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祈祷     
祈祷在教会要理问答的定义是:祈祷是提升心神归向天主,祈祷是整个自我,整个人迈向天主;更好说祈祷也是与天主接触,与天主交流。祈祷的方式很多:从祈祷的目的来看,有四种方式:(1)钦崇天主;(2)感谢天主;(3)祈求天主;(4)向天主忏悔。从祈祷的形式来看:有两种方式:(1)用言语祈祷,也就是口祷:包括求恩、忏悔、赞颂等。(2)心祷,也就是默想,主要使用理性功能,反省、推理。此外还有个人祈祷,团体祈祷等。为什么要祈祷?祈祷的重要性是什么?虽然人一生下来就领授了洗礼,原罪本罪固然得到赦免,但由于我们仍有自由意志,再加上魔鬼、肉体、世俗的诱惑,在意志力不够坚定的情况下,自然就容易失足犯罪跌倒。我们要想不被三仇打败,须有足够的恩宠帮助;但恩宠还必须借着祈祷才能获得。再者,我们若想与天主接触,保持天人之间的密切关系,非借祈祷不可。  相似文献   

2.
<正>祈祷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权利。如何祈祷才蒙上帝悦纳?祈祷的意向决定了祈祷的效果。我们若是沉迷于世俗的虚荣,求名、求利、求身份,把祈祷沦为欲望的投射,祈祷就会落空。我们的目光若注视内心,反省自己的生命,清除罪孽的缠累,把主权交给耶稣,祈祷必蒙上帝悦纳;以致烦乱的思绪得以梳理,受伤的心灵获得医治;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繁忙的事务就能从容面对。  相似文献   

3.
祈祷的心灵     
邦滋 《天风》2001,(9):25
祈祷能以它多方面的力量,帮助传道人的口自由地发出丰富的真理的言语。讲道人必须得到祈祷的支持,他是祈祷的产物。他的口必须得到祈祷的支持;他的口,必须被祈祷所开启与充满。神圣的口,是由非常多的祈祷所造成的。勇敢有力的口,是祈祷、常常的祈祷所造成的。保罗的口对于教会、世界、神与天国,大有贡献;他的口所具有的能力,是从祈祷得来的。 祈祷在如此多的事上,在如此多的方面,在一切上,对于传道人来说是何  相似文献   

4.
曾庆云 《天风》1995,(6):40-41
我们需要祈祷,上帝等待我们祈祷。 祈祷好比铁轨,上帝的行动犹如火车头,祈祷带来上帝的工作。 有效的祈祷就是按神的旨意去祈祷。  相似文献   

5.
论祈祷     
《中国天主教》2001,(3):22-25
一、什么是祈祷 有人说:祈祷不就是跪在堂里求天主赏自己所求的吗?说的对,但是不全面。全面的答复是:心里思慕天主,钦崇天主或求恩或谢恩,都是祈祷。 思慕天主,就是在工作顺利的时候,想起天主;在不顺利的时候也想起天主;在愉快的时候想起天主,烦闷的时候也想起天主。这些都是思慕的祈祷天主。钦崇天主,就是从心里赞颂天主;大自然的美妙,人类社会所具有的各种真、善、美,都能激发我们从内心赞颂天主。要求天主赏你聪明、才智,求天主赏你良善、和蔼、尊长爱幼的美德,也是祈祷。感谢天主赏你的智慧、健康等等,也是祈祷。 总…  相似文献   

6.
祈祷生活     
一 祈祷,不就是念经吗?是的,祈祷就是念经,但祈祷又不仅仅是念经!祈祷,不就是赞美上主吗?是的,祈祷就是赞美上主,但祈祷又不仅仅是赞美上主!祈祷,不就是求恩吗?当然是的,但祈祷又不仅限于求恩!就祈祷最为本质的含义来讲,祈祷总比“念经”、“赞美”、“求恩”更多。那么,祈祷是什么呢?祈祷  相似文献   

7.
人生提醒     
佚名 《天风》2011,(8):61-61
祈祷应当成为习惯,但仅仅是习惯又不是祈祷。祈祷不可以替代一切,但一切不可替代祈祷。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说真话的最大好处就是你不必记得你都说些什么。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相似文献   

8.
<正>祈祷是阿拉伯语■的意译,一般称谓"做杜阿"。它属于穆斯林的功课之一,常做祈祷者会祈有所得,获真主之喜。真主说:"如果我的仆人询问我的情状,你就告诉他们:我是临近的,确是答应祈祷者的祈祷的。"(2:186)穆圣也说:"祈祷是功课的精华所在。"故穆斯林应经常向真主祈祷,因为它是抵制一切恶事灾难的有力武器,是蒙  相似文献   

9.
陈企瑞 《天风》2011,(7):48-48
祈祷不是要神听从人,而是要人听从神;不是要人改变神,而是要神改变人;不是要催促神做事,而是要等候、顺服神旨意的成就,义人的祈祷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计文 《天风》2018,(5):1-1
多年前在香港,笔者有机会参观了机场祈祷室,只见狭小的空间内有各种宗教信徒在祈祷。据机场义工介绍,不同宗教信仰者皆能在祈祷室中和平相处,见面都会礼貌地点头微笑,然后各自祈祷,互不干涉,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11.
<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宗教界和平祈祷活动9月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4日下午会见了参加和平祈祷活动的宗教界代表。  相似文献   

12.
海外信息     
法刊称只有一半法国人做祈祷海外信息 法新社巴黎4月11日电,据《朝圣者杂志》刊出的一项索福莱斯的民间调查,只有二分之一的法国人在生活中抽出时间祈祷(42%)或沉思默想(8%),22%宣称经常祈祷,至少每周祈祷一次。 该调查显示,对祈祷最不感举的是25-34岁的年龄阶层(只有29%的人祈祷或沉思)。18-24岁的年轻人祈祷的比例较多一点(38%)。65岁以上的人对祈祷最感兴趣(75%祈祷,44%每周祈祷数次)。 关于祈祷的方式,79%宣称在自己家里祈祷,认为主要是一个私人活动,集体祈祷的比例较少(1…  相似文献   

13.
东正教会的丧葬仪式和纪念死者,其本质不在于准备后事和追思等外部形式,而是祈祷,就是向上帝、圣母、圣徒祈祷死者灵魂的平安和未来得救。祈祷是东正教对死者的灵性关怀的集中体现。东正教会对死者的祈祷包括送终祈祷、守夜祈祷、安魂祈祷、安葬祈祷和日后悼念五个阶段。与中国儒家传统丧葬礼仪突出其社会功能的特点相比,东正教丧葬仪式具有更多对死者的灵性关怀的取向。这种对死者的灵性关怀同时对生者具有缓解悲痛、生命安慰和道德教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彦理 《天风》2003,(3):4-5
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本意不是灾难与痛苦,而是和平与喜乐;耶稣传扬的福音不是战争与仇恨,而是和平与爱心;中国基督徒要为和平努力,要为和平祈祷。本刊特刊登已故孙彦理主教的讲章,以表明我们恒久为世界和平祈祷的心志。  相似文献   

15.
第十一章以色列人的公颂祷(上)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知道天主的选民以 色列在战争与和平时期,以及在祭祀和实际 工作方面的情况。此时,该是我们聆听他们祈 祷的时候了。我们懂得,一个人的宗教信仰生 活可以用祈祷来加以衡量,这也同样适用于 一个民族或国家。借助对以色列入的祈祷生 活的讨论,我们能够更多地领会在以色列这 个民族中所燃起的信德的火焰,尽管时而明 亮耀眼,时而膝陇暗淡,但从未彻底熄灭过。 以色列入常常祈祷,而且是自然而然地、公开 地。率直地祈祷;可以说,祈祷是他们生活中 的一项平常而又简单的事务。《旧约》…  相似文献   

16.
祈诗三宝摄受力,佛法再宏寰宇中; 苦海众生慈航渡,解脱轮回成佛果。祈祷三宝摄受力,环球安然享太平; 祖国繁荣又强大,人民幸福乐盈盈。祈祷三宝摄受力,我会同仁齐发奋; 高举爱国爱教旗,完成任务莫逡巡。  相似文献   

17.
每个信仰宗教的人,都是通过祈祷来实现自己信仰的。祈祷既可以表达对佛、菩萨和护法等神的虔诚颂祝,也可以申诉自己的诉求而恳请神佛赐予佑护和救援。藏传佛教的祈祷礼仪恐怕是各类宗教中最为奇特和最为多彩的,其祈祷礼仪主要有:一、念诵六字真言。“嗅嘛呢叭咪晔”是藏传佛教最著名、最神圣而又最普通的祈祷咒语,来自印度梵文的音译,涵盖了大乘佛教的全部伦理观念和追求目标。其怫教含意为:懊,代表佛部心;嘛呢,代表宝部心;叭咪,代表莲花部心2眸,代表金刚部心。合佛教四部心而成为如莲花般清净不染的佛祖事业。如果按梵文含意…  相似文献   

18.
祈祷与实践     
主耶稣基督的一生是祈祷的一生,是传福音与实践福音的一生。他简选使徒、传教讲道、显奇迹治病救人时,他心神欢乐或忧闷时,他受难前及在被钉十字架上……时时处处都做祈祷。他教导我们说:“醒悟祈祷吧!免陷于诱惑。你们的心神固然愿意,但肉体却软弱。”(玛26:41)圣教会有各式各样的祈祷。从形式上分,有口祷、默祷;从内容上分,有赞美、感谢、求恩、悔罪等;从经文上看,有“天主经”、“圣母经”、“玫瑰经”、“苦路经”、“早晚课经”等,这些祈祷足以让我们与主共融,与主相通。然而,在福音书中,主耶稣又向我们说:“不…  相似文献   

19.
单渭祥 《天风》2005,(4):22-23
祷告是神儿女的一项权利,我们可以把我们生命中的忧虑和生活中的担子放到神的手中,让他替我们解决 问题。可是不少信徒总是感到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神许多时候并没有听他的祈祷,这使他们十分沮丧,也严 重影响了继续祈祷的信心。不是说"祈求就得着"吗?为什么我的祈祷总是未蒙应允?关于祈祷不蒙应允,原因 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不妨从圣经的原则中找出人方面的原因有多少,从而来调整我们祈祷人的状态,使 我们的祈祷没有阻碍。  相似文献   

20.
采英拾贝     
《天风》2016,(2):54-55
正人的两眼是平行的,但却常不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却总好偏听一面之词。我们天天称神为父,可是却时时表现得像孤儿!不要以为你有了房,其实这只是你来世界旅行途中的一个帐篷。祈祷应当成为习惯,但仅仅是习惯的祈祷就不是祈祷。所谓门槛,过去了就是门,没过去就成了槛。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