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时我固执地认为,熬茶也是解读青海的密码。几百年中,熬茶浸透了整个青海大地,平川谷地、深山低壑、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熬茶的影子。民族的发展史、民族的交流史、民族的交通史,甚至整个青海的近代史都与熬茶有关。善舞的藏族、好客的回族、英俊的撒拉族、忠厚的土族们都与熬茶相伴一生,熬茶的味道深深渗进各民族的骨头里。然而同一种茯茶,熬出来的味道却不一样,如藏族的熬茶中飘着酥油香味,回族、撒拉族的熬茶中飘着红枣的味道,土  相似文献   

2.
德江,土家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0%以上,主要散居在乌江两岸山区和娄山山脉与武陵山脉接边地带,信奉宗教,在他们风俗习惯中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宵会习俗。在婚娶或升迁、乔迁等喜庆时节,主人为客人们摆上大土碗肉、苑谷烧酒和飘香的土碗熬熬茶等夜宵,热情地款待前来祝贺的人们。酒足饭饱后,人们或欢快地拉起二胡,哼起土家传统小调,或跳起土家花灯戏、地傩戏,或要引吭高歌,场面极为热烈。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一户于子夜时分,冬季吃些熏腊肉,夏季饮土碗茶和苞谷酒,再喝些酥油熬熬茶,这便是土家人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在北京城里,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自清代以来一直有熬奶茶的习俗,皇宫内务府还固定时日,为雍和宫发放“熬茶银”,即僧众熬制奶茶的费用。 当时,熬茶也是清宫廷的盛事。清代最好茶的皇帝是乾隆,自乾隆八年至乾隆六十年,在清宫内皆有茶宴。其中规模巨大的“千叟宴”,即有“进茶”和“赐茶”仪式。此仪式均用奶茶,清宫廷日常生活中也爱用奶茶。《养吉斋丛录》云:“旧俗尚奶茶,每日供御用奶牛及各主位应用乳牛,皆有定数。取乳尚交茶房,又请茶房春秋二季造乳饼”。清宫“千叟…  相似文献   

4.
青海传统手工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独特风格。受民族艺术、节庆礼仪、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民间手工艺艺术形态中,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艺术,反映出其特有的精神和意识。青海传统手工艺艺术文化与其他地区息息相关,甚至相互融合,乃至变异呈现出多元性。是先民历史和文化的记忆符号和活化石,研究青海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传承与流变,手工艺艺术的民俗内涵以及社会功能,对青海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丰富作用。  相似文献   

5.
乡间熬茶     
正南方茶乡的茶叶到了北方的村庄,村庄人觉得用开水泡出的茶味道太淡了,太寡了,不够味,唯有经过慢火熬出来的茶才过瘾。村庄的清晨,上了点年纪的人,每天起个大早,熬茶、喝茶似乎成了他们每一天的头等大事。待屋子烟熏火燎地萦绕着茶香,早饭也快做好了。饭熟端到炕头上,茶香搅和着饭香,男人喝下几杯熬出来的浓茶后,再给女人接几杯,茶后吃了饭,就准  相似文献   

6.
室内设计的地域特包表达了室内设计熬体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不断涌现。通过设计创新的手段,将民族文化合理巧妙的融人建筑与室内设计项目当中,体现出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我们的民族独特的美,是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佛手茶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甚至还有机缘看到陆羽的《茶经》,在云南看到古老的茶树王,在杭州看到龙井茶树和茶垅,连同龙井寺旁古人专一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连同工人炮制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在一起的佛门中人了。他们说禅中有茶,茶中有禅,习禅如品茶,品茶如习禅,大家都这么说,玄玄乎乎的,至于茶中怎么个禅味,禅中怎么个茶味,我至今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更没有体味到。禅门大德的开示中又很鲜将禅茶并讲,所以至今我的心里也还是二二乎…  相似文献   

8.
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相传在上千年前,仡佬族先民们开荒僻草求生存,常饥饿难忍。突然,一仙女下凡路经此地,指点饥民们采用山间绿油油的茶尖在口中嚼细咽下,不仅无毒,具有先苦、后甜、再香的滋味儿,而且尚能暂时充饥。逐渐先民将这种野生茶变为家种茶,将生食茶变为熟食茶,将泡茶变为油茶,并冠以“仡佬油茶”、“仡仙油茶”等美名。到了近代,还用熬得浓浓的油茶戒鸦片烟。如今道真仡佬族油茶的加工技艺日趋成熟,饮用方法也超于定型化。  相似文献   

9.
冰窗花     
正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  相似文献   

10.
张忠义 《法音》2007,(7):57-58
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杭州佛学院、燕山大学、青海民族学院、青海佛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第三届因明学术研讨会,于6月14日至17日在西宁举行。与会代表70余人(其中藏传因明学者多达50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青海、西藏、四川、甘肃、内蒙古、  相似文献   

11.
读《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李兴华研究我国穆斯林社会生活为何要侧重西北,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文化对西北穆斯林生活有哪些主要影响,这些影响又刘。西北广大穆斯林走向现代化起何具体作用,这都是目前许多人所关注的。青海民族学院南文渊同志所著《伊斯兰教与西北...  相似文献   

12.
回族油茶     
油茶,又称面茶。说它是茶,因为油茶最初是加放少许茶叶的,现在则比较灵活,有加的,有不加的。虽然不加茶叶,却仍称为油茶。这种茶是北方尤其是黄河以北的人们大都品味过的一种饮汤,其中又以回族的羊油茶最为常见,也最受欢迎。回族喝油茶,古已有之,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明朝养生家黄正一《食物绀珠》两书里都介绍过回族油茶,曰:“羊油又作油茶,以油煎滚,用面粉炒黄搅之,佐以椒盐葱桂之类,以凝冷成团。每摘少许,煎汤饮之,冬日最宜,体温而适口。”这和现在制油茶的方法大同小异。现在的制法一般是先将适量羊油切碎、熬化,将面粉炒成…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三道茶     
人生如三道茶。品味人生,就如品味云南大理有名的三道茶。由于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所以味道也各不相同。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自七世纪中叶开始传入我国以后,又传入包括青海在内的西北地区。明清以来,先后在回、撒拉族中兴旺发达起来,且世代传衍,人数日增。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伊斯兰教对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的思想文化,以至这几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都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重庆、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奋斗,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熬鹰     
正熬鹰,熬的是意志,鹰的意志,人的意志。谁的意志先消沉了,谁的精神先崩溃了,谁先软了,谁就服了输,谁就听命于对方。每一只被熬的鹰,都曾在那个暗夜之前,自由自在酣畅淋漓地翱翔于天空。那时,千里平野、万仞高峰都在它的视野之中,长风生于它的翼下,白云环于它的首尾,兔蛇鼠狐,都是它的爪下之物,它如此骄傲,仿佛天空大地,都是属于它的独有领地。所以当它俯冲向那只走兔,想一击而中,却不料落入猎人设下的  相似文献   

17.
茶礼仪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各种思想、观念及行为表现的总称。茶礼仪文化属中介文化,它的内容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品种和茶器皿、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茶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茶德和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茶器皿的选配与组合,是一门学问,最基本的是除了茶器皿本身的功能性和文化性外,还应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茶的品质特性,使茶的物质和精神两种特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茶类的品种和花色、茶器皿的质地和式样、饮茶的地域与风情以及不同的人群,对饮茶器具都有不同的要求。茶器皿设计是茶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新疆維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在全国信仰伊斯蘭教的十个民族約近一千万人口中,該区就有七个民族成分四百五十万人。这里是土地辽闊、美丽富饒的地方。一、自然环境該区位于我国西北边境,东接青海、甘肃,南連西藏,西南鄰印度、阿富汗,西北与苏联接壤,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相連。全区面积一百六十四万六千八百平方公里,約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三道茶     
人生如三道茶。品味人生,就如品味云南大理有名的三道茶。由于每道茶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所以味道也各不相同。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穆斯林民族中,有许多独特的民族群体,他们虽保持了传统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主要特征,但由于历史原因他们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通婚,在相邻民族强势文化影响下,他们也在饮食、服饰、语言、心理等方面接受了相邻民族的文化影响,并逐渐形成一些较为独特的穆斯林民族群体,如蒙古回回、青海托茂人、藏回、彝回、白回、傣回等,近年来,这些边缘化的穆斯林族群,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位于云南省勐海县曼峦回的“帕西傣”,就是这个边缘化族群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