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伏永红 《天风》2006,(4):22-23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相似文献   

2.
    
易军 《天风》2002,(4):41-41
爱是天赋的情感,也是人与身俱来的责任。爱是不可定义的,因为有了定义就有了范围,而爱是无限的。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妒忌,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是爱的最详尽的罗列,也是爱的最深刻的注释。为了完成一个古老的预言,为了服从一种伟大的意志,耶  相似文献   

3.
爱的真谛     
傅真 《天风》2005,(7):34-35
神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无限度的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神的爱是舍己的爱,无私的爱——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神的爱是公义的爱,圣洁的爱——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神的爱是永久的爱,超越的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相似文献   

4.
罗博学 《天风》2005,(2):53-53
面对"爱"这个问题,许多人在疑惑,许多人在思索,许多人在行动,许多人在无言地付出。"你们要彼此相爱,这就是我的命令"。"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我们希望每个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能在充满爱的世界中成长。因为有爱,我们自信;因为有爱,我们幸福;因为有爱,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对得起上帝对我们人类无条件的关怀和养育。在人海如潮的大街上,当我们看到一些衣衫褴褛的残疾人在酷暑严冬中行乞,我们会主动奉献,不在乎多少,只在乎心意,这是一种爱;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或怀抱婴儿的妇女而至,我们会自觉让座,这也是爱;父母从  相似文献   

5.
卷首圣言     
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大,不作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格前13:4-7)  相似文献   

6.
1、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的,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若望一书》4:16)2、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作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林多前书》13:4-7)3、你们的一切事,都应以爱而行。(《格林多前书》16:14)4、应孝敬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地方,延年益寿。(《出谷纪》20:12)5、凡是辱骂自己父母的人,他的灯必在幽暗中熄灭。(《箴言》20:20)6、不要轻慢老人,因为我们将来也要成为老人。(《德训…  相似文献   

7.
婚姻是人生的大喜事。婚礼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礼节。基督教对婚姻看作是一件神圣的事。不仅要求男女二人之间慎重结合,而且要求二人在神面前庄严地许愿立约,得到神的祝福。现在根据圣经的教训,作简要的证道。婚姻之礼是神所设立的 圣经记载:起初,神造人,不是单造男,也不是单造女,乃是造男女两性,使之结为夫妻,组织家庭,并赐福给他们。耶稣说:“因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在精神哲学视域下深刻剖析了婚姻伦理关系,婚姻伦理本质在于夫妻双方个别性的人与婚姻伦理实体之间“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婚姻持存的精神基础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婚礼和一夫一妻制确证婚姻伦理的崇高与神圣.黑格尔对于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分析对解决当前我国婚姻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缔造“有精神”的婚姻,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望、爱,其中最大的就是爱,让我们一同来思想“爱”!爱的生命爱是恒久忍耐,……不计算人的恶,……《哥林多前书》13章4-7节诗人白朗宁说:“把爱拿走,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了!”是的,爱是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最美的芬芳,也是最久远的清泉,如同清新溪流潺潺流下,浇熄忿怒的指责,洗净自私的贪婪,唤醒远去的灵魂。爱是什么?基督给予我们最好的答案:“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参加2:20,约3:16)爱是付  相似文献   

10.
忍耐与饶恕     
《天风》2006,(12):35
“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罗15:5) 成人: 你是否有时觉得孩子换衣服上学换得太久了? 交通那么拥塞让你觉得走路还快一点?你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那天你心情被搅乱了以至怏怏不乐、甚至有点生气,总言之你变得没有忍耐。你可有时觉得别人对你没有忍耐是因为你走得不够陕?讲话太慢?叉或者开车迷路了?相信你不会喜欢成为别人不耐烦的发泄对象。试想想有那么凡事顺利的一天, 你觉得宽容、安详、平静,你觉得好有忍耐。于是你一再地向儿子解释他的数学难题,很乐意地帮忙你的配偶去寻找遗失的钥匙,甚至有人在你前面插队也不以为忤。你有没有接受过别人耐性的对待?有没有人对你说过你要多点时间才能完成是可以理解的?试想想神一而再,再而三地饶恕你、支持你,他是何等的恒久忍耐。  相似文献   

11.
恩敏 《天风》2011,(9):47-48
近年来,有一个有趣现象,有不少青年人跑到教堂来找牧师,要求在教堂举行婚礼。当牧师问及他们是否是基督徒时,有人就吞吞吐吐,也有人则干脆摇头。不是基督徒,哪又为什么喜欢来教堂婚礼?回答是:“具有高贵典雅风格的西式教堂婚礼很‘洋派’啊!”也有人回答则是“电视上英国王子都这样,很摩登呀”!总而言之是“比较时髦”!  相似文献   

12.
谢恩 《天风》2011,(9):47-47
婚姻是众人都关注的人生大事,而婚礼则可以说是婚姻中最重要的时刻。随着社会的开放,作为基督徒婚礼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教堂婚礼,也以西方文化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非基督徒所认可,他们在拍婚纱照时总希望能有一些古老的教堂或是公园中的假教堂为背景,甚至希望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相似文献   

13.
意境作为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构成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因素。尤其在中国山水画中,已成为衡量一幅作品高下的重要标准。追溯意境论的渊源,应当起自《庄子》,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睨于万物”,“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给意境论的“物我与共”,“主客为一”“情景交融”的美学理论提供了哲学基础。其次,“境”的概念源出自“庄子”,初文无“境”字,原文为“竟”。许慎解释说:“乐曲尽为竟”。段玉裁注云:“曲之所止也,引伸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界”与“竟”同义。(1)之后,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  相似文献   

14.
读经:伯23:8—10,亚13∶6—9,诗139∶23,玛3∶2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1∶2)金子不  相似文献   

15.
来到神的面前已经过了5个圣诞节了,5年来读过经、听过道,作过无数次祈祷,认罪悔改,祈求上帝赦免,也祈求耶稣的宝血洗净我的罪污。在无数次的认罪交托中,使我最激动的是神帮助我拆除了心中的两堵隔墙。 圣经中哥林多前书第13章第7节说:“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神的话对我有莫大的启示,他能使我心甘情愿地拆除21年前和13年前的这两堵隔墙。  相似文献   

16.
任四 《天风》1997,(8):40-40
来到神的面前已经过了5个圣诞节了,5年来读过经、听过道,作过无数次祈祷,认罪悔改,祈求上帝赦免,也祈求耶稣的宝血洗净我的罪污。在无数次的认罪交托中,使我最激动的是神帮助我拆除了心中的两堵隔墙。 圣经中哥林多前书第13章第7节说:“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神的话对我有莫大的启示,他能使我心甘情愿地拆除21年前和13年前的这两堵隔墙。  相似文献   

17.
陈兵 《法音》2006,(9):20-25
男女之间的爱情,可谓人类心灵中最具有驱动力、最富有诗意的内容。婚姻,为居家俗人的终身大事。处理爱情及与爱情紧密相关的婚姻、家庭问题,特别是其与佛教信仰、修行的关系,是许多在家佛教徒容易困惑的切身问题。对此,佛教极为重视,经论及古今祖师大德的著述中有许多相关指示,形成了一家独特的爱情婚姻观,为广大在家信徒提供了妥善处理恋爱、婚姻问题的指针。爱、爱情与贪爱《阿毗达摩发智论》卷一等对爱的定义是:对“净妙可意”的人、事物的爱好、喜欢、悦意、追求。汉译佛典中译为“爱”的梵语、巴利语原词,有好几个,含义各有不同。说一…  相似文献   

18.
忍耐是中华民族传统性格之一,是人有气度、有涵养的标志。能忍自安,有容为大。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二重性,过分的超限度的忍耐对身心有害无益。 必要的忍耐是人的良好品德。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忍耐,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忍耐,越王勾践卧心尝胆也是忍耐。有了忍耐,才能成就事业,造就人才;有了忍耐,才能在困难的环境中求发展,获得新生。但这些都是在“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思想指导下,是为了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常说:“吃亏是福,”这一句话的反面是“占便宜,”中间便是即不吃亏也不占便宜。为此,有人说,吃亏是福;有人说,什么都能吃,就是不能吃亏;还有人说,是我的拿,不是我的,白给不要。到底谁说的有理,实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道德经》说,“天地所以能长久就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活着。”《圣经》也说,“在  相似文献   

20.
高祖权 《天风》2002,(4):53-53
纯情之爱,都是清淡而且美丽的。罗曼·罗兰在《母与子》一书中透彻地谠“婚姻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专一不可取代,即两颗心的相互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