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     
有一样东西,人们都希望得到它,但只要你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你就会将它源源不断地送出。你送出了,你也会得到他人送来的“它”。有了它,岁月便有了光泽,世界便有了温暖,生命便有了力量,生活便有了内涵;有了它,你的精神会更高尚,你的情感会更丰沛,你的人生就更有追求,你的奋斗就更有动力。这样一种东西便是“祝福”。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象是20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心理学家马尔慈认为: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象,就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动作机制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沮丧的失败者,你就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耷拉脑袋的自我。反之,如果你觉得你是个总统,你便能成为一个总统。这种自我意象就是自己的“标签”。美国一著名心理学家说:“心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你的“标签”会直接影响你的成败,“成也标签,败也标签”。我们在漫漫的人生路中,用好自己…  相似文献   

3.
在周五凌晨四点多钟,与平时一样,科威特“大清真寺”传出庄严肃穆的“ANLLA…HUAKB—AR…”———真主伟大,真主伟大……”的宣礼声浪回荡在寂静的天宇,迎来了朦胧的第一缕晨曦。穆斯林们如同往常一样来到清真寺“晨礼”,仿佛给这古老的阿拉伯国家———科威特注入了第一股活力。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时,本来就人口稀少的科威特,此时大街小巷更显得静悄悄。然而,如果你到跳蚤市场去看一看,却会是另外一番景象。跳蚤市场位于科威特的舒威赫工业区。当我随着车流、人流刚进入跳市,便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热闹场面。在一眼望不到边…  相似文献   

4.
密码     
如今真的是一个密码时代了。 君不见密码满天飞吗?“时时有密码,处处有密码”,这一点也不夸张。现代生活中“卡”是越来越流行了,你一定也拥有几张卡吧?比如银行储蓄卡你一定不会少,如今的银行这么多,为了取款方便。你还应该多备几种,工行牡丹卡,交行太平洋卡,邮政绿卡,招行一卡通等等。同时,你还会有电话卡,若你在企业或学校工作,你还会有饭菜卡。有卡便会有密码,这样你才会有安全感,甚至会去防你的亲密爱人;你还会想统一设一个密码,又担心被别人轻易破译  相似文献   

5.
追赶     
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当为追赶。 你有追赶的,说明你有清晰的追求目标。 没有目标的航船,什么风都是逆风。离开了此岸,便没了彼岸,即使是牡观的行进,也是折腾或兜圈。没有目标的苍鹰,所有的俯冲与盘旋只能叫嬉戏,即使在朝阳间背影分外潇洒,却只能空留凄凉和苍白。  相似文献   

6.
追赶     
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当为追赶。你有追赶的,说明你有清晰的追求目标。没有目标的航船,什么风都是逆风。离开了此岸,便没了彼  相似文献   

7.
大约很少会有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不曾历经过嘲讽、挖苦和击打。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喜欢你,或者嫉妒你,再或天性自私,心胸偏狭,为人尖刻。所以假若你做错了什么,成就了什么。或者生出一些在外人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刻薄的言语,便会像一盆脏水一样,朝你无情地扣下来。  相似文献   

8.
储蓄友情     
友情不是一眼清泉,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泉水供你解渴;友情是一棵小树,只有你不断地给它浇水,它才会长出甘甜的果实供你充饥。友情不是一轮红日,一直亘古不变地发出光芒给你温暖;友情是一弯明月,只有你持续地对它投去关怀的目光,它才会用纯洁照亮你脚下的路。友情不是一支焚香,送它一点火苗便会燃烧自己的全部换来满室芬芳;友情是一个大储蓄罐,只有你经常往里面投入真诚,它才会在你需要时吐出帮助。储蓄友情是成功人生所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储蓄友情就是在储蓄成功。对朋友不断地储蓄友情,就不会遭到背叛。面对三千门客恳…  相似文献   

9.
相思客栈     
如果用你纤纤玉指 刺破我坚强的胸膛 那儿会流出嫣红的血 映出你似水的容颜只是 你那一回眸的容颜 是否能把相思变浅  相似文献   

10.
阴晴     
正一个性格晴明的人,他决不喜欢阴霾的天气。天气会使人心境转变。不过月亮会使愁人更愁,却不会叫快乐者转自生愁,除去乐极时悲从中来,这又不是平常人都一样。说"阴晴"却不许说这么远。你若是常在一切人们脸上找出阴晴来,倘若会看出他或她阳光满面,有彩霞,有美丽的碧天,年轻人如果他的脸色是晴明的,则朝气勃勃,如初升的太阳在向你微笑。你对他在想什么?或者你对这晴明有什么高兴处吧?或者你在想这初升的太阳,应该有一片海洋来托住它,于是你便想你会变成一个无涯的碧海,让它  相似文献   

11.
你想在人际交往中独树一帜吗?你想在社会交际中左右逢源吗?那么,请掌握———一、主动向对方打招呼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对于陌生人来说,你先开口向对方打招呼,就等于你将其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以谦恭热情的态度去对待对方,一定能叩开交际的大门。如果你能用自信诚实的目光正视对方的眼睛,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报姓名时略加说明记忆术中有一种被称作“记忆联合”的方法,这是一种把一件事与其他事连在一起的记忆方法,初次见面的人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加深他人对你的印象。比如你姓张,便可说:“我姓张,张飞的张,不…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经常上街买东西,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即购物的成功率同购物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很有关系。一般来说,心理准备状态有两种,一种是事先有明确的购物目标与标准,二是事先没有明确的购物目标与标准,只想买便宜的东西。抱有第一种心理准备的人一般不会走太多商店,只要遇到合适的东西,便会很快购下来。  相似文献   

13.
你和我     
一次偶然的聚集便注定我要跟随你一生认识你并不是我自己有多么聪明是你用慈爱的手擦亮了我心灵的眼睛旧的皮袋早晚都要破裂新器皿内已注满了新的生命从今以后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我把我的全部都交在恩主你的手中尽管与你同行不能够一帆风顺反而会遇到许多暗滩礁石暴雨狂风但我相信只要一路上有你带领我便会认清航向勇达彼岸你和我@冯振江!吉林~~  相似文献   

14.
我不喜欢你     
我不喜欢你。你是否敢当着对方的面,做出这样的暗示?甚至,你是否敢当着对方的面,说出这样的话?我指的不是那种爱恋范围内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社交范围内的喜欢或不喜欢。生活里,总会有你不喜欢的人。与之交往时,你会感觉别扭,压抑,烦躁。也许没这么严重,你只是感觉无趣——既无共同爱好,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几千年来,人们迷失在爱情里,觉得爱情只有天上有人间无。其实事情并没这么玄妙。在我眼里,爱情不过就是两性相悦。一对男女,你喜欢我,我喜欢你,这便产生了爱情。男人为什么会喜欢女人呢?一、因为女人长的很美。好看的女人一  相似文献   

16.
溺爱是害     
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孩子一出生便会成为父母、祖父母、乃至姨姑叔舅共同关注的目标。群起而宠之,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娇宠过度,爱便会变质,教养不当,便会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六岁的男孩子,进入幼儿园学前班已经两个月了还时常在吃饭和午睡时问老师:“幼儿园大门开了没有?我妈妈来不来  相似文献   

17.
佛言祖语     
《法音》1992,(12)
一转语开示学人,谓我今亦不论你禅定智慧、神通辩才,只要你下一转语谛当。学人闻此,便昼夜学转语。错了也!既一转语如是尊贵,如是奇特,则知定不是情识卜度见解依通所可袭取。盖从真实大彻大悟中自然流出者也。如其向经教中,向古人问  相似文献   

18.
智慧语丝     
正在年轻的时候,在那些充满了阳光的长长的下午,我无所事事,也无所惧怕,只因为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有一种永远的等待。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而你,你一定会来。——席慕蓉《写给幸福》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张晓风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张抗抗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重复知盲发生在知觉阶段还是在记忆阶段。采用快速视觉系列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representation, 简称RSVP)任务, 让被试即时回忆80个词表中呈现的词。操作了词表中目标词的重复数, 分为无重复、单刺激重复(重复一对)和双刺激重复(重复两对)三种, 和目标词的情绪效价, 分为中性词和情绪词两种。结果发现, 对目标词回忆的正确率是:当目标词和非目标词都是中性词汇, 即二者的情绪效价强度相当时(实验1), 在无重复条件与双刺激重复条件下无差异, 二者均大于单刺激重复条件; 当目标词是消极词汇, 非目标词是中性词汇, 即目标刺激的情绪效价强度大于非目标刺激时(实验2), 无重复条件与单刺激重复条件无差异, 二者均大于双刺激重复条件。结果表明:(1)RSVP 任务下词表中有双刺激重复时, 如果刺激的效价强度相当, 出现重复优势; 如果目标刺激的效价强度高于非目标刺激, 出现重复劣势; (2)人们会主动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给效价高的刺激, 重复知盲产生在记忆阶段, 支持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假设。  相似文献   

20.
关于哲学与哲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要对我国当前的哲学状况作出一种描述,使用“贫困”或“危机”之类的字眼恐怕不会遭致过多的反对。真实的情况是,在“经济指标”、“物质利益”成为价值标准并进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强势话语之后,人们或自愿或被迫地被塑造成“欲望工具”,不断走向物质性生存,哲学便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退出,成为一种精神奢侈。“哲学有什么用?”———这是所有关于学术之价值的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它看上去像是社会公众对于哲学的一种质疑,实际上是他们对于哲学的一种拒绝。在这种压力下,学界对于哲学间或有一些反思,进行过一些讨论:有的把哲学看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