的佛法,正确的佛法,正统的佛法。而只是在智者大师手中。  相似文献   

6.
竺难提翻译的《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是中土较早流传的观世音菩萨和观音信仰的经文。天台宗人对此经非常重视,智者大师天台智顗作《请观音经疏》,灌顶作观音忏法,慈云遵式践行观音信仰,完善观音忏仪。经过智者大师等人的弘扬,这部经对汉传佛教观音信仰、观音忏法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体现了观音信仰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智者大师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创立天台宗的修证体系,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创始人。因其创宗立说之辉煌贡献,人们大多注重于他的思想创新,而于其在佛教制度层面之创立,则关注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7,(5)
<正>一、问题缘起——《摩诃止观》中"止""观"的"偏而不即"[1]智者大师(538-597)所处时代的佛教,南方佛学偏重玄谈,流行义学;北方佛学偏重实践,流行禅法[2],呈现出理论与实践割裂的局面。针对这种状况,智者大师"破斥南北,禅义均弘"[3]——融禅学与义理而为一,开中国宗派佛教之先声,成为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从历史的角度说,这种融合的举措有其内在的原因,经过南北朝的分裂  相似文献   

9.
天台宗与净土宗的融合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最早的萌芽则要追溯到天台宗的初创时期。天台宗创立之前,并无天台净土之分,智者大师整合南北佛教的时候,念佛法门是被作为禅法吸收到天台宗思想体系之中的,它是天台宗实修法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显示出不同于通途法门的独特优势。智者大师对净土法门的肯定和重视,既有他兼顾不同根性的考虑,也有他晚年引净土以补天台的选择,形成了台净组合的雏形,这一时期可称为"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0.
智者情怀     
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巨人,他不仅智慧过人,乐说不穷,辩才无碍,而且满怀慈悲,接引众生,为他损己,可谓悲智双运、福慧俱足。他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和牺牲精神的宗教大师,一生经历坎坷曲折,富有传奇色彩,无论是什么处境,他都能安然处之,不为所动。他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的一生,也  相似文献   

11.
愿行无尽记峨眉山圣水阁的尼僧们峨眉山圣水阁,又名神水阁,以泉水和摩崖石刻闻名遐迩,其泉水有“峨眉第一泉”之称。此寺乃是智者大师的道场,存有大师的“衣钵塔”和“神水通楚”遗迹。抗战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在寺内提笔挥下“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寺院主持刻...  相似文献   

12.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创立的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宗派。因其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智顗长期住锡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而得名;又因此宗以《法华经》为立宗依  相似文献   

13.
<正>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的塔尔寺(藏语名为"贡本噶丹贤巴林"),坐落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这里是被藏传佛教界誉为"第二佛陀、雪域高原智者庄严顶饰"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这里有神秘而庄严的"四大法会",这里有蜚声海内外的"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其中被誉为  相似文献   

14.
正一、前言"放生"在中国的经典依据,最早可溯源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说符篇》,其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足见,放生行之于中国,已逾二千余年之久。佛教立基于"众生皆有佛性",因此主张"众生平等"。作为大乘佛教的重镇,中国历代祖师大德无不主张放生,例如:智者大师、六祖惠能、永明延寿大师、寒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3,(1)
陈隋之间,高僧辈出,后世所崇仰者日天台智者与嘉祥吉藏,二者皆开立新宗、法流后世者。而天台智者大师,影响尤为深远。其学以五时八教、一心三观建立天台一宗。历传七代至道邃禅师传于最澄大师,天台一宗遂流传于日本。今者远孙二百五十三代天台座主山田惠谛追慕先贤,率众来礼圣迹,欲立碑纪念智者大师,爰随喜赞仰,谨拈数偈以为之颂。  相似文献   

16.
心皓 《法音》2004,(1):24-30
中国佛教寺院制度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至唐百丈怀海禅师立《百丈清规》而趋于成熟。佛教早期有东晋道安法师制定僧尼轨范,确立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以及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可惜其文今已不传。隋时智者大师为天台教团制订了各种定制立法,这是现存最早的佛教寺院的轨仪制度,其文载录于《国清百录》。《国清百录》共四卷,初由沙门智寂纂集,书未成而逝,灌顶继续增撰。此书载录了天台教制和一些忏仪行法,以及智者大师与陈、隋两朝上层统治者来往的文书信件,还有不少碑文,这些都是研究天台宗的形成过程,以及早期天…  相似文献   

17.
一位生活窘迫的年轻人愁眉苦脸地到智者那希望智者能指点迷津。 智者问年轻人有什么苦脑,需要什么帮助?年轻人说,自己年近三十,一事无成,面对自己心爱的姑娘不敢表白,做生意怕远游……智者听完,叹口气,他取出笔来在一张纸上写下三个字;“不要怕”。 几十年后,年轻人垂垂老矣,四处漂泊,但仍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  相似文献   

18.
浙江新昌大佛寺南朝弥勒造像是南朝石窟造像硕果仅存的遗迹,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研究的持续深入,新昌大佛的原始面貌和演进脉络被较为清晰地梳理出来,丰富了学界对新昌大佛的认识。结合考古学的最新成果,新昌大佛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独特的审美价值得以展现,它包括流水行云的线条美、褒衣博带的服饰美和法相圆融的境界美。刘勰为新昌大佛撰写的《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不仅记录了新昌大佛修葺的来龙去脉,还成为观察齐梁文风的宝贵窗口。同时,作为下生弥勒信仰的重要遗迹,新昌大佛是僧众南渡的见证者、是佛教中国化演进的直接参与者,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愚鼓词》一卷, (清)衡阳王夫之撰。内分《前愚鼓乐》和《后愚鼓乐》两个部分,《前愚鼓乐》为鹧鸪天词十首,《后愚鼓乐》为渔家傲十六首,最后并附有和青原药地大师《十二时歌》一首。《愚鼓词》原载《船山遗书》下集中,旧题为《夕堂戏墨》  相似文献   

20.
方广锠 《法音》2012,(7):25-29
敦煌遗书蕴含世界四大文化、六大宗教丰富信息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中国北方陷入动荡。而在遥远的中国西北,道士王圆籙在静谧的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个藏匿千年之久的密室——敦煌藏经洞。藏经洞藏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粟特文、梵文、于阗文、吐火罗文等各种文字的古代遗书数万件,还有佛画幡幢等各种文物。遗书中,以汉文、藏文遗书为最大宗,其中汉文遗书的总数约为58000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