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判断偏差分析的认知-生态取样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判断偏差的研究曾主要侧重于考察个体的动机和认知缺陷,而近期从认知-生态取样角度对判断偏差进行的研究则表明,判断偏差源于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认知-生态取样角度分析人的判断偏差着重考察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基于样本的判断涉及的多个变量,现实环境中刺激的分布,取样过程及其结果,取样过程中的心理预设与限制。认知-生态取样角度的研究对判断偏差产生的原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同时,它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群体决策中的知识构建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群体决策作为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是许多学科研究的重点。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如何利用、整合信息,从而修改其原有的认知模式,重新构建后续加工模式,即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构建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影响知识构建的因素、决策构建过程及决策绩效等方面考察了以往与群体决策中知识构建过程相关的研究,并总结了目前知识构建研究中使用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沟通方式下群体决策信息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0名被试组成45个四人群体.完成模拟人事选拔的问题解决型任务,通过对群体决策过程的信息提取数量和提取次序的分析,考察不同的沟通方式和信息分享程度对群体决策信息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沟通方式下,决策成员的讨论前偏好对最终决策的影响很大。(2)在不同的沟通方式下,分享程度不同的信息在决策过程中的提取具有差异,体现了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不规则几何图形识别中的信息取样优先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不规则几何图形识别中的信息取样优先序。被试为浙江大学本科生80 名,男女各半,年龄18-22 岁,色觉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刺激材料为20个不规则几何图形。实验的自变量有3个:①作业任务,认同与匹配2种;②显示条件,良好与不良2种;③显示方式,旋转与不旋转2种。因变量用了反应时与错误指数二项。实验的作业有二项,一项是对呈现在CRT上图形做判别作业;一项是有关信息取样优先序的问卷作业。Friedman 双向方差分析和Kendall一致性系数检验的结果表明:不规则几何图形的信息取样优先序有按取样特征信息差异度序进行编排的趋势。较稳定的取样序,特别是将整体信息置于较优先地位的取样序有助于提高图形识别的作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自由讨论条件下群体决策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实验室实验考察了自由讨论条件下群体决策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Stasser所提出的信息取样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1)部分证实Stasser的信息取样模型。在信息不分享的条件下,如果讨论前群体成员的偏好比较一致时,群体的确倾向于讨论分享信息和群体所偏好的候选人的信息;但如果讨论前的偏好不一致或任务难度较低时,这一结论难以成立。(2)自由讨论条件下,群体规模的增加会增加分享信息的讨论量,而对非分享信息的讨论程度则无显著影响。而在任务难度方面,只有任务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才有分享信息的讨论优势。  相似文献   

6.
群体决策研究表明群体要实现优化的决策,需要在决策时提取和加工更多的信息,特别是那些为个体所拥有的非共享信息.本文从信息分布、群体特征和决策规则三方面人手考察了非共享信息提取和加工的影响因素研究,归纳了当前对于群体决策中非共享信息提取及加工的心理机制观点、并对非共享信息研究的方法和测量指标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MAU程序和自由讨论的群体决策质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比较了在信启、不分享条件下多特征效用模型(MAU)决策程序和自由讨论对群体决策质量的影响,并对影响MAU决策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1)MAU程序可以较好地克服群体动力学方面的一些消极影响,表现出挖掘信息(尤其是非分享信息)的充分性。但MAU程序在被试的态度和社会交互作用等心理效标上并未显示出优势;(2)在MAU条件下,群体规模的增大对分享和非分享信息的讨论量无显著影响。而任务难度效应要和群体规模一起才能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决策任务中,团队由于拥有来自不同成员的多样信息,因此通常被认为能够较个体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团队对于信息的利用并非十分有效,表现在团队会更多地讨论所有成员都拥有的信息(即共享信息),而相对忽视了每个成员所独有的信息(即非共享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共享信息偏差(Shared information bias)"(StasserTitus,1985)。共享信息偏差的存在阻碍了团队获取更高质量的决策结果。本文基于隐藏文档范式,针对共享信息偏差的产生原因,分别介绍了信息取样模型、动态信息取样模型、相互提升效应、偏好效应这4种解释机制,并归纳总结了信息分布、团队任务特征、成员特征及动机因素这4类影响因素的作用。最后,从结合团队认知、探究情绪因素及整合团队有效性框架这三个方面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群体决策判断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与讨论了群体决策判断的心理学研究的概况和主要理论模式,包括社会决策图式理论、选择转移理论、群体判断模型和群体反馈理论等。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群体决策判断研究中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并讨论了群体决策知识转换在决策中的重要性以及群体决策分析系统设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任务难度、决策培训诸因素对群体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全全  刘方珍 《心理学报》2003,35(5):669-676
通过3人群体的人员选拔模拟实验。考察了任务难度、群体结构和决策培训三个变量对群体决策信息取样的影响。结果显示:(1)部分证明了Stasser的信息取样模型,分享信息具有讨论的优势,同时偏好是影响群体决策的中介因素,但是,该模型只适合于任务难度较大的情况;(2)设立具有信息管理作用的领导者这种群体结构在信息取样中没有表现出主效应,它只是通过与决策培训和任务难度一起对信息取样产生影响;(3)策略计划和信息警戒性的决策培训对信息取样有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非分享信息的讨论比例,然而这种影响仅发生在任务难度小或适中的情况下。决策培训对信息取样的影响发生在讨论的开始部分,并影响了讨论前的个体偏好;(4)群体结构和决策培训具有交互作用,从而影响了群体讨论的信息取样,群体结构和决策培训都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团体决策支持系统和团体讨论对团体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辉  刘艳芳  张侃 《心理学报》2003,35(2):190-194
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团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和团体讨论对团体决策的影响。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小组决策任务,对小组决策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了在有无GDSS的支持和有无团体讨论两个变量所决定的4种实验条件下,小组决策取得结果的正确性和组内的一致性。用ANOVA方法分析了4种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发现GDSS能提高团体决策的正确性,而团体讨论将有助于成员做出一个正确的、一致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使用被试间实验设计,分别研究了个体和团体两种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心理卷入强度高低对决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个体还是团体任务情境,不同的心理卷入度的决策者,决策结果差异显著;高心理卷入情境下,决策者的决策更为客观和公平。(2)团体任务高心理卷入情境下,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评价和对其他小组的评价差异不显著。(3)团体任务情境中成员的决策结果比个体任务情境的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3.
14.
15.
何贵兵  张平 《心理学报》2004,36(1):37-43
以往社会决策图式理论没有考虑决策群体中成员的地位、成员的价值取向和专长知识分布等决策者影响力因素对群体决策整合过程的影响。本文在考虑上述诸因素影响的前提下构建了决策者影响力函数,通过投资决策模拟实验,综合使用决策影响力函数和个体偏好分布来预测群体决策的结果。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决策者影响力函数和修改后的社会决策图式理论比传统的理论能更准确和有效的预测群体决策。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群体在动态系统控制决策中的内隐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贵兵  曾建华 《心理学报》2003,35(6):777-785
采用计算机网络模拟技术,考察分布式群体在动态系统控制决策过程中对系统规则的内隐学习效应及其迁移。结果表明,在决策者的显性规则知识量极少且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决策绩效随决策进程适应性提高。决策者所能报告的规则知识量与决策绩效的相关也不显著。同时,当决策任务目标转换时,决策的高绩效得以维持。这表明群体决策者能对动态系统规则进行内隐学习,且能正迁移到类似的决策情景中。研究进一步指出,群体决策行为的动态适应与内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管理人员对影响新产品开发决策宏观动力场因素的认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全全 《心理学报》1994,27(3):255-263
在先前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考察了管理人员对宏观动力场因素不确定性质的认知,它涉及全国三个地区121名管理人员和15家工厂企业。研究证实了从管理人员角度看,宏观因素变化性的主要维度是波动性、趋势性和时距性,经营信息不确定度、外部管理与招工不确定度、供应与公关不确定度,构成了总的动力场不确定性。最后,研究管理人员的认知结构对新产品开发决策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信息加工领域中的情境模型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Wyer和Srull把情境模型理论引入社会信息加工领域以来,情境模型理论成了社会信息加工研究的热点,其自身结构和加工机制也得到研究者的不断完善。该文简要介绍了情境模型理论的内容、结构及其基本假设。即情境模型代表人们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具体事件和情节的知识,并且通常在社会信息的理解过程中自动建立。这种模式一旦建立,就为理解新信息及作出相应的判断提供基础。情境模型包括三种基本信息:时空框架、实体集合及实体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认为人们在理解信息的过程中至少需要建构5个维度,即:(1)空间,(2)时间,(3)实体,(4)因果,(5)目的。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情境模型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