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科学发现的理论或方法论,不论是经验主义的,理性主义的,还是直觉主义,都不能令人满意。在这里,设定一种包含了归纳、假说—演绎和逆推的方法的科  相似文献   

2.
正谁能抓住机遇出现的前兆,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谁就将是最大的赢家。这种预见能力就是眼光。创业,你可以没有资金,但是绝对不能没有眼光。眼光,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有一次,约翰·甘布士所在地区经济陷入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金可以买到100双袜子了。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都以为他疯了,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  相似文献   

3.
当黑格尔从哲学的高度表明“人的需要和智慧曾发明无数多的运用和征服自然的方式”(黑格尔,第7页)的时候,这实质上是说:人不只是能够进行“发现”的动物,更是能够进行“发明”的生灵。也正是在“发明”的意义上,尼采才说,能够创造新的名称和“事物”的人类“只能当创造者”。(尼采,第92页)。事实也证明,从古至今,科技史上的许多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都与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先天拥有的发明能力紧密相关。可以说,从古代的原子论、整体论到近代的归纳论、演绎论、分析综合论,再到20世纪流行的直觉论、否证论、试错法、建构论、…  相似文献   

4.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误认为作为科学常用的数学逻辑方法就是科学发现的方法,作者通过列举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不足,指出它们的错误,提出科学发现的真正方法应该是怀疑论和逆推论。认为科学家要像一位神秘的侦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进行质疑和反思;持有怀疑态度的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他们不应该迷信任何人,而应该大胆怀疑,敢于创新。他还从科学史角度列举了很多科学发现的事例,无不说明批判性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科学家并不是坐在实验室里对乌鸦的颜色、太阳明天升起、每天都将喂养火鸡等进行归纳概括。——伯顿·S·格特…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现是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国外曾于1978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举行了纪念莱昂纳特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科学发现,与会者就科学发现的逻辑在科学哲学中的地位、发现逻辑与证明逻辑、科学发现的逻辑的主要方法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会后,于1980年出版了《科学发现,逻辑和理性》、《科学发现的实例研究》二本论文集。国内,1983年在香山举行的第三次科学哲学讨论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科学发现。会后,邱仁宗等组织编写了《成功之路》,对科学发现的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有关科学发现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得到了自然科学家的热心关注。自然科学家为科学发现的研究提供了思想素材;科学发现研究也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另一方面,科学发现的深入研究,也为认知科学和哲学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现既是科学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科学史的一个中心问题,但这两个学科对此问题的探讨方式是大相径庭的。科学哲学家主要关心的是科学理论的证实(或否证),而不是理论的起源或获得理论的过程。事实上,不久之前,大部分科学哲学家还在否认发现过程理论的可能性,而且,这种观点在这一学科中大概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对发现感兴趣的一股涓涓溪水已经发展成了一条相当可观的河流。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现学习的新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及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发现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且研究的重点从概念发现学习转向了科学发现学习。该文综述了有关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过程及机制的新近研究,包括双重搜索模型、科学推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现学习的新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建伟  陈琦 《心理学动态》2001,9(4):289-294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及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发现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且研究的重点从概念发现学习转向了科学发现学习。该综述了有关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过程及机制的新近研究,包括双重搜索模型、科学推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10.
所有科学进步,都是一系列发现的结果。因此,对于科学进步的研究来讲,最富有成效的途径也许就是研究科学发现了。科学哲学试图解释科学进步的本质和科学进步的机制问题,不过,按照人们广泛持有的观点,它不应论及发现和理论的产生。那么,这是否是个传统的僵局呢?让我们更为仔细地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吧。  相似文献   

11.
再谈医学发明发现与机遇的关系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医学与哲学》1993年第8期《也谈医学发明发现与机遇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关系一文)认为“机遇与发明发现的关系即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不能成立”。在这里,该文混淆了辩证法的基本范...  相似文献   

12.
13.
“发现”一词,一般认为,是指一种思想或理论的最初发生或最实概念。它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过程,而不是证明的最后成果。通常说的“证明”,包括确定一种观点的支持度与认识的根据。它意味着或者过程、或者成果,这取决于前后关系。发现和证明的关系是同一的还是分离的?就十七世纪的经典发现纲领来说,发现的方法就是证明的方法,发现的逻辑等于证明的逻辑,发现和证明  相似文献   

14.
初二学生的科学观及其与科学发现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旨在通过问卷法和实验法考察初二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认识论观念及其对学习过程和策略的影响.研究一发现,在科学的动态性、有限性、客观性、理论价值取向、公众性以及对科学的态度兴趣等六种基本观念上,初二学生总体上持有较混合的看法;对科学的积极态度与学习者的物理学习成绩相关显著.研究二考察了科学观对科学发现学习的影响.科学的公众性观念与灵活应用测验成绩相关显著,科学的客观性观念及智力水平对科学发现学习中的控制性实验策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科学在于创新—评NO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到NO人们都不陌生,早在十几年前人们就知道,N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吸烟、汽车尾气、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都含有NO,它可破坏臭氧层,导致酸雨,甚至致癌,在战争中还可用作化学毒气,总之,人们对它没有什么好感。但是,通过近年的研究,人们知道,NO在人体中以自由基的形式存在,是一种脂溶性气体,是机体内广泛存在而性质独特的一个信号分子(signalmolecule),它是由细胞内的左型———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下生成的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器官中,在不同条件下发挥或利或害的双重作用。在生理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1996年7月24日,俄罗斯《消息报》披露了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阿尔卡季·扎宾的一项科学发现:正常人每15年就达到一个最佳创造高峰期,就是说15岁、30岁、45岁、60岁,甚至75岁是人生中的几个再生期.这个结论是扎宾对从古罗马时期开始到现在11842位名人的生平作了一番研究后得出的.笔者遵着循序思维原则,阅读了世界科技发展史,深切领悟到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与人的创造活跃周期密切相关.30岁的德国物理学家迈尔,和自己同时代大体同年龄的焦耳(英国人)、柯尔丁(丹麦人)等从不同途径,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提出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5岁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历经八年科学考察,继承前人奥肯、拉马克、贝尔对生物进化论的科学贡献,终于写成了《物种起源》、《动植物在驯化状态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光辉著作,使生  相似文献   

17.
先简单回顾一下我国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论争的历史。当昭和初年论争刚刚开始时,多数人认为,仅在自然科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以及各种科学思想中才有阶级性存在,至于科学理论本身则是没有阶级性的。不久,随着苏联对德波林的批判介绍到我国,“哲学的党性”观点也几乎一成不变地搬用到自然科学上来,就出现了一种看法,认为自然科学理论内容本身也贯穿着阶级性,承认存在着阶级基础全然不同的两种科学,即建立于形式逻辑和机械论方法之上的“资产阶级科学”和以唯物辩证法为指针的“无产阶级科学”;认为因阶级立场不同而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伴随着石油工业、炼焦工业的发展,有机化学很快地发展起来。当时,化学家们对各种元素分配表示其结合能力的数字即原子价用短线(化合价)来表示。譬如说,氢具有一个化合价、氧具有两个化合价,氯具有三个化合价、碳具有四个化合价。化合物就是由这些元素的化合价按一定的数量所组成的。如水是由一个氧和两个氢结合而成的,甲烷是由一个碳和四个氢结合而成的。 但是,一道难题却使有机化学家们感到一筹莫展:人们从煤焦油中提取一种气味芬芳的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问题     
一、科学问题英国科学哲学家玻兰尼(M·poLanyi)在其《解决问题》一文中曾认为:“一个问题或发现本身是没有涵义的。问题只有当它使某人疑惑或焦虑时,才成为一个问题;发现也只有当它使某人从一个问题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时,才成为一个发现。由此,玻兰尼对“问题”的涵义作出了某种界定。他认为“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智力上的愿望。”关于“科学问题”的定义非常多。玻普尔认为,问题就是“背景知识中固有的预期与其所提出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