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忏悔     
顾为勇 《天风》2002,(4):25-25
如要属灵生命达到“八面玲珑,挥洒自如”的境界,首要条件是我们对“人生为何”这问题有一透彻而肯定的认知及信念。针对以上问题的考虑有三方面:1、人生价值;2、供养家室;3、生活方式。香港人普遍把这三个层面都与工作挂钩。我们的个人  相似文献   

2.
美育何为     
一、审美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从古到今,我们有不少的美学家,也有不少的美育家,但对"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他们没能讲清楚,反而是越讲人们越糊涂了.为什么?这就在于他们总是离开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谈论美,谈论美育,没有看到美乃至美育在根本上都以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为前提,没有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美乃至美育都不存在.美乃至美育问题,实际上都与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做人"密切相关!为改变此一局面,真正弄清"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解决人的本质问题,从人的"做人"谈起.解决人的本质问题,弄清人生何为,无疑是揭示"美是什么"以及"美育何为"的唯一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人平等享有尊严,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人。该理念被传统康德主义者们视为康德尊严思想中一个自明的命题。近年来,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并主张在康德哲学中"为什么要尊重人"的根据不在于人人享有尊严,相反,因为道德法则要求我们尊重人,所以每个人都享有尊严。可以以"尊严是什么"、"为什么要尊重人"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对上述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灵程絮语     
《天风》2020,(6)
正(1)友谊经文:雅2:23;路15:29;箴17:17"友谊"即是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浓厚。我们基督徒皈依了救主,更为主所用,弟兄姊妹皆有深厚的感情。人生就是如此,亲情、爱情、友情和神情,这一切好的友谊,都有神爱的相伴。友谊是人和人之间的财富,谚语云:"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情深恭维多,知己笑谈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  相似文献   

5.
信德与人生     
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人的归宿在何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困扰着人们,是学界鸿儒也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曾经有一位教授就此问题向胡适请教。胡适说:"我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还有一个学生问他的导师:"人生的意义何在?"导师答:"为口腔一日三次机械运动呀!"瞧,将人格降为兽格,也算"谦虚"了。无信仰的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人死如灯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不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可悲的是,举杯浇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中国人最喜欢"一"。譬如"吾道一以贯之",能见出这个人的坚决,多么鲜明,又多么忠诚;又如"天下定于一",所以叫"定一"的人特别多,如陆定一、符定一等。有了"一",就有了一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我觉得许许多多的数学现象,其实都是人生现象,它们反映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道理。我最喜欢举的例子是我在北戴河看到的一个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主事者将4种不同颜色的球,红、黄、蓝、白每样5个,总共20个,全部放进箱子里,参与者从里面任意摸出10个球。  相似文献   

7.
陈孝浪 《天风》2007,(2):14-16
人生在世犹如天上的月亮,有时候阴天看不见,有时候晴天看得很清楚,有时候缺,有时候圆。人生也是如此,有时有欢乐,有时有悲伤,有时有团圆,有时有离别,这是难免的,很自然的事情——以上三处经文,第一处提到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只是谦卑的人,才能够明白其中的美意。第二处经文告诉我们患难原是神的美意。第三处经文告诉我们: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由这三处经文可知,每一个基督徒遇到事情应该冷静对待,要透过事情看到神的美意,这是很重要的。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诗人,他有一句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是他自己人生的经  相似文献   

8.
正经常有基督徒说,我们信仰基督、跟随基督、活出基督真难啊。这确实是个问题。今日基督徒面临的诱惑非常多,心中常有矛盾、苦闷。耶稣给我们一个邀请"来,跟随我"。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邀请。在生活中,我们被邀请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和被尊重。耶稣给我们的邀请同样也是肯定和尊重我们的存在。被人邀请在肯定自己的价值和被尊重的同时,当你回应邀请时,需要付出。比  相似文献   

9.
日常三喜     
正古代有"人生四喜"之说:"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但都是在特殊的环境、机遇之中形成的,日常难得、少见。又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辛弃疾词云:"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见,凡俗生活中,烦恼总是多于欢喜,琐事、小疾、困惑……可谓按下葫芦,却又浮起了瓢。那么,日常中,如何能每天都保持身体舒适、心情愉悦呢?我体会,通过三件事可以做到,即,跑步、洗澡和读书。此三件事,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10.
在深化改革中搞好医德医风建设──访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刘兵同志本刊特约记者杨青道德,人类社会这一特有现象,在历史长河中,任何形态的社会都离不开它,每个民族、阶级、职业,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水准;在人生的历程中,时时处处都会遇到道德问题。与医务活...  相似文献   

11.
立心     
正最近的阅读中,遇到两个有趣的人。他们的人生,让我在不惑之年拧着眉头,再次思考起人生这个严肃的话题。不管上帝是不是正在暗笑,我都被引领着,兀自深陷了进去。这两个人,一是北宋的诗僧道潜;一是被我们称为"驴友"  相似文献   

12.
人生之道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慨。这种感慨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生有限,自然永恒,在这天地悠悠、物序流转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渺小生命。孔夫子给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3.
闲自心生     
正闲,是一份清静之境,是一种不受世俗物欲干扰的人生状态。乌尤寺有对联云:"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意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只要人不以功利为目的对待,便都会呈现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姿态。做到了这一点的人,也就是拥有心品之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保持悠闲之心,相反,则终日浮躁难安,无法清静。我们来到世上,都得品味生活的苦难与艰辛,快乐与幸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际遇是变幻莫测的,事实上,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有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发展伦理研究中关于"发展"的伦理涵义的考察,有三条进路:对经验的事实的归纳性表述;从某一或某些具体问题的反思出发而达到伦理上的突破;一种广义视角的综合.它们都无法保证"发展"的伦理涵义的普遍必然性,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发展"概念本身来阐明它的伦理涵义,这是发展伦理研究的一个基础性和前提性论证.我们会发现,必须给"发展"加上一些限定条件,它才具有伦理涵义.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上帝存在该如何?如果有善恶,我们该如何?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的?我们能使宇宙和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吗?这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其话题包括自由意志,宇宙的性质,生命的意义,指出,没有上帝,人们一样能够使生活充满爱、充满意义、充满乐趣。这本书也是对其时代的挑战:不论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每个人都需要独立思考宇宙人生等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祥禄 《孔子研究》2012,(3):117-124
孔子依据"仁"而自觉地作圣贤工夫以发展完善其道德人格,并"践仁知天",达至与宇宙万物为一体的人生境界;康德依据绝对命令而禁绝种种感性欲望之诱惑,从而纯化道德之动机而彰显理智世界之人格。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虽在德与福如何一致等问题上存在不同,"仁"与"绝对命令"自身也有一定不足,但它们都强调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彰显了人的道德生命和内在的人格世界,体现了一种超越的、终极的人生价值追求,这对于越来越"物化"的现代人而言具有重要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个社会角色中,而常常失掉了自己的"真我"。我们每个人真的有"真我"吗?这似乎是个问题。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曾说,当一个人向别人介绍自己:姓名、出生地、住址、职业、爱好,等等,总有一些东西剩下来——那就是自己的"存在",不能被思考和言说。这剩下的东西,或许就是"真我"?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相似文献   

18.
感悟人生     
吴正银 《天风》2008,(18):19-19
一次,在一个兄长的家里,很惊讶地听到嫂子讲的"男人到了四十才懂事"这句话,细细想来还真有一定的道理.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和体会,大概人到四十其思想开始成熟沉稳,是所谓"四十不惑"吗!其实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9.
<正>三、质朴、晓畅的诗性言说:童庆炳的理论文风(一)"境愈高时言愈浅"为了说明童庆炳的文风,我们先看以下的三个语段。这三个语段讲的都是诗歌的节奏,来自三个不同的作者:1.谐与拗是它对于生理、心理所生的影响。……通常我们听音乐或歌唱时用手脚去"打板",其实全身筋肉都在"打板"。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与鲁迅一样,都是永远的智者,他的终身美育、全民美育的思想,对我们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和民族思想情操的升华,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在蔡元培的心目中,中国人应该具有的民族素质,一是"宁静而强毅的精神";二是"伟大而高尚的行为";三是"美与高"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