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雷世银主教结合本人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天主教中国化发展应坚持"八个认同"的根本理念,即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制度认同、社会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道路认同等。雷世银,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四川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兼教务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天主教乐山教区主教、乐山市天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理论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活跃的研究主题。女性主义认同是一种基于女性主义立场并自我标签为女性主义者的社会认同。基于Downing和Roush的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理论,心理学研究者开发了FIS、FIDS、FIC等旨在评估女性主义认同发展阶段与水平的测量工具。研究表明,由于女性主义赋权女性挑战其生活及社会文化中的性别主义偏见,因此,女性主义认同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女性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从而促进女性的身心健康。未来的女性主义认同研究应该重点致力于女性主义认同理论的完善和深化及研究方法论的变革,包括运用交错性范式与多元方法探讨不同性别、种族/民族、年龄、阶层等多元群体经验,使用追踪研究探讨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的历程,以及致力于女性主义认同研究工具的本土化,从而推动我国女性主义认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组织认同起源于社会认同理论,是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以社会认同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身份"与"认同"为出发点阐述了组织认同的概念内涵及其多重性与动态性,结合组织认同的多重性以及动态性本文着重分析了组织认同的产生、整合机制以及变异模型。最后,笔者对组织认同研究的不足之处、组织认同与其它理论的关联、本土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艳红  佐斌 《心理科学》2012,35(2):467-471
民族认同对个人心理健康、国家团结和谐有着重大意义,已成为当今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针对民族认同涵义正在逐步拓宽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民族认同的内涵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在描述民族认同测量多维性的基础上,梳理并比较了MEIM、MEIM-R和EIS等应用广泛的民族认同测量工具。归纳了以民族认同作为调节变量、中介变量的最新研究及其相关研究。未来民族认同研究深化的基本途径为关键术语一致化、研究方法精确化和评估水平全面化。  相似文献   

5.
影响藏族大学生藏、汉文化认同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藏族大学生的藏、汉文化认同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初步分析了影响藏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认同的因素。结果显示,藏族大学生的藏、汉文化认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藏族大学生对藏族文化的认同有显著影响;由于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不同,接受藏、汉双语教学的专业学习的学生,其藏族文化认同低于使用汉语单语教学的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对藏族大学生的藏、汉文化认同得分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及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随着文化融入的进程,中国留学生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文化认同减弱;文化融入进程对个体取向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间接地减弱集体取向;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达浦生阿訇为例,具体分析了其生平实践中蕴含的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国家认同生成的社会框架,以及其个体实践中三种认同的互嵌与互惠。这展现了近代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特征,揭示了现代背景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成功的原因,彰显出达浦生阿訇不愧为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教师组织认同、工作满意感与情感承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组织具有一致性或从属于组织的知觉。通过对545名教师施测Mael和Tetrick组织认同问卷、工作满意感问卷和情感承诺问卷,结果发现:(1)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能够正向的预测其工作满意感水平;(2)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能够正向的预测其情感承诺水平;(3)个体的工作满意感能够部分中介其组织认同对于情感承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从道德失调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198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本研究并完成了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运动中的反社会行为问卷.分析发现,任务取向减少了大学生运动员的反社会行为,但是自我取向增加了他们的反社会行为;道德推脱在自我取向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作用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较低的道德认同增加了自我取向的运动员的道德推脱,并由此提高其反社会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达浦生阿訇为例,具体分析了其生平实践中蕴含的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国家认同生成的社会框架,以及其个体实践中三种认同的互嵌与互惠。这展现了近代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特征,揭示了现代背景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成功的原因,彰显出达浦生阿訇不愧为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沟通满意感、组织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组织具有一致性或从属于组织的知觉.该文通过对700名教师施测Mael & Tetrick组织认同问卷、沟通满意感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得出以下结论:1)沟通满意感能够正向的预测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2)沟通满意感能够正向的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3)组织认同对于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镜像认同是拉康自我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拉康认为,人在婴儿时代的镜像认同就注定了人的自我异化与悲剧性存在,这是一种幻象中的认同。鲍德里亚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马克思、德鲁兹、福柯等人对现代性的批判,并没有真正地超越现代性,而是对现代性的另一种认同。他们都陷入到现代性的生产、创造的理论镜像中。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理性认知是前提、情感认同是关键、践行外化是目的。但在培育过程中前后衔接却出现了问题,即理性认知有待完善、由理性认知培育情感认同存在挑战以及情感认同向践行转化动力缺失等。所以,为解决培育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三种续连的路径:理性认知过程以"情"入"理",认同转化过程以"理"明"情",外化践行过程需"情""理"相融。  相似文献   

14.
组织认同的基础理论、测量及相关变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认同是个体源于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自我构念,它与组织认定、组织承诺等概念存在显著差异。文章阐述了组织认同基础理论的三种主要观点,对比了差异论、资源论和信息论的研究视角和相互关系。文章着重说明了组织认同的测量工具,分析了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前因变量,以及组织认同对离职意愿等结果变量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今后有必要对扩展定义、影响因素和国家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原道》2015,(2)
宪法是美国身份认同的核心,通常被称为宪法爱国主义。但美国的宪法根源于犹太一基督教的选民一约法传统,是清教圣约神学和社会契约论的融合,美国例外论的实质就在于此。因此,与民族主义国家的民族认同不一样,美国的身份认同是一种以宪法为基础的选民民族认同。由于对世俗化和政教分离等问题的误解,选民民族的身份认同问题长期成为民族主义理论中被忽视的盲点,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宪法与身份认同关系的分析,澄清这些误解和盲点,从而更清楚地认识美国民族认同和宪法爱国主义的真实面孔。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学生对宗教的认同、态度及相应的影响因素,采用自编问卷对16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2. 92%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相信宗教,高年级大学生更容易认同宗教;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较为宽容,但认识较为模糊;亲友信仰宗教情况和个人的社会信仰是大学生宗教认同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对宗教的认同和态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信仰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探讨元认知、人际素质和专业认同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6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考查其适应、元认知、人际素质、专业认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性别、独生子女类型、生源地类型对适应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城市男生中,独生子女的适应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女生中,非独生子女的适应状况好于独生子女。(2)元认知、人际素质、专业认同的总分与适应总分均呈显著相关;其中元认知知识、合群的人际素质、情感和行为专业认同等子维度与适应及其子维度得分相关较高;(3)控制性别、独生子女和生源地类型的情况下,元认知和专业认同正向预测新生适应,且达到统计显著水平。结论:元认知和专业认同是影响大学新生适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700名教师施测Mael和Tetrick组织认同问卷、组织公正问卷和离职意向问卷,结果发现:(1)组织公正能够正向的预测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2)组织公正能够负向的预测个体的离职意向水平;(3)组织认同在组织公正和离职意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虚拟化身是个体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化身形象是与特定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虚拟化身的外在表象。虚拟化身与攻击性的关系已得到证实,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需探讨。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采用线索启动的方法,考察了化身形象、游戏暴力性和玩家性别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化身认同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实验1结果表明:化身形象与游戏暴力性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有显著影响;在非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的影响边缘显著,但对攻击性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诱发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游戏暴力性的影响。实验2结果表明: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与玩家性别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女性在化身认同方面比男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男性在攻击性方面比女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导致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男性气质是和女性气质相对或平行的、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人格特质, 是个体内化了的、关于男性应展现出的、符合男性气质意识形态的构念, 维系着自我概念和行为的一致性。男性气质的形成依赖于性别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固执地遵从特定社会化的男性气质意识规范会影响男性的心理健康。对男性气质的理论基础、研究取向:意识形态取向、社会建构取向和认同取向, 以及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未来研究应改进测量工具, 更新研究设计, 细化研究领域, 发展男性气质多元化实践以及男性气质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