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文报道     
2009年11月8日,国际著名伊斯兰哲学家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Seyyed Hossein Nasr)访问了北京牛街礼拜寺,参观了牛街礼拜寺的建筑艺术和清真寺展览室,听取了有关人士的介绍,了解了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特色,波斯文化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渊源关系。纳斯尔对牛街清真寺具有的中国古典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等多元建筑风格巧妙结合的艺术特色非常赞叹,并十分欣赏中国穆斯林与世界穆斯林广泛对话、交流的胸怀。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清真女学又称女子经学,是对穆斯林妇女进行伊斯兰教教育的学校,专门为穆斯林妇女设立的学习宗教知识的场所。在中国,以清真女学、女阿訇为代表的女性宗教文化是伊斯兰教本土化过程中较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元代穆斯林遍布中国,中原是穆斯林较多的地区,伊斯兰经堂教育最先在中原建立、发展,先后形成陕西、山东学派,其影响范围遍及全国所有穆斯林聚居区。  相似文献   

4.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成功表现了回族人民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六十年的盛衰和三代人命运的起伏,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辛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交融中独特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巴布的理想     
巴布教派产生于伊朗,伊朗古称波斯,中国古代史书上称为安息国。是一个具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16世纪伊斯兰什叶派被宣布为波斯国教。1935年波斯正式改名为伊朗。古代波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道,与中国有着友好的关系,波斯语曾是中国穆斯林语言交流工具之一,西北历史上有不少波斯后裔。波斯在数学、医学、天文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辉煌,为世界科学文化以及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18世纪初,纳第尔汗领导波斯人推翻了异族统治而建立了波斯人自己统治的国家。但是伊朗封建汗之间不断地发生内乱与战争,使伊朗农田荒芜…  相似文献   

6.
《中国穆斯林》2014,(5):4-4
值此中国穆斯林媒体联席会议召开之际,全国穆斯林媒体代表相聚济南,共商发展大计,探讨合作渠道,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弘扬伊斯兰真精神、彰显穆斯林正能量,形成和平、团结、中道、务实的正面舆论导向,提升中国穆斯林媒体的整体水平。会议就中国穆斯林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达成共识并提出以下倡议:一、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中国穆斯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公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双重传承者。  相似文献   

7.
据史料记载,明代之前,伊斯兰就进入澳门,尽管在具体时期和进入方式上还存在不同的见解,不过从历史遗留来推断,伊斯兰在澳门的进入,还是通过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他们从中东及波斯湾远道而来,在澳门落地生根。二战期间,有大量回族躲避战乱来到澳门。另外还有香港的华人穆斯林,印巴穆斯林以及其他族群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到现在,各族穆斯林人口已达两千万。在伊斯兰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穆斯林人才济济,对世界伊斯兰文化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古兰经》诵读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一个分支,向来受到各国穆斯林的重视。在许多伊斯兰国家,都经常举办...  相似文献   

9.
<正>一、韩国早期的穆斯林穆斯林与韩国人最早接触的时间至今仍无法确定。依照各种资料,早在9世纪中叶,阿拉伯穆斯林就尝试同朝鲜半岛发生联系。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以来,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就不断与中国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10.
乐园或天堂,是伊斯兰教关于后世生活的最重要想象。从阿拉伯沙漠精神出发,《古兰经》用绿洲来描述乐园;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乐园意象逐渐演变为鲜花盛开的花园。而至于这花园中最重要的花朵,各族穆斯林则根据自己的"地方知识"予以阐发;于是,玫瑰、郁金香和牡丹,分别成为了波斯、土耳其和中国回族穆斯林文化中的乐园之花。本文认为,这一案例再次暗示了作为世界宗教的伊斯兰教,其实拥有多样化的地方性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伊斯兰教于公元651年传入中国,伊斯兰建筑也随之传入。初期,仅在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聚居的"蕃坊"内建有清真寺。元代之后,遍及全国各地。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为清真寺、拱北、麻扎、道堂和教经堂,最早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出现中阿结合式。这些建筑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各族穆斯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同时也是各族穆斯林智慧的结晶。中国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脚步迈进了21世纪,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也传播发展了1350年,对中国穆斯林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既保持了原有的特点,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具有了显著的中国特点和民族色彩,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穆斯林,特别是回族等内地穆斯林的历史,以经济活动为先导的中国穆斯林先民,从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开始,就把自己的命运同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穆…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经验伊斯兰教在中国经过1300多年的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穆斯林成功协调伊斯兰文化与中国社会及文化间的关系,伊斯兰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尤其穆斯林的生活习俗(包括饮食、婚姻、丧葬等)与中国传统有很大差异,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中国穆斯林在强调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伊斯兰文化 ,顾名思义指确定在我国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10个少数民族社会里的一种伊斯兰文化 ,是中国民族化的伊斯兰文化。它是中国各族穆斯林在长期的信仰实践和生产、生活实践中 ,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指导原则 ,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 ,并兼取吸收各民族固有的本土文化和社会习俗逐渐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各族穆斯林普遍认同和效法的社会意识、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心理习俗等为复杂内容的综合体① 。千百年来 ,它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已渗透这些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成为中…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的问世,既催生了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也为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文化进步和学术繁荣做出了贡献;既改变了7世纪转型期的阿拉伯社会并促成了阿拉伯伊斯兰王朝的建立,也一如既往地影响着穆斯林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以及各穆斯林民族的现状与未来、社会与经济、文化与教育、思想与行为等.鉴于《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社会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和具有的深远影响,历代经注学家根据他们对它有关段落的理解和注释,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并力求通过经注彰显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与时代导向.  相似文献   

16.
《古兰经》注释学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最早形成的学科,在揭示《古兰经》经义经旨,推动伊斯兰教历史进程,构建和完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引导穆斯林社会发展,规范穆斯林生活,促使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其它文明交流互动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注释《古兰经》历来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学术界的重视,并根据经训教义教法和注释学科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注释学的学术要求、原则和修养,有效保障了历代穆斯林"信经而不僵经,释经而不越经"。  相似文献   

17.
《古兰经》注释学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最早形成的学科,在揭示《古兰经》经义经旨,推动伊斯兰教历史进程,构建和完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引导穆斯林社会发展,规范穆斯林生活,促使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其它文明交流互动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注释《古兰经》历来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学术界的重视,并根据经训教义教法和注释学科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注释学的学术要求、原则和修养,有效保障了历代穆斯林信经而不僵经,释经而不越经。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大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和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明确提了出来。至今,发展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神圣的历史使命。在广大穆斯林地区,伊斯兰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对于构建本地区的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向导和凝聚作用。因此,做好伊斯兰文化在穆斯林地区的再宣传工作,开展伊斯兰文化中的和谐观研究,对于广大穆斯林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主人翁情怀、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20日,应中国文化部部长邀请,以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主席穆斯塔法维博士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前来中国伊协拜访并接受了《中国穆斯林》杂志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20.
穆斯林妇女的面纱是宗教信仰的标志。它是在穆斯林特定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中形成的民族服饰的组成部分,反映了穆斯林妇女的宗教信仰、政治倾向与审美价值观念,代表了穆斯林的文化价值趋向。它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